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情境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考”一体化的任务设计策略
邱晓虹
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 362600
引言
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涉及思维能力、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新版部编版语文教材强调情境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语文应用能力。然而,当前高中作文教学中仍存在教学与考试脱节、学生写作缺乏真实情境体验等问题。因此,探索真实情境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考”一体化的任务设计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真实情境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考”一体化的内涵与价值
“教学考”一体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学习与考试评价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真实情境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考”一体化,强调以贴近学生生活、社会热点等真实情境为背景,设计写作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能接受有效的作文教学指导,又能通过写作实践提升能力,并在考试评价中得到科学合理的反馈,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学习过程和考试评价的无缝衔接。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真实情境下的写作任务更具生活气息和实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其在真实情境中积累素材、锻炼思维,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增强语文教学实效性:打破传统教学与考试分离的局面,使教学内容和考试评价紧密相连,避免学生为了考试而写作,真正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真实情境中完成写作任务,需要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表达、信息筛选、逻辑思维、文化理解等多方面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真实情境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考”一体化的任务设计原则
(一)情境真实性原则
写作任务所创设的情境应来源于生活、社会热点或学科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写作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以“低碳生活”为主题,结合当前环保热点,让学生撰写倡议书或调查报告,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思考和表达。这种真实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更有代入感。
(二)任务驱动性原则
设计的任务应具有明确的目标和驱动性,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写作。任务可以是写作一篇议论文、记叙文,也可以是撰写演讲稿、书信等,通过具体任务的驱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设计“我的职业规划”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职业目标,撰写一篇有条理、有深度的议论文,引导学生思考未来发展方向。
(三)评价多元化原则
在“教学考”一体化中,评价不应仅仅局限于考试成绩,还应包括教师的日常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等。评价内容应涵盖写作过程、写作态度、写作内容和写作技巧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表现,记录其写作思路的形成过程,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三、真实情境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考”一体化的具体任务设计策略
(一)基于教材情境的任务设计
新版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贴近生活、富有情境的课文和单元主题。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设计写作任务。在学习“劳动光荣”单元后,可以设计“我身边的劳动者”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观察和采访身边的劳动者,撰写记叙文或人物特写,表达对劳动者的敬意。这种基于教材情境的任务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知识,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二)结合社会热点的任务设计
关注社会热点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时代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结合时事热点,设计写作任务。在“乡村振兴”成为热点话题时,可以设计“我眼中的乡村振兴”写作任务,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乡村振兴的意义、现状和未来,撰写议论文或调查报告。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提升写作能力,还能增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三)融入学科交叉的任务设计
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设计跨学科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写作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在学习物理“能量转化”知识后,可以设计“能量转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写作任务,让学生结合物理知识,撰写说明文或科普文章,介绍能量转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和意义。这种学科交叉的任务设计,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模拟真实应用的任务设计
写作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撰写书信、报告、演讲稿等。教师可以设计模拟真实应用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真实的写作场景中锻炼能力。学校组织“读书分享会”,可以要求学生撰写读书报告或演讲稿,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通过模拟真实应用的任务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四、真实情境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考”一体化的评价策略
(一)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写作态度、写作思路的形成、素材的收集与整理、初稿的撰写与修改等。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和与学生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定期检查学生的写作进度,了解其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建议。
(二)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侧重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表现和作品的质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展示,如课堂演讲、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展示过程中锻炼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展示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在“我眼中的传统文化”写作任务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讲,教师根据学生的演讲内容、语言表达、逻辑结构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写作成果的最终评价,通常以考试成绩的形式呈现。在真实情境下,终结性评价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考试题型,如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应用文写作等,全面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写作水平。同时,教师还应结合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的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学生提供全面、客观的反馈。
结束语
真实情境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考”一体化的任务设计策略,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设计驱动性任务和实施多元化评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灵活运用各种任务设计策略和评价方法,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黄金鑫 .“ 教、学、评” 一体化视域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J]. 高考 ,2025,(14):88- 90.
[2] 刘剑 .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 读写一体化” 模式研究 [J]. 作家天地 ,2025,(04):112- 114.
[3] 郑雅菲 . 教学考一体化背景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J]. 好作文 ,2024,(20):59- 60.
[4] 沈晓云 .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如何实现“ 读写一体化” [J]. 好作文 ,2023,(12):60- 61.
注:此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 十四五” 规划 2023 年度课题《基于“ 教学考” 一体化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设计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ZX 23- 469 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