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谈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施工现场管理

作者

李军 李翔

泗阳县运南灌区管理所 江苏省 223700 皓筠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宿迁分公司 江苏省 223700

引言

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大,施工周期长,施工工序较多,一旦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就很难保证施工的有序性和规范性,极易引发工期延误、施工质量不达标、安全事故等问题,削弱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严重制约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水利工程建设中,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围绕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等内容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对策,进而营造安全良好的施工环境,加快施工进度,节省施工成本,保证施工质量,显著提高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更好服务经济发展与造福百姓民生。

1. 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是我国重要的民生工程,在优化配置水资源、改善供水条件、防洪减灾、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使得人们高度关注水利工程建设。而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现场管理十分重要,其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工程安全、工程进度、工程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1]。(1)水利工程建设对工程质量有着极高的要求,究其原因,就在于水利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耐久性以及功能性的实现。通过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把关施工材料质量,仔细检查验收施工质量,能够大大减少人为操作失误,消除潜在的质量隐患,确保各施工环节的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显著提升水利工程建设品质。(2)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高风险的工程活动,施工现场存在诸多危险源,如机械设备危险、高空作业风险、电气安全隐患、自然灾害风险等,这就极大威胁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通过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结合各种危险源制定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和应急预案,能够营造安全良好的施工现场,提高施工安全系数,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几率,进而为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供强有力保障。(3)施工进度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重中之重,是确保工程顺利交付的关键。通过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优化施工组织,有效衔接施工工序,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协调各方施工作业,能够大大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效率,杜绝施工拖延,缩短施工周期,保证水利工程提早竣工。(4)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大、投资高,要想获取客观的经济收益,就必须严格控制各项施工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通过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能够优化配置和合理高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有效节省人力成本、设备成本、材料成本以及其他物资成本,实现水利工程经济效益最大化 [2]。

2.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施工现场管理对策

2.1 质量管理对策

(1)明确质量目标与质量计划,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责任制、质量检查制度、质量评估制度等,既能规范、约束各部门、各人员的施工行为,也能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可靠依据。(2)严格把关施工材料质量,确保施工材料质量与性能符合水利工程建设要求。如通过货比三家的方式选择优质供应商;按照材料质量检测要求开展质量检查验收工作;(3)严把“施工”关,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与监督,全方位紧盯各工序、各环节、各部位,确保水利工程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技术规范标准进行施工作业,杜绝质量隐患[3]。(4)严把“程序”关,从施工方案、技术交底、施工工艺、检查验收等多个环节着手狠抓工程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同时做好工程质量验收评估工作,实现工程质量闭环管理。

2.2 安全管理对策

(1)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覆盖施工现场危险源识别、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应急预案等内容,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积极开展岗位技能培训,让施工人员熟练掌握安全生产技能,提高操作水平和专业素质,减少因操作失误引发的安全事故。(2)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针对高空区域、危险区域、边缘区域合理设置安全防护带、防护栏和安全网,并要求施工人员正确佩戴安全帽、安全鞋、防护眼镜,有效保护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3)深入施工现场,有效识别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危险源,科学评估各种危险源的危险等级与后果,结合实际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有效预防和应对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围绕设备设施、工艺流程、安全管理等方面展开隐患排查,针对排查出的隐患制定具体的治理方案,确保安全隐患彻底消除。

2.3 进度管理对策

(1)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科学制定施工进度计划是确保工程顺利推进的前提。应综合考虑施工中的各类风险因素,如天气变化、地质条件、设备故障等不可控因素,结合工程建设周期要求和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施工进度计划。要合理安排各施工环节的施工任务与工期,形成紧密衔接的工序流程,确保水利工程有序高效进行。同时,在制定进度计划时应适当预留弹性空间,便于有效应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提高整体应变能力和管理灵活性。(2)合理配置施工资源是保障施工进度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应确保人力、材料、机械设备等施工要素及时供给、协调配合到位。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避免因资源短缺、运输不畅或人员安排不合理而导致的工期延误问题,提升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3)优化组织管理与协调机制,是解决多专业、多工种、多工序交叉作业中出现矛盾的关键。应建立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冲突问题,提升现场协作能力和施工效率,确保各项施工任务按计划稳步推进。(4)严格监督控制施工进度,是实现工期目标的重要保障。应通过对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动态对比分析,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整,如增加施工人员数量、优化调整施工流程、适当延长施工时间等,确保施工进度始终与计划高度契合,推动水利工程高质量、按期完成。

2.4 成本管理对策

(1)以工程设计方案为依据,结合市场材料价格、人工费用、机械设备租赁行情等信息,科学编制全面、详细、精准的成本预算方案。该方案应覆盖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中的所有成本项目,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设备租赁与使用成本、临时设施成本、办公管理成本、安全投入成本等,确保各项支出有据可依。同时,预算方案还应清晰划分不同分项工程、相关部门及业务流程的成本界限,便于后续成本控制与预警机制的实施。(2)在成本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成本台账管理制度,详细记录每一项实际支出情况,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可追溯。通过台账记录,管理人员可以清楚掌握各项费用的发生动态,及时发现是否存在资源浪费、材料滥用或费用超支等问题,从而提升成本管理的主动性与精细化水平。(3)定期开展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对比分析工作,深入查找成本偏差的具体环节和原因。对于出现的成本超支现象,应在明确成因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如优化施工工艺、调整资源配置、加强材料使用监管等,有效防止成本失控。(4)通过建立健全的成本管理体系,强化全过程成本监控与动态调整,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始终在预算范围内有序推进,最终实现项目高质量、按期、经济完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中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尤为重要,不仅能够保证施工安全,控制工程质量,也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进而高效完成水利工程建设任务,如期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确保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因此,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需要将施工现场管理作为重点管理工作,对水利工程的施工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等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大大提升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确保水利工程建设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切实打造高品质的水利工程,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 于士勇 .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施工现场管理 [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0(9):1892.

[2] 岳 茂 文 . 水 利 工 程 建 设 中 的 施 工 现 场 管 理 [J]. 中 国 航班 ,2021(30):132-134.

[3] 郭洪玮 .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施工现场管理 [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20(25):2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