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激励性评价在三年级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实施效果

作者

陈燕

江苏省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 215300

引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要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可见,实施激励性评价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解决学生害怕作文问题的关键所在。通过实践,我认为: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对学生的习作实施激励性评价,可以消除学生的失败感,树立成功感,对建立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和自主性有明显的收效。

1 激励性评价在三年级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实施价值

1.1 激发写作兴趣与动机

三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系统写作,很容易在初期遇到困难时产生退缩心理,而激励性评价的首要价值是能像一把钥匙,打开学生内心对写作的积极情感之门,它通过给予学生积极正向的反馈,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断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被认可 [1]。当学生看到习作里老师写的鼓励话语、感受到作品被肯定时,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会显著增强他们的写作自信,让原本觉得写作是艰巨任务的学生逐渐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进而对写作产生浓厚兴趣。

1.2 促进个体差异发展

每个三年级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在生活经历、认知水平、语言表达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必然体现在他们的习作中,激励性评价的核心价值是充分尊重并关注学生的个体独特性,摒弃传统评价里统一的标尺,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的习作。而是以善于发现的眼睛挖掘每个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和进步之处,或许是某个学生用了富有创意的词汇,或许是另一个学生在文章中表达了独特的情感,激励性评价都会针对这些个性化优点给予及时恰当的鼓励,个性化鼓励就像及时雨,滋润学生脆弱的写作萌芽,保护他们在写作中勇于尝试的积极性 [2]。

2 激励性评价在三年级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2.1 过程性激励与公开赏识

在《我来编童话》写作教学里,故事创作过程满是想象与创意,激励性评价重点自然要放在这个充满活力的过程中。从学生开始构思童话那刻起,老师就得时刻留意他们的思维动向,用满是期待和鼓励的语言,及时捕捉并肯定他们在构思、想象环节付出的努力。比如当学生提出一个新奇的童话角色设定时,老师可以由衷称赞:“你这个奇妙想法真是颗了不起的童话种子!让老师看到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小作家在成长呢。”这样的评价既是对学生当下想法的肯定,更是对他们创造力的激发,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每一份努力都被老师看在眼里。

课后为了让学生的努力获得更多认可赞赏,老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公开展示优秀习作或精彩句段,“班级故事会”就是个很好的平台,让学生轮流上台朗读自己的童话作品,朗读者能收获同学们羡慕的目光和热烈掌声,倾听者也能从同伴作品中获得灵感。还有“童话墙”作为静态展示空间,把学生的优秀习作张贴在教室墙壁上,让大家随时都能欣赏这些精彩作品。老师还能赋予学生“小作家”的身份认同,像在展示作品时为他们署上名字,并在旁边写上简短评语,称赞他们的创作才华。这种公开赏识的方式能把外部激励转化为学生强烈的内在写作动机,他们会为了能在“班级故事会”上展示作品、让自己的习作出现在“童话墙”上而更用心地构思和写作,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2 个性化反馈与分层激励

《这儿真美》作为侧重景物描写的写作教学内容,每个学生对景物的观察和感受各不相同,因此激励性评价需要采用个性化、发展性的反馈策略,教师在批阅习作时不能使用统一标准,而要用心发掘每位学生习作中的独到之处。有的学生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金色沙滩比作柔软的毯子,这时可以在眉批中写道:“你笔下的' 金色沙滩像柔软的毯子,这个毯子用得真妙!让老师仿佛真的踩在了那温暖柔软的沙滩上。”有的学生细致观察了清晨阳光下花朵上的露珠,便可在段批中称赞:“你对露珠的描写细致入微,让读者感受到了清晨的清新和美好,这说明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学生。”还有的学生在文章中流露真情实感,表达对家乡美景的热爱,那就给予肯定:“你的文字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这种真情实感让文章更加动人。”

考虑到学生的写作基础和能力存在差异,教师需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进步目标,写作基础较弱的学生,目标可以设定为能够完整描述一处景物并运用几个恰当的形容词;中等水平的学生,目标则提高到能够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让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就鼓励他们在描写景物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让文章更有深度。这样的分层激励能够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成功体验,基础弱的学生看到自己能够达到设定的目标,会增强写作信心,中等水平的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写作能力,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在更高目标的指引下,能够不断突破自我。通过个性化反馈与分层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每个学生都能在写作中有所进步,实现有差异的成长。

3 激励性评价在三年级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实施效果

3.1 激发持续创作热情

在三年级语文写作教学里持续实施激励性评价后,学生们的写作状态有了明显变化,过程性激励让学生在写作每一个环节都能感觉到自己的努力被关注和肯定,公开赏识又让他们从同伴和老师的认可中获得强烈的成就感与愉悦感,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不断强化着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和热爱,也彻底转变了学习态度[3]。原本一提到写作就发愁的学生,现在对写作任务表现出极高的主动性和热情,他们不再把写作当成不得不完成的作业,而是当作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的方式,课余时间会主动尝试编写小故事、描写身边的景物,甚至把自己的习作拿给老师和同学分享,渴望得到更多的鼓励和建议。

3.2 实现个体能力成长

激励性评价的核心目标就是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有实实在在的进步,个性化的积极反馈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安全、自信的表达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学生们不再害怕犯错,而是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感受,教师对学生习作中独特观察力和创造力的肯定,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他们在写作道路上不断探索。写作基础弱的学生,从最初只能写几句简单的话,到能完整描述一个场景,再到慢慢学会用些简单的修辞手法,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激励性评价的鼓励;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在激励性评价下激发了更高的创作欲望,开始尝试更复杂的写作结构和表达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独特观察力和创造力得到保护和发展,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

4 结语

在三年级语文写作教学里,激励性评价特别重要,它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让他们从被动写作转向主动创作,还能关注个体差异,帮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个性化成长,像过程性激励、公开赏识、个性化反馈和分层激励这些方法,在激发学生持续创作热情、促进个体能力提升方面效果很显著。不过,激励性评价实施时得灵活些,得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不断调整完善,未来还得在理论和方法上多研究,把激励性评价更好地融入教学中,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写作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金梅 . 以问导思 , 驱动思考——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探讨[J]. 环球慈善 ,2024(12):0142- 0144.

[2] 颉瑞琴 . 小学写作教学中多元化评价的应用 [J]. 当代教育家 ( 下半月 ),2025(1):57- 59.

[3] 康 卓 . 以 评 促 写 , 为 写 作 教 学 插 上 翅 膀 [J]. 小 作 家 选刊 ,2023(13):0002- 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