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多元化作业设计的路径与实践研究—让数学在联动中拓展思维
支红霞
江苏省南通市文亮小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数学教育应该面向全体的学生,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也让不同的学生可以在数学方面获得不同的发展。作业作为教学过程的延伸,不仅是检验知识掌握的工具,更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但是现在小学数学的作业仍然有很多的问题,作业的内容过于单调、固化,大多是以书面计算为主,缺乏融合性与探究性。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越来越低,很难实现“知识向素养”的转化。因此,探索多元化作业设计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整合生活实际,设计“情境性”作业——让数学在体验中回归本质
新课标强调的是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情境性作业就可以借着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更好地去感受数学存在的价值,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因此,教师在设计的时候,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日常。
例如,在学习了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千克和克》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家庭物品称重记”作业:让学生用家用秤称量苹果、书包、课本等物品,然后把这些物品的重量记录下来,比较一下不同物品轻重,然后用表格把结果整理出来。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就能更好地理解重量单位的含义,也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意义。
二、整合跨学科元素,设计“融合性”作业——让数学在联动中拓展思维
新课标倡导“学科融合”,强调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融合性作业的设计旨在打破学科壁垒,将数学知识与语文、科学、美术、体育等学科内容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跨学科任务中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与“逻辑性”。世界的方方面面,没有一处是不用到数学的,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决定了它能与多学科形成联动,而融合性作业正是这种联动的具体体现。设计融合性作业时,需把握“以数学为核心,以其他学科为载体”的原则:一方面,作业的核心目标是巩固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借助其他学科的形式让数学知识的呈现更生动。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多边形》时,教师可设计“几何图形创意画”跨学科作业把数学和美术这个学科进行融合。作业要求如下:一是回顾课堂上学习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特点;二是用这些图形组合创作一幅画,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主题,如“我的家”“动物园”“交通工具”,并在画的旁边标注每个图形的名称。三是统计画中每种图形的数量,就比如:“三角形有 5 个,正方形有3 个,长方形有4 个”;四是尝试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如“三角形比正方形多几个? 5-3=2 (个)”。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对多边形特征的认识,还通过计数与计算强化了加减法运算能力,同时在美术创作中感受了“图形之美”,实现了“数学思维”与“审美能力”的协同发展。
三、借助信息技术,设计“探究性”作业——让数学在互动中深
化理解
新课标指出了要合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给数学作业的设计提供了新的路径,探究性作业正是借助智能工具、在线平台等技术手段,引导着学生自己就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作业形式。与传统作业相比,探究性作业更注重过程性体验,学生可以通过操作、模拟、互动等方式,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与创新思维能力。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动画给学生演示出来“分与合”的过程,通过在线题库进行个性化练习,通过互动平台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在设计这种类型的作业时,需要让技术为学习服务,不要因为使用技术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要选一些操作起来比较简单的工具,就比如希沃白板、在线表格、数学小游戏等,让学生在轻松的互动中完成探究。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时,教师可借助在线互动平台,如“希沃白板”的“课堂活动”功能,去设计一个“摸球实验”探究性作业。作业流程是教师在平台上设置一个虚拟“摸球箱”,里面有 5 个红球和 3 个黄球,学生可通过平台看到箱子里球的数量,但摸球时随机出现;然后学生在线上进行“摸球”操作,每次摸完后记录球的颜色,再将球放回箱子,一共摸十次;在完成之后,平台自动生成“红球出现次数”和“黄球出现次数”的统计表,学生观察表格并思考:“哪种颜色的球被摸到的次数多?为什么?”然后鼓励学生换一组数据,如 3 个红球和 5 个黄球,去进行重复实验,对比两次结果,总结“可能性大小与数量多少的关系”。通过虚拟实验,学生无需实际准备材料,即可反复操作并记录数据,在自主探究中直观理解“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的规律,同时学会了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基本方法,让抽象的“可能性”概念变得可感可知。
总之,多元化作业设计是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它冲破了以前作业的单一模式。通过情境性、融合性、探究性等多种形式的结合,可以让作业从枯燥的训练变成生动的体验。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始终要以学生为核心,紧紧围绕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当中,不仅巩固了知识,还能把自己的思维发散出去。但是多元化作业的实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技术的成熟,小学数学作业一定要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真正成为学生爱上数学、学好数学的助推手。
参考文献
[1] 张杰 .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创新设计研究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5(01):143- 145.
[2] 冯益民 .“ 新课标” 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 [J]. 江西教育 ,2025(19):63-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