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策略探讨
马英
鞍山市生态环境事务服务中心(海城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海城市 114200
新时期工业化与城市化不断发展,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当下环境面临的严峻问题,不仅影响到气候系统,也威胁到人类呼吸健康和生活质量。当下大气环境污染面临严峻的问题,如 Pm2.5、SO 、NO 超标等问题,它们对大气污染造成的影响严重。分析当下环境工程中污染治理的紧迫性,指出传统单一治理手段已经难以应对但修改复杂多变的污染形势。这一背景下,文章探索更具体、多维度的环境污染防治,旨在为当下的环境保护提供更具体的理论指导。
一、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来源与弊端
(一)环境中大气污染的来源分析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来源复杂:工业污染是首要污染,工厂燃烧的煤炭与石油等化石燃料的排放的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挥发物质占总污染量的 60% 以上。工业领域的金属冶炼和化工生产中排放出来的重金属颗粒物质和多环芳烃有长期累积毒性。交通运输 - 也是造成污染的重要因素,机动车尾气排放的 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等物质,严重污染空
柴油车排放的颗粒物浓度能够达到 1000μg/m3∘ 。航空与传播燃烧产生的黑炭颗粒也会对区域气候产生明显的影响。农业活动对环境大气造成的污染主要是使用化肥和焚烧秸秆引起的。化肥中氨气排放占全球总排放量的80%,氨气与工业污染物结合之后生成二次颗粒物;秸秆焚烧增加冬季雾霾的概率,在东北地区,秸秆燃烧导致的PM10 占冬季雾霾的
。生活污染也会导致大气污染,如冬季燃烧煤炭取暖所产生的颗粒物会造成大气污染,生活中装修材料所释放的甲醛、苯系物会严重污染空气。除了这些因素之外,沙尘暴以及森林火灾也会导致环境污染加剧。
图1 农民燃烧秸秆

(二)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产生之后,造成十分严峻的影响。其一,破坏生态系统,如酸雨,酸雨是 SO2 和 NOx与雨水反应之后产生的液体,会导致土壤酸化,这个情况在南方十分显著,酸雨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氟利昂等物质会导致紫外线增加,全球皮肤癌的发病概率会显著上升。除了造成生态破坏之外,也会造成气候变化,CO 与甲烷导致全球气候比工业革命时期升高 1.1℃ 极端天气事件发生概率提升 40% 。PM2.5 削弱太阳辐射,导致东部地区的光合作用效率下降 15%~20% 。 大气污染也会对物质循环造成干扰,自然界中重金属物污染水体,如铅污染会导致水生生物死亡率增加 30%~50% ,氮氧化物会加剧水体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1]。
(三)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大气污染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影响: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概率增加。PM2.5 每增加 10μg/m3 ,发生慢性支气管炎的概率提升 3.1% ,该数据由 发现, 长期暴露在臭氧环境中,儿童肺功能的发育延迟 5%~ 10% 。其二 50μg/m3 ,冠心病患者会增加;PM2.5穿透肺泡进入血液中,会导致血管 皮 有致癌风险,尤其是特殊行业工作人群,致癌并死亡的概率大幅度增加 最后 特殊 度提升。如孕妇暴露在 PM2.5 浓度高的地区,早产的概率增加 12%~15%, 。高龄人群长期吸收 S 阿尔茨海默病的概率提升到 8%~15%c 。
二、新时期环境工程大气污染治理
(一)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呼吁
当下全球气候变化异常,生态环境保护引起人们的重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当下已经成为国际共识,在《巴黎协定》等国际协议推进的背景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改善空气质量已经成为当下各国不可规避的责任。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大气污染治理不仅关系到公众的健康,同时也是对国际社会承诺的体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环保并行,推动环境友好型技术的运用,如普及清洁能源、提升能耗和发展循环经济,这促使大气污染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国际压力与法律要求
全球环境治理合作深化背景下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要求不断提高。如《京都协定书》和《巴黎协定》等国际会议,在这些会议中各国要求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如果不达标不仅面临国际舆论的压力,甚至可能受到经济制裁。因此各国需要加快大气污染的治理,让其更符合国家法律以及法规的要求。
(三)经济负担加重、生态环境恶化
大气污染不仅影响到人类健康,还会造成经济发展的负担。长期空气污染会增加医疗保健成本,降低生产效率的同时影响到旅游产业、农业等,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如酸雨、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污染等,这些都会加剧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影响到食物安全,造成对自然景观的破坏,这些都会对社会经济发展构成威胁 [2]。
三、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策略
(一)增加环保投资优化工业生产

图2 集中供暖改造(农村煤改电)政府通过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的方式引导市场上企业升级脱硝脱硝系统,从源头上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如北方燃煤取暖地区通过政策引导的方式进行集中供热改造,让 PM2.5 的浓度含量下降到 50%。在政策方面,积极推出清洁生产标准,推动低硫燃料的使用与能效提升,减少污染物质进入大气中。重金属冶炼企业需要安装重金属颗粒过滤装置,进而减少铅与镉等污染物的排放。借助政策推进,鼓励工业废物的再回收利用,如化工厂废气当中的 VOCs(挥发性有机物)可以通过吸附再回生技术进行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现象。高污染企业在新时期的筹划中搬迁到工业园区,通过统一配置、污染治理,降低分散排放风险[3]。
(二)优化燃料结构积极利用新能源
煤炭消费占比从 2020 年的 56.8% 降低到 20 5 年 的背景下,燃料结构的优化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理想成效。 30% 北方地区,推广生物质能取暖来减少氧化物的排放。 破 5000 弯梁,氢能源公交车在京津冀地区的覆盖 会越来越少。优化燃料结构、积极利用新能源必然 好的支持,如风电、光伏项目的运用,光伏与 煤改造项目每吨 CO2 减排奖励200 元。航空领域,技术不 耗;船舶方面使用LNG 替代重油,降低区域的气候影响。
(三)科学的城市规划严控交通与生活污染
新时期城市规划内容越发完善,在城市发展中,于中心区域设立低排区(LEZ),限制国Ⅲ以下车辆通行减少城市PM2.5 浓度。在城市推行绿色交通出行,如地铁里程年增长10%,共享单车覆盖率达90%,减少私家车的日均使用量。除了严格控制交通污染之外,生活源综合治理十分关键,在社会环境中积极推广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垃圾焚烧所产生的二噁英和PM10。在北方冬季取暖的时候,使用清洁煤 + 高效炉具来进行取暖,减少燃烧煤炭和秸秆量,进而减少氟化物的排放量。建筑施工现场,安装扬尘监测设备实现施工现场的智能化管理,工地现场实时数据联网执法,违规企业的罚款金额提高可以起到督促的作用。城市科学规划需要从居民的吃穿住行等多个方面进行,做好严格的控制与管理来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环境保护[4]。
图3 智慧工地扬尘监测系统

(四)重视大气环境监测与媒体监测
智能化技术进入环境工程中,可实现环境监测、智能检测,给环境工程提供参考。目前全国建设起基本的智能监测网络格局,布设 50000 多个空气质量监测点,通过 AI 算法预测污染物扩散路径实现精准预测,目前预测率达到 85%。无人机也引进环境工程中,通过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实时监测臭氧层空洞动态,数据间隔小时传输至公众平台。新时期环境监测也需要媒体舆论的督导,可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建立起“污染地图”APP,用户能够举报违规排放行为,举报奖励最高 5000 元。在媒体舆论的督促下环境保护工作得以顺利展开。如2024 年,某化工厂篡改监测数据被罚 3000 万元,同时责任人入刑。这在市场上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让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环境保护得到重视。
(五)创新工艺使用高效除尘设备
静电除尘器(ESP)的除尘效率提升到 99.9%,这降低了大气环境被污染的概率。燃煤电厂的 PM2.5 捕集成本也显著减少。目前湿式电除尘技术(WESP)在钢铁行业中得到运用,运用该技术来处理高温高湿烟气,能够减少二次颗粒物的生成。除了高效除尘设备之外,目前市场上还有很多新材料与新工艺,比如纳米纤维材料的过滤材料研发,可以在工业领域发挥积极的作用。水泥厂使用生物滤床技术,通过微生物降解氮氧化物,这一技术的运用可以替代传统的脱硝工艺,减少生产中的能耗[5]。
四、环境工程未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趋势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大气污染防治在未来会更依赖技术创新,比如人工智能在监测与预测污染方面的运用、高效的污染物捕集和转化技术等。比如建立起智能监测网络,通过大数据与 AI 算法优化污染物控制。新时期全球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认识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了大气污染源的存在。未来,将会推行更为严格的环保法,国际之间的合作也会被加强,共同应对跨国界的大气污染问题,比如通过国际条约的限制来减少特定领域污染物的排放。在未来,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循环经济和绿色生产会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工业生产转向循环经济转型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实现环境保护。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技术进步以及产业升级,市场经济中传统高污染行业必须转型升级来适应新的环保标准。当下新型产业如新能源和环保技术的出现,给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技术创新不断出现,如高效脱硫脱硝、空气净化、智能监控等,这些技术给产业转型提供可能。同时政策引导下的产业结构调整,鼓励产业使用清洁生产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文章对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讨论,旨在为新时期的环境保护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陈磊杰 , 巨小芹 , 姜锦玉 . 浅谈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策略 [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5(10):90-92.
[2] 陈延勇 . 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对策研究 [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5(16):47-48+51.
[3] 蒋兟 , 姜鑫 , 赵青涛 . 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探究 [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5(16):90-91+94.
[4] 刘凌 . 浅谈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 [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5(16):142-144.
[5] 黄永强 . 造纸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防治管理策略 [J]. 华东纸业 ,2024,54(08):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