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姬一弘
包头市青山区青山路第一小学 内蒙古包头市 014030
引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已成为新时代教育教学的重要导向。小学英语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已不再局限于语言知识的传授,而更加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文化理解、思维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
1. 核心素养与小学英语教学的关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育人目标的核心体现。在英语学科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这四个维度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完整体系。它们不仅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也对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转型要求,为小学英语教学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黄金期,也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奠基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的语言接受能力强、模仿能力突出,正是进行综合语言能力训练的最佳时机。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其教学目标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如词汇、句型、语音、语法等,更应通过丰富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真实或模拟语境中听懂、说出、读懂和写出简单的英语表达,这正是语言能力素养的核心要求。语言能力不仅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更是其他核心素养得以发展的载体。
在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融入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通过介绍英语国家的历史、节日、风俗习惯等内容,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还能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从而有效落实文化意识的培养目标。这种文化理解与包容意识的建立,是全球化背景下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小学英语教学还应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传统的机械记忆和重复练习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而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活动,如问题解决、角色扮演、小组讨论、项目式学习等,则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学生不仅能用英语表达观点、解决问题,还能在交流互动中提升认知水平和思维深度。
良好的学习能力是学生实现终身学习的基础。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学习策略,例如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设置任务驱动型活动、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同伴互评等方式,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核心素养目标的有效落实。首先,在教学目标设置上,部分教师仍以语言知识传授为主,强调词汇记忆和语法讲解,忽视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导致教学目标单一化、表层化。
在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方面,存在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真实语境的问题。许多课堂仍以教材为中心,教学活动多为机械操练和重复练习,缺少情境创设和任务驱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此外,教学内容的文化渗透不足,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较为片面,影响了文化意识的形成。
在教学方式上,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仍占主导地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未能充分体现。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体验,导致课堂互动性不强,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效果有限。
在教学评价方面,多数学校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侧重于考试成绩,而忽视过程性评价和核心素养维度的考核。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发展水平及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全面评估,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成长轨迹。
3.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原则与策略
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围绕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大核心素养维度,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首先,在教学设计原则上,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注重激发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坚持“以素养为导向”,将核心素养目标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避免单一的知识灌输;坚持“以情境为依托”,通过创设真实、贴近生活的语言环境,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在具体教学策略方面,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层面进行优化。一是科学设定教学目标,结合单元主题和学生实际,围绕核心素养四要素制定多维目标,使每节课既有语言知识目标,也有能力发展和素养提升目标。二是整合教学内容,突破传统教材限制,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语料和跨文化素材,增强课堂内容的趣味性与文化渗透力。三是创新教学方法,积极采用任务型教学、项目式学习、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多样化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在探究与交流中建构知识、发展思维。四是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个体差异,通过课堂观察、学习档案、自我反思、同伴互评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素养发展水平。
教师还应注重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借助多媒体资源、互动平台和智能工具提升课堂效率与互动体验,推动教学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只有通过系统化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才能真正实现小学英语课堂由“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转型,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结论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课程改革深化的重要路径。研究表明,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仍存在目标单一、方法传统、评价片面等问题,难以有效支撑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发展。通过优化教学目标设定、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及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表明,以学生为中心、以真实情境为依托、注重思维与文化渗透的教学设计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深度学习和素养发展。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教师专业培训与教学资源建设,推动小学英语课堂向更加科学、高效、育人的方向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 黄忠云 . 核心素养统领下的小学英语情趣课堂教学策略 [J]. 校园英语 , 2024, (28): 148-150.
[2] 余华靓 .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英语课堂中动态生成的教学策略 [J].校园英语 , 2022, (45): 181-183.
[3] 冯玉云 .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英语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策略 [C]// 新课程研究杂志社 . “双减”政策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论文集(二十一).贵州省盘州市红果街道沙陀小学 ;, 2022: 69-70.
作者简介:姬一弘(1995.09—),女,蒙古族,内蒙古包头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英语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