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与AI 技术的融合举措
赵彦虎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洮阳初级中学 甘肃 临洮 730500
引言
物理作为基础性的自然科学课程,在组织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教师干预指导下对教材课本的物理概念和相关自然规律有所理解,对于其激发并调动其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在实际的初中物理乃至实验教学阶段,授课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针对性制定合理的教学措施,在结合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相应的干预和指导,促使学生能够深度了解并掌握教材文本中的相关知识后,学习能力明显提升。
一、利用AI 创设实验情境, 激发学习动机
为了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度的对物理知识有所了解,授课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借助 AI 技术创设相应的实验教学情境,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其中的交互性作用,结合实际学情组织实施情景式问答活动 [1]。
例如,在讲解八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相关物理知识过程中,教师就可组织相应的物理实验活动,并举办相应的情景式问答活动。在此期间,AI 就会发出相应的优势和作用对学生进行提问:“假如生活在月球这样的环境中,你们觉得宇航员应该是通过什么交流的呢?”话音刚落,学生就会结合之前所学知识及对声音传播介质的理解,大声说道“宇航员是同无线电设备进行交流的”。借助此种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干预下不仅能够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在参与过程中还能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与此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授课教师还可借助 AI 生成适量带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例如,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学有关声音的物理知识,自主动手设计一个在吵闹嘈杂环境中可以隔音的装置。学生在完成此个学习任务时,就会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结合之前学习的物理知识设计相应的装置,此时他们对物理知识和实验活动的操作兴趣也得到了有效激发和调动。
二、开展AI 虚拟实验, 拓展实验体验
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借助 AI 技术组织虚拟实验是极其便利的 [2]。除了要举行常规的实验操作模拟活动,AI 技术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实验难度进行合理规划及分配。
例如,在组织讲解九年级(全一册)“探究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实验活动中,对于实验的初级难度,授课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操作的最基础步骤进行,引导学生对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运动方向进行观察分析就可以了。对于难度中级的实验活动,则要鼓励引导学生自己动脑结合实际情况对电磁感应强度、导线与磁场之间的夹角相关因素对掉线运动德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对于难度较高的初中物理实验,AI 、就会相应的设置有一定难度的故障引导学生进行模拟操作,通过磁场不稳及电路短路等故障来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排查和解决,学生实验能力和问题应对解决能力有所提升。
三、借助AI 实现个性化指导, 满足学生差异
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AI 技术也可作为相应的辅助教学加护对初中物理实验进行科学的辅助性指导,并在实验操作前后环节发挥诸多作用 [3]。在实验操作前,AI 技术就会结合学生学习基础和实际情况及学生实验数据和表现针对性之低昂合理的预习计划。
例如,在讲解九年级(全一册)有关电路知识过程中,针对那些对电路物理知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AI 技术就会结合实际情况向此类学生讲解有关电路基础知识。简单电路模拟实验练习等内容,促使学生在实验操作前能够做好充足的准备。等到实验活动基本结束后,AI 技术及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验流程和实验操作环节,并同步帮助学生生成相应的实验分析报告,在整个学习报告中,学生能够在此掌握在实验操作的正确之处和不足之处,同时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优化改进建议。加强对物理实验知识相关及相关内容的延伸和拓展。
四、运用AI 助力实验数据分析, 培养科学思维
我们进一步了解可以得知,将AI 技术运用于实验数据分析过程中,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应用与拓展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当授课教师在讲解八年级下册有关“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相关实验活动中,授课教师应充分发挥AI 技术的辅助作用,采用适当方式帮助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后,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对实验中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在运用大数据对其进行分析中,授课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并熟悉不同地区、不同学习环境下学生进行实验学习乃至物理学习的差异性。通过学生学习差异的不同及相关原因,授课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计划为学生进行个性化干预和指导。与此同时,AI 技术的出现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内容中进行更加深度的思考及探究学习。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与发展离不开 AI 技术的应用与推进,在具体教学阶段,授课教师充分发挥AI 技术的作用优势,不仅能够有效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在重点讲解教材文本知识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同时,为了达到预设教学效果,授课教师也要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在充分发挥自身引领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适当方式将物理知识与 AI 紧密结合后,促使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加深学习理解印象,最大限度的促进初中物理教学事业的持续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海军 . 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 [J]. 教育研究 ,2025,(12):127- 129.
[2] 石朝勇 . 科技赋能教育——初中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分析 [J]. 读写算 ,2025,(14):160- 162.
[3] 景晓明 . 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智力 ,2025,(14):177-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