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发育区煤炭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应用研究
武飞飞
汇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长滩露天煤矿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010300
引言
煤炭作为我国最主要的一次能源,其开采过程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与经济稳定发展。本文结合断层地质特征与煤矿开采需求,系统梳理断层带煤炭开采面临的典型技术问题,重点分析并提出一套涵盖预测预报、工程布置、灾害治理和智能化控制的综合性开采技术路径,为高风险地质条件下的煤炭开采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一、断层构造对煤炭开采的影响机制分析
断层构造对煤层开采具有显著影响,既表现为煤层错断、厚度突变、稳定性差等直接效应,也通过应力扰动和流体通道重构引发冲击地压、瓦斯突出和透水等灾害。在断层带周边,煤岩多呈破碎软弱状态,裂隙发育、透气性强,是瓦斯富集和突出的高风险区。同时,断层错动导致应力分布不均,易形成应力集中或释放区,诱发结构突变与地压灾害。此外,断层常伴水害隐患,尤其在深部高瓦斯矿井更具危险性。因此,断层区煤矿开采需精准识别断层范围与风险等级,为灾害防控和系统优化提供依据。
二、断层发育区煤炭开采的关键技术难点解析
在断层构造影响下,煤炭开采面临诸多技术难题。首先,开采空间规划难度大,断层造成的煤层错动使得巷道布置、工作面推进路径复杂化,易出现采空区错落、通风系统不畅、运输系统连接困难等问题,影响生产组织效率。其次,地质探测精度不足限制了对断层精细结构与演化规律的掌握,尤其是隐伏断层与微细构造的识别能力亟待提升,这在实际作业中容易形成“盲掘”,引发突发灾害。此外,断层带岩体力学参数异常、围岩变形规律复杂,导致常规支护手段难以适应破碎煤岩结构,支护失效频发。再者,灾害防控技术响应滞后,当前多以经验判断或事故后处置为主,缺乏对断层活动、应力演化与流体耦合效应的实时感知与预测,影响了安全治理的主动性与前瞻性。最后,矿井智能化程度有限,信息系统尚未实现断层区域的精准控制与全过程协同,限制了综合技术手段的协同作用发挥。因此,要突破这些瓶颈,需在技术、管理与机制层面统筹推进,构建具有地质适应性、灾害抗扰性和系统协同性的开采技术体系。
三、断层带煤炭安全高效开采的技术体系构建
为有效应对断层构造带来的复杂挑战,必须构建集“精准探测—科学布局—多措防控—智能控制”为一体的煤炭安全高效开采技术体系。在地质勘探方面,应以三维地震、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法等多种物探技术组合应用为基础,结合钻探与地质素描进行多源信息融合,构建断层立体结构模型,精准刻画断层延伸走向、破碎带宽度及其与煤层的空间关系。在开采系统布置上,建议采用避让与接近结合的原则,对强活动断层带进行工作面回避设计,对稳定性较好的断层区域,则结合煤层赋存条件开展超前治理与分区开采,优化巷道与通风系统布局,减少断层交叉作业风险。在支护技术方面,应引入高强度锚杆支护、注浆加固、超前支护网架等联合支护模式,提高断层区围岩稳定性;在灾害防控方面,应实施以“超前探查—实时监测—快速响应”为核心的主动防控体系,部署微震监测、钻孔压力检测、瓦斯传感器网络,实现对地应力、瓦斯含量、断层滑动的实时监控与智能预警。通过该体系的集成应用,可有效提高断层区煤炭资源的可采率与回收率,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作业人员面临的灾害风险,实现经济效益与安全保障的同步提升。
四、典型矿区应用实践与成效分析
在多个断层发育强烈的典型矿井中,上述安全高效开采技术体系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在山西某大型煤矿的西翼断层带开采中,通过实施“地震反射 + 钻探验证”技术组合,精准查明了三条隐伏断层位置,并据此调整了采掘布置,避免了断层交叉带直接穿采,提升了资源利用率。在断层带工作面布置中,该矿采用了“掘进避让 + 采前加固 + 区域限压”策略,结合注浆固结与锚杆网支护,提高了支护稳定性,减少了巷道变形量 50% 以上。在智能监测方面,该矿布设了基于物联网的瓦斯与应力监控系统,实现了对断层活动区域的动态预警,配合联动控制系统完成作业人员撤离演练与应急响应机制建立,确保了井下作业安全可控。此外,通过断层区回采工艺的优化与开采参数的合理调整,煤炭单产提高了 15% ,综合成本降低约 12% ,实现了经济与安全双赢的目标。这一系列实践表明,针对断层区复杂地质条件所构建的技术系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为后续类似区域的煤炭开发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五、断层区煤炭开采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探讨
随着煤炭工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方向迈进,断层发育区的安全高效开采也将不断向多维融合、精细控制和智慧决策演进。未来的技术发展应重点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化地质—工程一体化建模技术,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地质过程模拟手段,构建动态更新的三维数字矿山模型,实现断层活动过程可视化、预测化;二是推进智能感知与决策支持系统集成,开发基于边缘计算的高响应监测终端与 AI 识别算法,实现对断层诱发灾害的快速识别与干预;三是探索新型支护与巷道预应力调控技术,开发适用于破碎带自适应调节的柔性支护结构,提高断层区围岩控制能力;四是推动绿色开采理念深度融合,强化断层区水害治理与煤矿固废处置协同机制,实现环境友好型开采;五是构建以“人—机—环”协同安全治理为核心的多层次安全管理体系,提升矿井整体安全韧性与应急能力。这些方向的深入探索与成果转化,将为破解复杂地质区煤炭开采难题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和战略保障。
结论
断层发育区煤炭开采面临地质结构复杂、灾害风险突出、工程实施难度大的多重挑战,制约了我国深部煤炭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安全生产。本文从断层结构特征出发,系统分析了断层对开采的影响机制与典型技术难点,构建了以“精准探查—科学布置—支护强化—监测预警”为核心的煤炭安全高效开采技术体系,并通过典型矿井案例验证了其实际应用成效。未来,应加强跨学科融合与智能化建设,推动断层区煤炭开采向更加智慧、安全、绿色的方向迈进,为我国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参考文献
[1] 孙景龙 . 新疆沙湾煤矿区东区榆树沟整合井田煤炭资源开发可行性研究 [J]. 矿产勘查 ,2024,15(S2):93-103.DOI:10.20008/j.kckc.2024s2013.
[2] 谷凯传 . 大淑村矿大倾角薄煤层综采开采技术研究 [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4,(24):22-24.DOI:10.13487/j.cnki.imce.026107.
[3] 张德亮 , 王飞飞 . 魏墙煤矿超长综采工作面可行性研究 [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4,(24):64-66.DOI:10.13487/j.cnki.imce.026112.
[4] 樊利强 , 吕存书 , 梁瑞 . 煤炭资源勘探中的地质勘探技术与方法比 较 研 究 [J]. 内 蒙 古 煤 炭 经 济 ,2024,(24):181-183.DOI:10.13487/j.cnki.imce.02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