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跨界,学科互通 小学语文高年级跨学科教学研究
谢德玉
福建龙岩武平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引言
开展小学语文高年级跨学科教学研究意义重大。它突破了单一学科的局限,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融合多学科知识,提升综合理解与运用能力。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还能使学生从多元视角认识世界,为其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筑牢根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
一、小学语文高年级跨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壁垒明显,教学内容割裂
语文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联系,但在实际教学中,各学科往往“各自为政”。语文教师侧重字词、阅读与写作教学,较少融入历史、科学等学科知识;其他学科教师也鲜少将语文元素引入课堂。这使得知识零散分布,学生难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无法体会学科间的关联,阻碍了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教师跨学科素养不足,教学能力受限
多数语文教师长期深耕本学科,对其他学科知识了解有限,难以将多学科内容有机融合到语文课堂。同时,缺乏跨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方法策略,在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探究活动时力不从心。这不仅影响了跨学科教学的质量,也制约了学生从多维度理解语文知识、提升综合能力的进程。
(三)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薄弱,学习迁移困难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跨学科教学场景下,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薄弱、学习迁移困难的问题逐渐凸显。尽管在教学中融入了多学科知识,但学生往往难以将语文知识与其它学科内容融会贯通,无法灵活运用所学去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结合科学知识进行写作时,不能把科学原理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反映出学生在知识整合与迁移运用方面存在短板,制约了跨学科学习效果的达成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跨学科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打破学科界限,构建融合性课程体系
在六年级下册相关主题单元的教学中,为打破学科界限,构建以科学精神培养为核心的融合性课程体系,我们开展了“探寻科学精神,融合多学科魅力”的跨学科教学活动。语文教材中,本单元的文章围绕科学探索历程与科学家的故事展开,文字饱含对科学精神的赞美与弘扬,富有感染力与启发性。而科学学科里,关于科学实验方法、科学发现背后的思维过程等内容丰富且系统。我们将两者有机结合,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体会作者对科学家坚韧不拔、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等科学精神的刻画与赞美,同时布置任务,让学生以科学思维去分析文中描述的科学探索过程是否严谨合理,思考背后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在科学课上,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经典科学实验的视频、科学史上重大发现的图片资料,详细讲解科学实验的设计思路、科学发现的研究方法以及科学家在面对困难和质疑时如何坚守科学精神等知识。之后,学生回到语文课堂,以小组为单位,将科学课上所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内涵,用生动形象且富有逻辑的语言写成感悟短文,并进行分享交流,真正实现语文与科学学科的有机融合,打破了学科界限,构建起了以科学精神培养为导向的融合性课程体系。
(二)提升教师跨学科培训,促进专业能力发展
为提升教师在六年级下册相关主题单元教学中的跨学科教学能力,促进其围绕科学精神教学开展专业发展,学校精心组织了一场针对性培训。培训伊始,邀请科学史专家开展讲座,详细讲解科学精神的内涵、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科学家所展现出的科学精神特质,以及科学精神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作用等内容,让语文教师们对科学精神领域的知识有全面且深入的了解,弥补他们在科学精神认知方面的短板,开展跨学科教学设计研讨活动。语文教师与科学教师分组合作,围绕“科学精神探寻”这一主题,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在讨论过程中,语文教师提出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挖掘和感悟科学精神,科学教师则分享怎样将科学精神的培养融入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例如,对于课文中描述的科学家面对失败仍坚持不懈的实验,科学教师提供相关的实验背景资料和科学家的真实故事,语文教师思考如何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家不屈不挠的科学精神。
(三)设计综合性学习任务,强化学生实践应用
在六年级下册相关主题单元的教学中,为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科学精神,我设计了“科学精神实践之旅”综合性学习任务。任务启动阶段,先让学生自主分组,每组推选组长并明确分工。接着,布置核心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项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并制作一份“科学精神实践”主题展示报告,同时准备一场 8 分钟左右的汇报展示。为完成展示报告和汇报,学生们需开展多学科实践。语文方面,他们要仔细研读单元课文,收集描写科学家精神品质的优美词句、段落,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为展示报告的文字内容和汇报的语言表达积累素材,同时撰写探究活动中的观察日记和心得体会。科学课上,学生深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小组的科学探究活动中,记录探究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数据。美术学科也融入其中,学生们发挥创意,设计展示报告的版面布局,用色彩和图案展现科学探究的趣味性和科学精神的魅力。通过这一综合性学习任务,学生们将语文、科学、美术等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在实践中提升了信息收集、整理、表达、团队协作以及科学探究等多方面能力,真正实现了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更在行动中深刻理解和践行了科学精神。
结论
小学语文高年级跨学科教学虽面临学科壁垒、教师素养不足、学生应用能力薄弱等问题,但通过打破学科界限构建融合课程,如六年级下册可设计围绕科学精神主题的特色活动(以相关文本为依托开展多元探究);开展教师跨学科培训提升教学能力;设计综合性学习任务强化学生实践应用,如“科学精神探寻之旅”任务等优化策略,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其综合素养,助力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乐凡, 陈明选. 融合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初探 [J]. 汉字文化 , 2024, (11): 181- 183.
[2] 陈淑贞. 浅析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策略[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 2024, (05): 113-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