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

杨瑞燕

门源县启航小学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语文学科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的核心学科,其教学方法和策略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创新课堂设计与任务设置,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动机,不仅有助于提高其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已成为教师亟需探索的问题。

一、课堂互动设计: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契机

课堂互动设计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精心策划的互动环节,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有效的课堂互动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思想碰撞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互动设计应当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创造一种宽松且富有挑战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互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是小组合作讨论,也可以是个别学生的意见表达,或是通过课堂问答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在互动设计中,任务的设定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在某些情况下,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或话题后,学生能够通过讨论、辩论和自主探索,找到多种解决方案。课堂中的互动不仅仅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而是双向甚至多向的知识构建过程。教师作为引导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但不会过多干预学生的思考。通过这样设计的互动环节,学生能够主动发掘自身的思维潜力,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互动环节也有助于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提高合作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

与同学们共同参与问题的探讨与解决,能够促进学生在思维方式和情感认同方面的共鸣 [1]。在这种互动氛围中,学生逐渐体会到自主学习并非孤立无援的过程,而是可以通过团队合作与经验分享不断提高自我。通过定期的反馈与交流,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进而在之后的学习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提升[1]。这种互动模式不仅增强了课堂的活跃气氛,也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主学习的信心。

二、学习任务与目标设置: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学习任务与目标设置对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为学生提供清晰的方向,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则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设计学习任务时,任务的难度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进行调整,确保任务既具挑战性,又不至于过于复杂而使学生感到挫败。具体任务的设计应当能够促使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独立探索,避免单纯的机械性记忆。目标设置方面,应当采取分层次、可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设定明确的小目标,并通过逐步实现这些目标,增强他们的成就感与自信心。学习任务不仅要涵盖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还应融入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任务的内容设计可以涵盖多种形式,如阅读、写作、讨论、探究等,要求学生不仅能够记住知识,还能够将知识运用于实际情境中,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通过任务设计中的反馈机制,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自我调整 [2]。在任务完成后,及时的评价和反思有助于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进展和不足之处,从而激发出持续学习的动力。目标的实现往往伴随着一定的奖励机制,这种正向反馈能够帮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其自主学习的愿望与兴趣。通过这种有层次、有深度的目标与任务设置,学生不仅能够在完成任务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还能够培养出自主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表1:学生自主学习任务与目标达成情况

三、教学反馈与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持续发展

教学反馈与评价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及时、有效的反馈,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准确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从而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在某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反馈机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该课堂中,教师设立了定期的个别反馈环节,学生完成任务后,会收到详细的反馈意见,这些反馈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更包括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的指导。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并且能够在每次反馈后及时进行自我调整,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

除了个别反馈,教师还通过小组合作评价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评与讨论。这种集体评价不仅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还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感与合作意识。在小组讨论后,教师会将小组的共同反馈与评估结果提供给每个学生,并针对每个小组的特点给出个性化的建议 [3]。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从同伴的角度了解到自己的优点,还能通过反思小组讨论的过程,学会如何进行自我批判和自我改进。课堂评价还结合了学生的学习进程和表现,采用了阶段性目标评价系统。在每个学习阶段结束时,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综合评定,并为学生设定下一个阶段的学习目标。这种逐步递进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路径和目标,形成了良性循环。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提升其综合素质的关键。通过课堂互动设计、学习任务与目标设置、以及有效的教学反馈与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自主思考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的适时引导与反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升学习自信,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应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更加个性化、灵活的教学模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推动自主学习能力的持续提升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段小明 .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C]// 广东教育学会 . 广东教育学会 2024 年度学术讨论会暨第十九届广东省中小学校 ( 园 ) 长论坛论文选(五).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南宾小学校 ;,2024:3.

[2] 扎西桑姆 .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分析[C]// 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素养教育成长计划 . 中小学语文素养建设与学科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二). 孔繁森小学;,2023:5.

[3] 温莹盈 .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策略探讨[J].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3,(1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