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小衔接导向下的家园共育模式构建策略

作者

黄佳莹

兴宁市第一幼儿园

1 引言

幼儿园与小学,即学前教育与小学基础教育两个教育阶段间的过渡性教育被称之为幼小衔接教育。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是幼儿人生道路的第一个转折点,幼小衔接工作非常重要,在该阶段帮助幼儿提升适应能力和各方面学习能力,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小学生活,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当前,幼小衔接导向下,以家园共育为核心的共育模式成为了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和热点,如何采用更加有效的家园共育模式构建策略成为了幼儿园重点探讨的内容,这也是本文接下来将要探讨的主要内容。要想有效实现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落实,需要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和幼儿家长同时树立创新意识,充分意识到家园共育对幼小衔接工作的价值,合作探索更加有效的构建策略,不断提升幼小衔接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幼小衔接导向下家园共育模式的重要价值

2.1 有利于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直接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发展,家园双方拥有一致的教育理念,并在幼儿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上达成共识,可以为幼儿构建更加全面、健康的成长环境,对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园和幼儿家长双方共同致力于如何帮助幼儿更好地完成过渡,可以切实提升幼儿的适应能力,为幼儿之后顺利步入小学、适应小学生活做好铺垫。

2.2 有利于切实提升幼小衔接工作质量

幼小衔接这个重要阶段需要幼儿园、幼儿家长和幼儿的共同努力实施家园共育模式可以真正帮助幼儿完成角色和行为的转变,以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新生活。创新家园共育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幼儿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可以切实提升幼儿家长的育人能力,幼儿园可以为家长提供多种合理指导,也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来更加了解幼儿的在家情况,从而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教育计划,切实提升幼小衔接的工作质量。

3 幼小衔接导向下的家园共育模式构建策略

3.1 积极建立良好沟通平台,切实提升家园共育质量

高效的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和幼儿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和默契配合,幼小衔接导向下的家园共育模式需要积极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以保障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紧密联系。

具体来说,第一,可以建立立体化的家园沟通机制。现阶段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实现家园有效沟通不仅仅停留在面对面沟通,在信息化时代应该就面对面的沟通互动模式进行调整,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线上沟通机制。如,利用班级微信群、钉钉群、公众号平台等实现家园双方的有效沟通,这样不仅具有随时随地可以沟通交流的优势,还能切实提升沟通效率。此外,信息化线上沟通平台还能加快信息共享速度,如幼儿园可以定期发送一些与“幼小衔接家园共育”相关的文章、路径等,以提升幼儿家长的育人能力。第二,在线下,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活动、幼小衔接讲座活动,定期家访、建立家长角、互动墙等,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来充分保障幼儿园与幼儿家长之间的紧密联系,双方可以就幼儿的成长情况进行有效沟通,共同探讨更加有效的幼小衔接家园共育策略,为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3.2 优化调整家园共育内容,增强家园共育效果在家园共育视角下,积极探讨高质量的幼小衔接工作模式的关键是优化和调整家园共育内容,在幼小衔接导向下创新教育内容,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为幼儿之后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幼儿园和幼儿家长双方都要注重对幼儿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具体来说,幼儿在步入小学之后,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所以注重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亲子活动,邀请幼儿和幼儿家长一起参与自理能力的训练,潜移默化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自信意识,使得幼儿可以逐步养成良好正确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为之后步入小学做好铺垫。第二,要注重增强幼儿的身心素质。幼儿园和幼儿家长都要意识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并通过沟通交流达成合作,共同制定适合幼儿身心素质提升的计划和方案,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如,幼儿家长方面,要督促幼儿每天早睡早起,按时吃饭、锻炼身体;幼儿园方面,可以定期组织运动会,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参加运动项目,这样既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又能让幼儿树立坚强意识,具备更强的身体素质。

3.3 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切实提升幼小衔接质量

首先,幼小衔接导向下实施家园共育模式,需要幼儿园积极整合幼儿园和家庭资源,通过丰富的教育资源达到家园共育的活动效果。家庭资源不仅丰富,还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拓展性,可以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可以促进幼儿身心方面的均衡发展,从而切实达到提升幼小衔接工作质量的目的。

其次,要注重整个幼儿园和小学资源。具体来说,幼儿园或者幼儿园家长可以带领幼儿参观小学校园、旁听小学课程,让幼儿可以提前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状态,感受到小学教育与幼儿教育的差异性,从而达到提升幼儿适应能力的目的,为幼儿之后顺利进入小学提供重要支持。

综上所述,在优化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教师要推陈出新,注重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既要积极创新家园共育实施路径,又要注重开展更多更高质量的幼小衔接活动,切实达到提升幼儿各方面素质的目的,为幼儿进入小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璐. 幼小衔接导向下的家园共育模式构建策略 [J]. 家庭生活指南 , 2025, 41 (05): 179- 180.

[2] 周瑜 . 基于幼小衔接的家园共育路径探索 [J]. 名师在线 , 2025,11 (01): 93- 95.

[3] 陈静. 以“ 家庭合作社” 模式助力城镇地区家园共育 [J]. 家庭生活指南 , 2024, 40 (12): 181- 182.

[4] 吴建芳. 基于家园共育的幼小衔接模式创新与实践 [J]. 基础教育论坛 , 2024, (22): 38- 40.

[5] 郁东利 , 彭世玮 . 幼小衔接背景下家园共育的策略研究 [J]. 教育实践与研究 (C), 2024, (09): 47- 49.

[6] 王丹. 幼小衔接背景下的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构建研究 [J]. 当代家庭教育 , 2023, (21): 19-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