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华夏谱写青春之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联读教学课例设计
张玲
青海湟川中学
【教学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能读准诗歌的节奏和重音。能找出并分析诗歌的意象,了解其象征意义及营造的意境。
2. 思维发展与提升:在解读诗歌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到诗歌精神力量来自诗人革命经历与为建设祖国奉献的热情。
3. 审美鉴赏与创造: 理解和感受象征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并能运用象征手法尝试创作诗歌。
4.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作为青年人的诗人所具有的爱国情怀和建设祖国热情;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传承两位作者为中国革命、祖国建设的精神,促进学生建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品质。
【重难点】
了解诗歌作者和创作背景,感悟诗歌精神力量来自他们革命经历与为建设祖国统一奉献的热情。
分析诗歌的意象,深刻理解其象征意义。能尝试运用象征手法创作诗歌。
激发学生的青春力量,引导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品质和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创设学校青春诗社征集主题为《为华夏谱写青春之歌》的诗稿的课堂导入情境。
二、新课探究
1. 教师向学生布置本次课程的学习任务。
(1)参加诗歌朗诵友谊赛(2)挑战诗歌解读排行榜(3)寻找诗歌力量的源泉(4)为华夏谱写青春之歌
2. 师生互动完成任务任务一:参加诗歌朗诵友谊赛① 学习名家朗诵
教师播放名家朗诵两首诗歌的视频,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诵读诗歌。
② 学生练习朗诵
教师提示诗句的节奏和重音,帮助学生正确诵读诗歌。
③ 评选朗诵冠军
各小组学生代表到台前进行朗诵展示,其他小组成员根据评分表打分,选出朗诵冠军。
任务二:挑战诗歌解读排行榜
① 开篇解题
请同桌二人互相交流、发言,教师再进行小结。
② 划分层次
请同学小组合作为两首诗歌划分层次,教师再进行小结。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诗歌的第一和第二行,描写了空中、海洋宏伟壮丽的图景,第二层是第三和第四行,书写对眼前景观强烈的主观感受,第三层是最后三行,是对力的讴歌和赞美。
《峨日朵雪峰之侧》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从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到血滴 , 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这一层写了“我”在登山时见到的壮丽景象和登山途中的生命体验。余下的部份为第二层,借雪山的蜘蛛表达对生命的赞颂。
③ 分析意象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典型意象深刻理解两首诗歌的丰富意蕴和深刻思想。
《站在地球边上放号》的意象:白云、北冰洋、太平洋、洪涛、力。
《峨日朵雪峰之侧》的意象:太阳、石砾、千层掌鞋底、雄鹰与雪豹、蜘蛛。
师:两首诗歌都运用了象征的手法,郭沫若通过自然景观如白云、北冰洋、太平洋等,象征了时代的变革,表达了对力量和变革的赞美。昌耀通过雄鹰雪豹、蜘蛛等意象,象征了英雄的崇高和坚韧,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④ 感悟形象
请学生用肢体表演在两首诗歌中感受到的形象,同时进行解说,教师再进行总结。
师:这两种形象都体现了人类面对自然和命运时的坚韧与勇气,展现了不同的时代精神和人文情怀。
师:有的同学说喜欢巨人,因为巨人俯瞰世界,能看清时代的发展。有的同学说喜欢攀登者,可以不畏险阻,度过一切困苦的境遇。
⑤ 评选排行榜
根据学生完成解读诗歌的四项活动的分数,评选出前三名。
任务三:寻找诗歌力量的源泉
① 了解作者
教师播放郭沫若和昌耀的视频请学生观看。
教师总结两名作者的共同点。
师:郭沫若和昌耀不仅在文学方面都能大胆尝试、勇于创新,而且都有过从军的经历,又积极投身建设新中国。
② 了解创作背景
教师展示两名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
③ 教师总结
师:诗人郭沫若通过赞美自然的巨大力量讴歌了“五四”精神。诗人主张破旧立新。“不断的毁坏”是毁坏旧世界、旧文化,“不断的创造”是创造新世界、新文化。诗中对“力”的歌颂,表现出一种奋发进取、积极昂扬的创造精神和热烈向往、执着追求的进取精神,旨在唤起人们对自身力量的自觉意识和对生活的巨大热情。激起人们以全部生命的力去努力创造,去追求光明,去获取力的艺术,力的美,诗人借这首诗想要告诉人们:科学的文明,人民的觉醒,终将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
师: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则体现了他在建设祖国过程中的激情和理想主义精神。昌耀在20 世纪50 年代响应“开发大西北”的号召,来到青藏高原,扎根于此。他的诗歌充满了对高原的热爱和对祖国建设的热情,展现了他作为“赶路人”和“攀登者”的形象。
师:这两位诗人不仅借助诗歌表达了个人的革命情怀和建设热情,更通过他们的实际行动传达了作为青年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期望。他们的爱国情怀,他们为民族解放、为国家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激励着青年的我们和全国各族儿女为实现各族人民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任务四:为华夏谱写青春之歌
请大家结合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试运用象征的手法写一首短诗,以完成最后一项任务:创作主题为《为华夏谱写青春之歌》的诗歌。
教师分享诗歌在那高山之巅,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子,虽微不足道,却愿与千千万万的石子,共同筑起坚固的长城。
在那辽阔的草原,我是一株小小的草,虽柔弱无力,却愿与无数的草儿,共同编织出绿色的海洋。
三、课堂总结,升华课堂
新青年,恰逢盛世,年华正好,自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力一搏,为盛世华夏谱写青春之歌!
四、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完成主题为《为华夏谱写青春之歌》的诗歌创作并设计一张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