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者体重指数与高血脂相关性研究进展
周亚楠 郭许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一医院 湖北襄阳 441000
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已经我国居民不健康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的出现,我国肥胖人群数量与日俱增。肥胖已被多个国家公认为各种慢性疾病的关键诱因。体重指数是一种判定人体是否肥胖的工具,在我国亦被应用于肥胖人群的鉴定、健康程度的判断等工作中。近年我国高血脂症患者数量增多,据调查,我国 18 岁以上人群中高血脂症的发病率达到40.40% ,对我国居民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不良影响。有研究认为,体重指数与高血脂症的发病之间存在相关性,因此有学者指出,可以通过体重指数的调控来达到降低高血脂症发病率的目的。
1. 体重指数
体重指数,又可称之为体质指数、身体质量指数,由比利时的数学家、统计学家朗伯·阿道夫·雅克·凯特勒于 19 世纪中叶提出,是国际上一种用于人体胖瘦及健康程度衡量的标准。体重指数属于常规体格检查中的一项指标,涉及内分泌科、全科医学科等多个科室。体重指数的计算是以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得来的,该比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人体密度。体重指数在我国主要应用于健康体检、疾病风险评估、营养咨询3 个方面。
在我国,18 岁以上居民的体重指数标准范围为 18.5~23.9kg/m2 ,体重指数 <18.5kg/m2 的人群在偏低体重,体重指数在 24.0~27.9kg/m2 的人群则为超重体重,体重指数 >27.9kg/m2 的人群为肥胖状态,超重体重和肥胖状态合称为偏高人群。对于偏低体重人群,这可能与其存在运动量高、挑食、营养不良、慢性胃炎等情况有关。对于偏高体重人群,可能与其存在异常代谢的情况有关,也有可能提示其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有关。
2. 高血脂
高血脂症是一种因脂肪运转或是代谢机制出现异常而引起的脂代谢异常疾病,患者常见的表现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过高,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过低。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高血脂症的诊断标准为: ① TC>220mg/dL ;
; ③LDL>150mg/dL ; ④HDL<35mg/dL ;满足4 项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高血脂症可分为原发性高血脂症和继发性高血脂症。其中原发性高血脂症与遗传有关,具有家族聚集性。但也有大部分原发性高血脂症患者的病因不明,研究显示其发病可能与环境、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而继发性高血脂症是指因其他已知疾病而引起的高血脂症,常见的原发疾病为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除此之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抗肿瘤药物、糖皮质激素等,也有可能引起高血脂症。
3. 体重指数与高血脂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加之如今食物种类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我国居民的饮食习惯逐渐偏向西方的高油脂、高糖的特点。除此之外,居民运动量的减少以及各种压力的增加,导致我国超重及肥胖人群的比例越来越高。有学者统计显示,当今在全球范围内,至少有 10亿人存在超重的情况,而在我国,肥胖人数更是超过 6000 万。临床认为,肥胖是导致高血脂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已有诸多学者围绕这一话题展开研究。
当前已有多项研究证实,体重指数偏高与高血脂之间存在相关性。王晶 [1] 的研究发现,体检人群的 BMI 指数与其高血脂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的关系( P<0.05 ),由此可知,体重指数与高血脂的发生率存在密切的关系,超重、肥胖都会增加高血脂的发生风险。桂海荣[2] 的研究发现,在健康体检者群体中,其高血脂的发生率与其体质指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体质指数越高者,其发生高血脂、高血糖疾病的风险则越高。并且其提出,高血脂与高血糖两种疾病的发病间是存在相关性的,高血糖病人相较于健康人群,其 3- 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的活性明显偏低,从而影响了机体内糖类物质的分解,引起体内 TG 水平的升高,进而造成高血脂状态。王峰[3] 的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男性体检者还是女性体检者,对于处于超重状态和肥胖状态的体检者来说,其发生高血脂情况的概率均高于体重指数正常的体检者,由此可知,超重以及肥胖的发生,增加了高血脂的发生风险。熊芳[4] 等在王峰针对不同性别体检者研究基础上,增加了对不同年龄层体检者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何种年龄层的体检者,超重、肥胖的体检者出现高血脂状态的概率均高于BMI 正常的体检者。程臻[5]等在控制年龄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BMI 指数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显示,BMI 与 HDL 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与 TG、TC、LDL 则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在体重指数导致高血脂的原因方面,王晶 [1] 在其研究中提出,对于体重偏高的人群来说,由于其体内储存的多余的脂肪需要通过机体进行自行调节,大量的脂肪经机体重新分解后,形成游离脂肪酸并且转移、沉积于机体的肌肉组织、肝脏组织等部位,从而使得机体内的胰岛素细胞需要不断的进行胰岛素的分泌,进而影响了肝脏胰岛素的清除率,导致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而游离脂肪酸沉积在各个组织后,会合成各种物质,从而导致脂肪酶的活性被改变,最终导致血脂水平的异常。另外,大部分体重指数偏高的人群,会存在内脏脂肪堆积过多的情况,即腹部肥胖,而腹部肥胖(内脏脂肪堆积)会促进炎性因子的分泌(如:肿瘤坏死因子 -α、白介素 -6 等),这些炎性因子会干扰脂蛋白代谢酶的活性,从而加剧血脂紊乱,引发高血脂。除此之外,有研究显示,腰围每增加10 厘米,高血脂风险上升 30%-40% 。最后,体重指数偏高者多数还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而胰岛素抵抗会导致肝脏合成更多甘油三酯,同时抑制脂肪分解,形成“高血脂- 胰岛素抵抗”的恶性循环。
4. 结语:
高血脂在我国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居民身心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加强对高血脂人群的管理,成为提升国民健康度的关键工作。当前已有多项研究证实,体重指数偏高与高血脂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可通过降低居民体重指数减少高血脂发生率,通过控制体重指数降低高血脂风险,最终达到保障我国居民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晶 . 体检人群体重指数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相关性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23,27(14):116-118.
[2] 桂海荣 . 体检人群体质指数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相关性影响分析 [J]. 婚育与健康 ,2021(3):90.
[3] 王峰 . 健康体检人群体质指数与血糖、血脂及血压的相关性分析[J].新疆医学 ,2019,49(5):517-518,521.
[4] 熊芳 , 李纯芬 , 周焱琳 , 等 . 健康体检人群体质指数与血糖、血脂及血压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4):68-71.
[5] 程臻 , 胡瑜 , 刘雨濛 . 体检人群中体重指数与血压、血脂、血糖及血尿酸的相关性分析 [J]. 当代医学 ,2021,27(1):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