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资源创新开发实践
栾志刚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748100
1、数字化时代课程资源开发的机遇与挑战
1.1 机遇
数字化时代给课程资源开发创造了大量机会,技术赋能拓展资源表现形式,运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数字化技术,使课程资源不再被限制在传统的文字、图片形式里,还可表现为生动的视频、动画、虚拟场景等样式。通过 VR 技术能把各民族重要历史事件场景还原出来,使学生好像自己就在历史中感受历史,强化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的认识与理解,资源共享冲破了时空的界限,互联网平台的搭建让课程资源得以跨越地域与时间的约束,实现大范围的共享,不同地方、不同学校的师生可便捷获取优质课程资源,推动教育公平化,扩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资源的覆盖范围与影响声势。
1.2 挑战
数字化时代里,课程资源开发同样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是资源质量存在良莠差异,因为数字化平台呈现开放性,大量课程资源一股脑涌入,但其中存在一些质量低下、内容有差错甚至有错误导向的资源,这给教师、学生筛选优质资源带来了麻烦,也大概会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效果产生不好的作用,二是版权问题明显浮现,数字化资源的复制传播极为容易,导致版权保护难度进一步加大,一些课程资源在开发跟传播过程里存在侵权举动,既损害了原创者的合法权益,也降低了课程资源开发的积极性和可持续水平。
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资源创新开发的实践招数
2.1 内容设计:突出核心要义,掺入民族文化成分
在内容规划方面,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要点,用心发掘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起源、文化内涵、精神特质和时代意义,把各民族共有的历史记忆、优良的文化成果、崇高的民族精神等融入课程资源里,让学生获知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进程,认识到各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相互依靠、相互交融,共同造就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必须充分尊重各民族的文化特质,把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民俗风情、文学艺术等内容巧妙融入课程资源里面,呈现各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与价值,带动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聚合,强化学生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认同感。
2.2 技术应用:利用技术长处,以新方式进行呈现
大力发挥数字化技术的长处,改进课程资源的呈现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元素恰当结合,生成生动好玩的教学课件、微课、纪录片等资源,依靠 VR/AR 技术构建起虚拟的民族文化场景、历史事件现场等,让学生收获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还能开发互动性强的线上学习游戏、虚拟仿真实验类资源,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学习并领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3 平台建设:归拢优质资源,做到共享互启
搭建综合型的课程资源平台,收拢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单位的优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资源,平台应当具备资源检索、下载、在线学习、互动交流等各类功能,便于师生操作使用,创建资源审核体系,对加入平台的课程资源做严格的质量审查,保证资源在准确、科学及教育方面的质量。引导师生在平台上分享自己开发的课程资源以及学习心得,形成资源一起建设与共用的良好风气,依靠平台促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能够在线为学生答疑解惑,组织线上讨论活动;学生可互相借鉴经验、互相启发,共同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与领悟。
2.4 教学模式创新:聚焦学生主体需求,加大实践体验
革新传统的以教师讲课为主的教学模式,看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力量,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基于现有的数字化课程资源,采取项目式、探究式以及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有关课题,召集学生开展线上线下相衔接的实践活动,诸如民族文化调研工作、主题演讲比赛项目、民族才艺展示环节等,使学生在实践里体会各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民族的自豪与认同感,依靠数字化平台开展跨学校、跨区域的联合教学活动,促进不同民族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合作,打破地域跟民族的界限隔阂,促进彼此的认识与友好情感。
3、针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资源创新开发的保障机制
3.1 政策支持:找准发展方向,给出制度依托
政府部门得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明确数字化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资源开发的目标、任务与指标,为课程资源开发给出政策上的指引,完善建立课程资源开发的相关制度跟标准,规范资源开发过程及质量方面的要求,增强课程资源开发工作的宣传强度,强化全社会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水平,营造适宜的政策环境跟社会氛围,增强对政策执行情形的监督及评估,保障政策落地实施,引领课程资源开发工作有序实施。
3.2 资金投入:顾及开发需求,扩大融资门道
强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资源开发的资金投入,开办专项基金,用于支持课程资源的研发、制作、平台打造及推广应用等活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课程资源开发工作,扩大融资筹集途径,形成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投入的资金保障模式,恰当安排资金运用,增进资金运用效益,保证资金切实投入到课程资源开发的关键环节,针对优秀课程资源开发项目给予资金奖励及支持,激起开发主体的积极性与创新活力。
3.3 人才培养:组成专业团队,增进开发水平
切实加强课程资源开发专业人才的培养,搭建一支由教育专家、学科教师、技术人员、民族文化学者等组成的专业集体,依靠开展培训、进修、学术交流等项活动,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素质与业务水平,使团队成员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熟练运用数字技术的本领和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倡导高校与科研机构开设相关专业课程,造就更多契合数字化时代课程资源开发需求的专业人才,实施人才激励机制,引进且留住杰出人才,给课程资源开发提供稳固的人才后盾。
结束语:数字化时代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资源的创新开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但也碰到了诸多挑战,通过搞清楚实践路径,构建保障体系,可以切实带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资源的创新开发与利用,在未来进行实践期间,还得不断探索与优化,结合时代发展进程和教育需求的变化情形,持续改进课程资源开发策略,让数字化课程资源更恰当地服务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宗旨,为培养具有强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新人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闫生 .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策略 [N]. 青海日报 ,2025-07- 09(008).
[2] 白国庆, 刘晓楠.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析 [J]. 武术研究 ,2025,10(06):100- 102.
[3] 孟蕾 , 刘帅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J]. 阴山学刊 ,2025,38(03):101- 106.,
[4] 孙希颜, 熊焱生. 大思政视角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研究 [J]. 科学咨询 ,2025,(04):247-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