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思考
陈心如
渤海大学 辽宁省锦州市 121000
一、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之困境
(一)教学实用性仍占主要
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注重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证思维,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促进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师仍以学生的应试教育作为授课重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版)中提到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再一次证明了语文实用性阅读在教师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教师顺应时代潮流,设计出与语文实用性阅读相适应的课堂组织形式与教学,提升了学生与社会相适应的实践素质,在另一方面也体现出高中语文阅读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欠缺与弊端。
(二)教师专业能力欠缺
长期以来,教师不断摸索变换语文课堂组织形式,设计出的课堂大体上注重学生实践与审美文化的培养,对于语文课程思辨性阅读的教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思辨性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灵活运转课堂,一些教师对课堂整体把控还不够熟练,从而导致不知如何去设计思辨性阅读课堂教学;一些教师自身思辨性素养完善却不知如何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思维的碰撞,从而导致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不足与缺失。此外,教师缺少专业培训与实践学习,教师仅仅进行理论的学习与堆砌,较少的实战操作与范例课程的听课与模仿,让教师只停留在了理论层面而不能深入到课堂实践层面,这也是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三)学生思辨能力较低
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兴趣不浓郁,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兴趣对于学生主动学习、培养思维创造力与思辨能力至关重要。学生对于学习没有明确的目的,缺少主动学习的欲望,对于阅读文本只是机械式的朗读或浏览,对于文章主旨的把握、文章写作的手法等方面缺少思考与探究。其次,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在阅读时进行粗读略读而没有进行深入阅读,这样就难以展开深度的思考与思辨行为。
二、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之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课程应该进行不断改进与提升,从而完善课堂内容与形式,精进课堂教学与教师专业化,促进学生思辨性思维的发展与其他素质的整体提高。
(一)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一节课的推进需要教师持续不断的引导,因此,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对于课堂效果的最终呈现十分重要。首先,教师要不断搜集资料,通过大量阅读来充实自己,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教师自身要给予学生源源不断的养分与肥料,为学生输入崭新与渊博的知识文化。教师自身要进行刻苦钻研,对于课堂的把握与教学环节的推进要控制的游刃有余,提升自身的思辨意识与能力,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投入思辨世界的意识。此外,教师还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适应课程改革后的新形势,教师要精进课堂教学,创造新的课堂组织形式,更多尝试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以此来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让学生们在积极的状态下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其次,教师要多与同行交流。教师之间可以成立学习小组,在同学科的教师之间或跨学科的教师之间吸取上课的经验教训,分析利于课堂展开的因素与方法,探讨课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讨论尝试提出解决办法,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学习是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再次,教师还可以拜访校外的专家学者和教育界的权威人士。教师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开展实践工作,教师要多去参观课堂实例,并且开展自己的练课活动,在实践中发现授课的问题与规律,以此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一堂课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良好效果的呈现需要学生的积极与热情。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信心,首先,学生应该做好课前预习任务,在上课之前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初步阅读有利于刺激学生投入到学习的环境中,学生在预习文本之后能够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梳理,此外,初步阅读还可能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可能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学生要善于开动脑筋,多思考交流。新时代的学生要敢于开拓自己的思维,不要把思维仅仅停留在接受层面,学生应该是思维的创造者、建设者、开发者,学生要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在接受学习与主动学习之间选择后者,全面激发自己的洞察力与想象力,训练自己的思辨能力。为此,学生可以进行大量阅读与写作,用读写活动锻炼自己的逻辑与思维能力;学生还可以多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学生发现自己的能量与热情。学生还应该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目标是方向、是指南,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为了目标去努力,同学们有了目标也就有了尝试的后驱力,好的目标可以让学生有奋斗感,达成目标能够让学生有成就感。需要注意的是,目标的设立要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设定,量力而行。
(三)转变教学思维
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在语文思辨性阅读课堂上,学生需要激发自己的思辨性思维,而这首先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维。教师要不断汲取学术界专业成果,吸收其精华并且与自己的思想相结合,从而达到与课程标准相适应的精美而有意义的课堂,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完善自身,还能升华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教学抒情散文时可以用朗读的方法进行课堂任务训练,以往的散文阅读教学教师会运用体会情感等课堂任务,而教师如果变换自己的课堂教学思维,就可以尝试用朗读、品读来体味作者语言中的情味。教师转变教学思维,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形式与内容,还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因此,教师自身的逻辑、思辨能力的保持与培养对于思辨性语文阅读教学是不可缺少的,为了提升教师的思维发展,教师可以尝试训练自身的阅读与写作。
总之,教师要博览书籍与文献资料,将自己投入知识的汪洋大海,从众多文化森林中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训练自己的写作能力,在写作中激发自己的创造灵感,在写作中提升自己的语言功底与能力,教师要能够在写作过程中寻找自己的思辨意识,继而提升教学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充分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环境,创造新的课堂组织形式,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来开发学生动脑思考,以此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 胡勤 . 群·课堂 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 [M].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7.
[2] 董红芳 .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的范式构建 [J]. 读写算 ,2024.
[3] 徐明春. 基于思辨性阅读视角的高中语文教学[J]. 中学语文,2024.
[4] 陈群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践 [J]. 中学语文 ,2024.
[5] 王佳 .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J]. 中学语文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