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青年党员党性教育与职业成长“双培养”机制构建
金大馥
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730300
一、引言
在国有企业发展进程中,青年党员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新生力量,更是传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关键群体。构建青年党员党性教育与职业成长“双培养”机制,对于提升青年党员综合素质、增强国有企业党组织活力以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国有企业,在青年党员“双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国企青年党员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2.1 青年党员特点
当前国企青年党员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思维活跃,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强。他们富有创新精神,渴望在工作中展现自身价值,实现职业理想。同时,青年党员政治热情较高,对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关注度高,愿意积极参与党组织活动。
2.2 面临的问题
然而,部分青年党员存在党性修养不够扎实的问题。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一些青年党员易受到多元思潮的影响,理想信念有所动摇。在职业成长方面,部分青年党员面临职业规划不清晰、实践锻炼机会不足等困境,导致其专业能力提升缓慢,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此外,国有企业在青年党员培养机制上也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如党性教育与职业培训缺乏有效融合,培养方式较为单一等。
三、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双培养”机制实践
3.1 强化政治引领,坚定理想信念
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有效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功能,将政治能力作为青年党员干部的首要履职能力。通过召开研究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各党支部及时反馈青年党员干部发展培育情况,严密掌握年轻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动态。
公司注重青年党员党性教育,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组织青年党员前往革命旧址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同时,深度挖掘公司内部和行业的先进事迹案例,通过党组织活动进行宣讲,以亮典型、树标杆的方式突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青年党员干部树立坚定信念。例如,公司定期邀请党建专家、老党员,宣讲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讲述佛慈发展历程中党员的奋斗故事,引导和激励青年党员传承红色基因,坚定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此外,公司充分吸纳优秀的青年员工参加党组织“第一议题”学习,教育引导青年一代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3.2 创新方式方法,推动事业发展
公司开展“岗位练兵强技能,技术比武提质效果” 等专题活动,积极鼓励青年干部创新形式、发挥特长,分享优质工作经验,充分展示青年职工在公司改革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在中药浓缩丸生产工艺改进项目中,青年党员组成的创新小组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优化方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持续推行“双培养一输送”机制,制定中层管理人员选拔任用制度,加强在生产、工作第一线的青年骨干中发展党员。目前,公司 35 周岁以下党员占比达到一定比例,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党员占比也较为可观,夯实了企业长久发展的人才基础。公司为青年党员提供丰富的培训和实践机会,选派他们参与重要项目的研发和生产,提升其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3.3 聚焦廉政建设,筑牢自律防线
准确把握国有企业职能定位,持续抓好青年干部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警示教育。从相近行业和岗位中选取国有企业青年干部腐败警示教材,突出案例的真实性、典型性和威慑性,点透不同岗位的不同风险点,做到以案为鉴。公司党组织定期同青年党员干部开展廉政警示谈话,签订《党员廉洁自律承诺书》,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进一步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同时,建立追责问责管理办法,重点加强对青年党员干部的监管,坚持在“预”的方面下足功夫,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四、国企青年党员“双培养”机制构建策略
4.1 完善培养体系
构建国企青年党员“双培养”机制,需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化培养体系。在党性教育层面,搭建“理论 + 实践 + 反思”三维教育框架,将党章党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学习,与“重走红色路线”沉浸式研学、红色经典诵读等实践活动相结合,每季度组织青年党员开展党性分析会,对照先进典型查摆自身不足,实现党性教育的闭环管理。职业成长培养方面,依托企业战略发展需求,构建“新员工启航计划—骨干进阶计划—管理者储备计划”分层培养体系。针对业务骨干,开设行业前沿技术研讨、项目管理沙盘模拟等进阶课程;对管理储备人才,设置跨部门协同实践、高层导师带教等专项培养模块,精准匹配不同阶段职业发展诉求。
4.2 丰富培养方式
创新多元化培养方式是提升“双培养”成效的关键。在党性教育领域,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打造“指尖上的党建课堂”,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开展“微党课”,邀请党校专家、企业优秀党员线上分享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组织青年党员参与红色剧本杀、情景党课等沉浸式活动,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深化对党史的理解。职业成长培养方面,导师制可采用“双导师 + 项目组”模式,除业务导师外,配备管理导师指导职业规划与团队协作,引导青年党员在重大项目攻关中锤炼专业能力;岗位轮换打破部门壁垒,推行“定期轮岗 + 柔性借调”机制,让青年党员在生产、研发、市场等不同岗位积累经验,培育复合型能力;技能竞赛与项目攻关则实行“揭榜挂帅”制度,设立技术创新、降本增效等专项课题,鼓励青年党员组队竞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创新思维与实践水平。
4.3 强化激励保障
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是激发青年党员内生动力的核心。建立“物质奖励+ 精神激励 + 职业发展”三位一体的激励体系,设立“双优标兵”“创新先锋”等专项荣誉,对表现突出的青年党员给予通报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并在企业内部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在物质奖励上,除发放奖金外,还可提供培训深造、境外交流等机会。在职务晋升与职称评定中,将党性表现纳入考核指标,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青年党员优先推荐晋升管理岗位或评定高级职称,打通职业发展通道。同时,加大对青年党员培养的资源投入,保障培训经费、师资力量等,为“双培养”机制的有效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五、结论
构建国企青年党员党性教育与职业成长“双培养”机制是国有企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实践经验可知,强化政治引领、创新方式方法、聚焦廉政建设等举措能够有效提升青年党员的党性修养和职业能力。国有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完善培养体系,丰富培养方式,强化激励保障,不断优化“双培养”机制,为青年党员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汇聚起推动国有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力量。
参考文献:
[1] 冯诗淇 . 新时代国有企业青年党员教育路径研究 [D]. 沈阳建筑大学 ,2024.
[2] 孙雪 .“六强化六提升”推动国企基层党建提质增效 [J]. 企业文明 ,2025,(05):35-36.
[3] 庄张林. 党建引领国企发展:探索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N]. 市场信息报 ,2025-03-28(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