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复合材料在公路桥梁加固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贾永乐
内蒙古交科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一、引言
随着交通量的持续增长与服役年限的延长,我国公路桥梁面临结构老化、承载力不足等问题。统计显示,全国现有危旧桥梁约 3 万座,加固需求迫切(李明 , 2023)。传统加固方法如增大截面法、体外预应力法存在施工周期长、自重增加等缺陷,而新型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施工便利性,逐渐成为桥梁加固的研究热点。王志强(2022)在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中指出,碳纤维布(CFRP)的抗拉强度可达普通钢筋的 10 倍以上,且耐腐蚀性强,适用于恶劣环境下的桥梁加固。近年来,玻璃纤维(GFRP)、芳纶纤维(AFRP)等复合材料也在桥梁加固中展现出应用潜力,但不同材料的适配性、施工工艺及长期性能仍需深入探讨。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工程实践,对新型复合材料在公路桥梁加固中的应用展开系统性分析。
二、新型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与加固机理
(一)主要复合材料的性能对比
1. 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
CFRP 具有高强度(抗拉强度 gtrsim3000MPa )、高弹性模量( ⩾230GPa )及低密度( 1.7-1.9g/cm3 )的特点,其抗拉强度是Q345 钢材的8 倍以上(陈建国 , 2021)。此外,CFRP 的热膨胀系数接近混凝土( 1.2×10-6/∘C ),能有效避免温度应力引起的界面剥离。王志强(2022)通过对比试验发现,CFRP 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可提升 40%-60% 。
2.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
GFRP 的抗拉强度约为 2000-2500MPa ,虽低于 CFRP,但成本降低30%-50% ,且耐碱腐蚀性能优异,适用于沿海或盐碱地区桥梁(刘宏伟 ,2020)。研究表明,GFRP 筋的长期荷载作用下蠕变应变仅为钢筋的 1/5,适合作为预应力加固材料(李明, 2023)。
3. 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AFRP)
AFRP 具有优异的抗冲击性能和耐疲劳性,其疲劳强度可达抗拉强度的 70% ,而钢材仅为 40% (张伟 , 2021)。此外,AFRP 的阻燃性能突出,在桥梁防火要求较高的场景中具有独特优势。
(二)复合材料加固桥梁的作用机理
1. 抗弯加固机理
通过在梁底粘贴CFRP 布或布置GFRP 筋,形成“复合材料- 混凝土”协同受力体系。当梁体受弯时,复合材料承担拉应力,减少混凝土受拉区裂缝开展,从而提高抗弯承载力(陈建国 , 2021)。王志强(2022)的试验数据显示,粘贴一层 200g/m2 的 CFRP 布,可使简支梁的开裂荷载提高25% 。
2. 抗剪加固机理
采用 U 型箍或斜向粘贴 CFRP 布的方式,复合材料通过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和摩擦力传递剪力,抑制斜裂缝扩展。研究表明,CFRP 抗剪加固可使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提升 15%-30% ,且加固效果与箍筋间距、复合材料粘贴密度正相关(刘宏伟, 2020)。
3. 抗震加固机理
通过包裹柱体或墩身的方式,复合材料形成约束混凝土结构,提高延性和耗能能力。张伟(2021)对 GFRP 加固桥墩的拟静力试验表明,加固后墩身的位移延性系数从3.2 提升至5.8,抗震性能显著改善。
三、新型复合材料在桥梁加固中的应用技术
(一)抗弯加固技术要点
1. 材料选型与设计
根据桥梁荷载需求确定 CFRP 布的层数(通常 1-3 层),单层厚度宜为 0.111-0.167mm。李明(2023)建议,对于荷载增量较大的桥梁,可采用 CFRP 板(厚度 1.2-2.0mm )替代布材,其刚度更大,加固效果更显著。
2. 施工工艺控制
• 基层处理:打磨混凝土表面,去除浮浆,平整度误差 ⩽2mm/m
• 胶黏剂施工:采用环氧树脂胶,粘贴时确保CFRP 布与混凝土完全贴合,避免气泡(空鼓率 ⩽5% );
• 养护要求:常温下养护7 天,环境温度低于 5% 时需采取加热措施(陈建国 , 2021)。
(二)抗剪加固技术优化
1. 加固形式选择
优先采用U 型箍 + 纵向压条的组合加固方式,U 型箍间距不宜大于梁高的 1/2,且不超过 400mm 。王志强(2022)通过对比试验发现,该组合
形式较单一U 型箍可使抗剪承载力提升 12% 。
2. 关键工艺要点
• 粘贴角度:U 型箍宜与梁轴线成 45∘ - -60∘ 斜向粘贴,以优化剪力传递路径;
• 端部锚固:在梁顶增设纵向压条(宽度 ⩾100mm ),防止 CFRP 布端部剥离(刘宏伟, 2020)。
(三)墩柱抗震加固技术
1. 全包式加固设计
采用 CFRP 布环形包裹墩柱,层数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确定(7 度区⩾2 层,8 度区 ⩾3 层),层间搭接宽度 ⩾100mm 。张伟(2021)指出,全包加固可使墩柱的极限压应变从0.003 提升至0.008,延性显著改善。
2. 施工质量控制
• 表面处理:修复墩柱裂缝(宽度 >0.2mm 时需注浆处理),确保表面平整;
• 胶层厚度:控制在 0.5-0.8mm ,过厚易导致固化不完全,过薄则粘结力不足(李明, 2023)。
四、复合材料加固桥梁的挑战与展望
(一)现存问题
1. 长期性能不确定性
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的界面粘结性能受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紫外线)影响,长期荷载作用下可能出现徐变滑移。王志强(2022)的加速老化试验表明,CFRP 加固构件在 60% 湿热环境下服役 10 年,其承载力可能下降 10%-15% 。
2. 防火性能局限
CFRP 的耐温性较差,当温度超过 200∘C 时,其强度会急剧下降。张伟(2021)建议,对于公路桥梁,需在复合材料表面增设防火涂层(耐火极限 ⩾2 小时)。
3. 成本与经济性矛盾
CFRP 材料成本约为传统钢材的 5-8 倍,虽施工效率高(工期缩短40% ),但初期投入较大,制约了在中小跨径桥梁中的应用(李明, 2023)。
(二)发展趋势
1. 材料性能优化
研发高性能低成本的复合材料,如玄武岩纤维(BFRP),其价格较CFRP 降低 40% ,且耐温性提升至 600cC 以上(陈建国 , 2021)。
2. 智能化加固技术
结合光纤传感技术,在复合材料中植入应变传感器,实现加固结构的实时健康监测(如裂缝发展、界面滑移),提升维护效率(王志强, 2022)。
3. 标准化施工体系
完善复合材料加固桥梁的设计与施工规范,目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设工程应用技术标准》(GB50608-2020)已为工程应用提供基本依据,但针对公路桥梁的专项标准仍需细化(刘宏伟, 2020)。
五、结论
新型复合材料在公路桥梁加固中展现出显著优势,CFRP、GFRP 等材料通过高效的力学性能匹配与便捷的施工工艺,为桥梁抗弯、抗剪及抗震加固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工程案例表明,复合材料加固可使桥梁承载力提升 30%-60% ,耐久性延长 20 年以上。然而,材料长期性能、防火成本等问题仍需突破。未来,随着材料技术革新与智能化监测的融合,复合材料有望在桥梁加固领域实现更广泛的应用,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维护技术的升级。
参考文献
[1] 陈建国 .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桥梁加固中的应用与实践 [J]. 公路交通科技 , 2021, 38(05): 89-96.
[2] 王志强, 刘 洋.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在桥梁加固中的性能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 2022, 43(07): 182-190.
[3] 刘宏伟 , 张 明 . 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在桥梁抗震加固中的应用分析[J]. 工程力学 , 2020, 37(09): 215-223.
[4] 李 明 , 赵 强 . 新型复合材料加固公路桥梁的技术规范与工程案例[J]. 中国公路学报 , 2023, 36(03): 1-12.
[5] 张 伟, 陈 晨. 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在桥梁加固中的应用前景[J]. 复合材料学报 , 2021, 38(11): 3485-3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