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实用英语多模态教学流程浅析

作者

张颖 庞文芳

空军勤务学院基础部 江苏徐州 221000

多元文化生态结构下,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影响极大。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推进使得知识的呈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作为人类交际的语言学习从来就不是传统理论上的单纯语境下的单模态行为,在话语意义的实现过程中,有诸多的非言语因素参与其中,人类的言语活动从根本上来说从来都是多模态的。

一、概念界定

1. 模态

模态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术语,其形成源于社会长时间的塑造,是指表达或传递信息的方式或通道。在语言学中,“模态是指人类参与交际活动的所有渠道和媒介”,不仅是指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文字符号,还应当包含一些非语言文字符号。

2. 多模态

多模态在英语上,书写是“Multi-modality”,可以将其拆分为Multi 和modality 两个部分,其中,Multi 的中文含义是多、多种、多样,而后者的意思则是模态、样式,两者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多种模态。作为一种教学理论,它是指静态资源(如文字、图片- 照片、链接)与动态资源(如声音、视觉、姿势、动作、视觉和表情)的有效组合。该工具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多感官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 多模态教学模式

多模态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多模态理论,综合运用多种模态进行教学的方式,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多种模态,如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将教学内容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风格,提高教学效果。其核心理念是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态,强调多种模态的协同作用,认为不同模态在知识传递和学生学习过程中都有独特价值,通过合理组合和运用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常见应用形式有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知识理解记忆、培养多种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教学方法体系。

二、多模态教学的相关研究

1. 国外多模态教学的研究现状及综述

多模态理论最重要的就是对其话语的分析,即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这种理论最初源于西方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理论和方法的研究。1996年,新伦敦小组提出,多模态教学是指在多模态话语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模式 ( 尤指语言教学 )。2002 年,罗伊斯探索了多模态话语中不同模式的互补与协作,并研究了教师如何使用视觉和听觉模式帮助学生发展多模式的沟通能力。2004 年,查尔斯等人在《多模态话语综观论》一文中,讨论了关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进一步扩大了多模态研究的理论。2006 年,朱伊特研究了教师使用交互式白板时的情况。总之,国外学者对多模态教学模式的研究起步早,领域相对全面,研究的理论更加系统化且具创新性。

2. 国内多模态教学的研究现状及综述

我国学者对多模态理论的研究历史不长,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研究首先开始于对国外理论的引介。2003 年,李战子提出的“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开创了有关研究的先河,首次将多模态符号理论引入到国内。2007 年,胡壮麟教授阐述了多元阅读的概念和多模态识读概念。2013 年,顾曰国教授提出多模态、多媒体、多环境“三多”教学理论,提出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2017 年,张德禄教授基于系统功能学理论,建立了由文化、语境、意义等五个层面相互联系贯通的系统模态话语分析综合框架。2018 年 1 月,清华大学杨永林教授在第一届全国多模态教学学术会议上提出优质在线教学资源的开发,是跨越式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

三、多模态教学设计原则

1. 语言符号为主

当教学中同时使用语言模态符号(文字、讲解语音等)与其他非语言模态符号系统(图片、背景音乐、动画等)时,要坚持以语言模态符号为主、非语言模态符号为辅。避免两种极端情况:一是过度依赖语言符号,忽视非语言符号价值,比如把教材文字直接搬上 PPT,不用图片、音频等辅助,浪费非语言符号表意功能;二是过度用非语言符号,像满屏无关动画、嘈杂背景音,让教学主题被淹没,分散学生精力,干扰学习。

2. 视听同步

在多模态教学里,利用视觉模态符号与听觉模态符号传递教学意义时,要让二者同步呈现,共同指向同一教学内容 。比如讲授事件,PPT 呈现事件进程画面的同时,教师同步讲解背景、经过,使得听觉与视觉信息匹配。若不同步,像视觉材料已展示新知识点,听觉讲解还停留旧内容;或听觉讲完,视觉才呈现,会增加学生在两种模态间找关联的负担,加重认知负荷,分散注意力,使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

3. 视听分配

教师选用多模态符号系统传递信息,不能随意为之,要合理分配进入学生视觉、听觉通道的符号。需先理解视觉、听觉模态符号系统特点,再结合学生程度、课程内容、环境条件等,统筹规划两种模态符号的运用,让视觉与听觉信息配合得当,辅助学生理解。

四、实用英语多模态教学流程解析

基于多模态教学设计原则,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流程可划分为教师多模态选择、教师多模态呈现、学生多模态学习三个阶段,各阶段环环相扣,推动教学动态发展 。

1. 教师多模态选择(课前准备阶段)

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从课前准备启动,核心是教师开展多模态选择。遵循多模态教学设计“以达最佳效果为总原则,选效果适配模态”的理念,教师要综合考量授课内容、临时语境等,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模态里灵活筛选、搭配。

2. 教师多模态呈现(授课阶段)

课前完成多模态资源筹备后,进入授课阶段,教师要结合教室环境、授课内容、学生状态,合理调用准备好的多模态资源,灵活呈现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通过调整教室布局、变换授课形式,借助语音语调、肢体动作传递信息。比如讲解英语语法,用动画演示语法规则,搭配口语举例;分析文学作品时,播放原声朗诵,同步展示故事场景插画,让学生多感官联动学习 。

3. 学生多模态学习(课中 + 课后延伸 )

授课阶段教师多模态呈现知识后,学生开启多模态学习。课堂上,学生 通过听觉、视觉、触觉模态等,接收、理解知识,还能通过观察教师肢体语言、表情,加深对内容的感知。课后,学生依托多模态完成作业与自主学习:用录音/ 视频提交口语作业 、借助自动批改网站反复打磨英语作文、通过模拟场景练习翻译和对话,延伸课堂学习。

结束语

多模态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一种应用探索。在运用多模态教学模式时,教师要全面、认真分析课堂因素,选择恰当的模态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或课堂下使用模态的能动性和参与性,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战子,陆丹云 . 多模态符号学 : 理论基础、研究途径与发展前景 [J]. 外语研究 .2012 (02).

[2] 李战子 . 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 [C]. 第八届全国功能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 .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2016,37(5):109- 113.

[3] 刘秀丽,张德禄,张宜波 . 外语教师多模态话语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系研究 [J]. 外语电化教学 .2013(02).

[4] 张德禄,李玉香 . 多模态课堂话语的模态配合研究 [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