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控制技术在机械电子设备中的创新应用与优化设计
胡家盈
新疆普禾粟新型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841000
一、引言
机械电子设备作为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载体,其性能与效率直接影响到生产质量与企业竞争力。传统机械电子设备在面对复杂生产环境与多样化需求时,逐渐暴露出局限性。智能控制技术融合了自动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多领域知识,为机械电子设备的升级改造提供了新途径。通过引入智能控制技术,机械电子设备能够实现更精准控制、更高生产效率与更强适应性,满足工业智能化发展趋势。
二、智能控制技术概述
(一)智能控制技术原理
智能控制技术基于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算法等,通过对系统信息的实时采集、分析与处理,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智能决策与控制。其核心在于模仿人类智能思维,对复杂系统进行自主学习、推理与优化控制。例如,利用神经网络模拟人脑神经元结构与工作方式,对数据进行学习与处理,从而实现对机械电子设备运行状态的准确预测与控制。
(二)智能控制技术特点
① 自适应性:能根据外部环境与系统内部状态变化,自动调整控制策略,保持设备稳定运行。如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可根据工件材质、加工工艺要求实时调整加工参数。 ② 鲁棒性:对系统不确定性与干扰具有较强抵抗能力,确保在复杂工况下设备性能不受影响。例如,在工业生产中面对电压波动、温度变化等干扰,智能控制的机械电子设备仍能正常工作。 ③ 学习能力: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与分析,不断优化控制算法,提升控制精度与效率。如机器学习算法可根据设备运行历史数据,预测设备故障,提前进行维护。
三、智能控制技术在机械电子设备中的创新应用
(一)模糊控制在机械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模糊控制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将人类语言描述的模糊信息转化为精确控制量。在机械电子设备中,模糊控制可有效处理复杂非线性系统控制问题。例如在空调控制系统中,通过对室内温度、湿度等模糊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模糊控制器能快速调整压缩机转速、风扇风速等,实现室内环境的精准舒适控制。在电梯控制系统中,模糊控制可根据楼层呼叫情况、电梯当前位置与运行方向等模糊信息,合理规划电梯运行路径,提高电梯运行效率与乘坐舒适性。
(二)神经网络控制在机械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神经网络控制模拟人脑神经网络结构与功能,具有强大的学习与自适应能力。在机械电子设备中,神经网络控制可用于设备故障诊断、运动控制等方面。以机器人运动控制为例,通过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对机器人关节角度、速度等信息进行学习与处理,可实现机器人复杂动作的精准控制。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中,利用神经网络对机床运行过程中的振动、电流等信号进行学习与分析,能够准确识别故障类型与故障位置,及时进行维修,减少停机时间。
(三)专家系统在机械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专家系统将领域专家的知识与经验以规则形式存储在知识库中,通过推理机对输入信息进行推理与决策。在机械电子设备设计与维护中,专家系统可提供专业指导。例如在机械电子设备设计阶段,专家系统根据设计要求与约束条件,运用知识库中的设计规则与经验,为设计人员提供设计方案建议,优化设计流程。在设备维护阶段,专家系统根据设备故障现象,结合知识库中的故障诊断知识,快速定位故障原因,并给出维修方案。
四、基于智能控制技术的机械电子设备优化设计策略
(一)系统结构优化设计
结合智能控制技术特点,对机械电子设备系统结构进行优化。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将设备划分为多个功能模块,每个模块由智能控制器独立控制,提高系统灵活性与可扩展性。例如在自动化生产线中,将输送模块、加工模块、检测模块等分别设计为独立模块,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各模块间的协同工作,可根据生产需求灵活调整生产线布局与生产流程。同时,优化设备硬件结构,采用高性能传感器、控制器等硬件设备,提高系统信息采集与处理能力,为智能控制算法的有效运行提供硬件支持。
(二)控制算法优化设计
根据机械电子设备运行特点与控制要求,选择合适的智能控制算法,并对其进行优化。例如在多轴运动控制中,采用改进的 PID 控制算法结合模糊控制或神经网络控制,提高运动控制精度与响应速度。通过对控制算法参数进行优化整定,使控制算法在不同工况下都能达到最佳控制效果。
利用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等智能优化算法对控制算法参数进行全局寻优,提高控制算法的自适应性与鲁棒性。同时,结合实际运行数据对控制算法进行在线学习与优化,不断提升设备控制性能。
(三)人机交互界面优化设计
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是实现机械电子设备智能化操作的关键。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设计直观、便捷的人机交互界面,提高操作人员与设备的交互效率。例如在大型机械设备操作中,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为操作人员提供设备三维虚拟模型,操作人员可通过手势、语音等方式与虚拟模型进行交互,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操作与监控。在智能仪表设计中,采用触摸式显示屏与图形化界面设计,将设备运行参数、状态信息等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给操作人员,方便操作人员进行参数设置与设备监控。同时,注重人机交互界面的个性化设计,根据不同操作人员的需求与习惯,提供个性化操作界面与功能设置。
五、案例分析
神延煤炭西湾露天煤矿在智能化转型中,对 WK-35 型单斗挖掘机进行智能化改造。该系统由地面控制中心、状态监测与控制系统、远程操控系统构成,融合雷达、惯导、视频 AI 等技术,借助传感器实时采集挖掘机工作装置位置、液压压力等参数,通过模糊控制算法,依土壤硬度、挖掘深度智能调整发动机功率与液压泵排量。例如检测到土壤变硬时,自动提升动力增强挖掘力。操作人员在地面控制中心,通过远程控制台和视频AI 技术,能实时监控作业状态并灵活切换工作模式,实现远程精准操控。实际应用数据显示,相比传统作业模式,该智能挖掘机作业效率提升超20% ,燃油消耗降低约 15% ,既提高了煤炭产量、削减成本,又让操作人员远离危险现场,显著提升作业安全性,为露天煤矿智能化生产提供范例。
六、结论
智能控制技术在机械电子设备中的创新应用与优化设计,为机械电子行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通过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系统等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机械电子设备在控制精度、生产效率、适应性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基于智能控制技术的系统结构优化、控制算法优化与人机交互界面优化设计策略,进一步提高了机械电子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与综合性能。在未来发展中,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控制技术将在机械电子设备中得到更广泛深入的应用,推动机械电子行业向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方向持续发展。企业应加大在智能控制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的投入,不断探索创新,提升自身产品竞争力,以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家念 . 基于智能控制的机械电子系统设计研究 [J]. 自动化应用 ,2024,65(15):291-293+296.
[2] 徐小娟 . 智能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运用探讨 [J]. 中国设备工程 ,2024,(14):33-35.
[3] 陈寅之 . 智能控制技术与机电控制应用融合分析 [J].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2022,6(05):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