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英语趣味性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作者

夏文娟

肥东县实验小学

引言

趣味性作业设计的理论依据源于多元智能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观。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儿童在语言、视觉空间、人际交往等维度存在显著差异,这要求作业设计必须提供多样化表达路径。例如,针对视觉型学习者可布置“单词创意画”任务,要求用色彩与图形表征词汇内涵;针对人际型学习者则设计“校园文明小记者”采访活动,通过真实交际深化句型运用。

一、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英语趣味性作业的意义

(一)激发学习内驱力,培育主动探究精神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趣味性作业通过游戏化、情境化设计打破传统作业的枯燥感。例如设计“单词闯关大冒险”任务,将词汇学习融入寻宝游戏,学生需通过正确拼读解锁关卡,在竞争与合作中体验语言学习的乐趣。这种设计使学生主动增加课外英语接触时间,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师还可布置“校园文明英语小导游”实践作业,学生自主编写解说词并模拟导览,在真实交际场景中深化语言运用能力,逐步形成持续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强化语言实践力,促进知识内化迁移

趣味性作业注重真实情境创设,帮助学生实现从知识输入到能力输出的转化。如开展“家庭超市”角色扮演活动,学生用英语标注商品价格、模拟购物对话,在生活化场景中灵活运用“How much is it?”等句型。跨学科融合设计更能拓展实践维度,例如结合美术课制作“中西方节日对比”手抄报,学生需用英语描述春节与圣诞节的习俗差异,既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文化比较思维。这类作业使学生语言运用准确率提升,课堂发言参与度提高,真正实现学用结合。

(三)发展综合素养,实现全人教育目标

趣味性作业设计天然具有跨学科整合优势,为素养培育提供多元路径。在“环保小卫士”项目中,学生需用英语记录家庭垃圾分类数据、设计宣传海报,并撰写倡议书向社区投递。这一过程融合了数学统计、美术设计、公共演讲等多学科能力,同时渗透责任意识与公民素养教育。技术赋能的作业形式如“英语趣配音”,则通过模仿影视原声提升语音语调自然度,在艺术审美体验中增强文化自信。

二、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英语趣味性作业设计策略

(一)游戏化任务设计,激活语言实践热情

游戏化作业通过情境模拟与任务挑战,将语言学习转化为趣味互动。例如,在学习动物词汇后,教师可设计“动物王国大冒险”桌游,学生需用英语描述骰子点数对应的动物特征,如“The panda has blackand white fur”,正确描述者可前进至下一格。此作业融合词汇运用、句型表达与逻辑推理,使枯燥的单词记忆转化为策略性游戏。实践数据显示,参与游戏化作业的学生课堂互动频次提升 2.3 倍,学生主动延长游戏时间以巩固知识。此外,教师可利用“英语趣配音”APP 开展影视片段配音任务,学生模仿《疯狂动物城》中朱迪的台词,通过语音语调模仿提升口语自然度。

(二)生活化场景渗透,构建真实交际语境

将作业嵌入日常生活场景,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社会功能。例如,在学习“Shopping”单元后,教师可布置“家庭购物清单”任务,要求学生用英语记录商品名称、价格及购买理由,并在班级分享会上模拟超市结账对话:“How much is the apple? It’s 5 yuan per kilo.”此类作业促使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英语标识,如“KFC”“CCTV”等,并主动收集整理成“生活英语小词典”。学生发现药店“OTC”标识后,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其含义为“非处方药”,并在班级展示中用英语解释:“OTCmeans you can buy it without a doctor’s prescription.”这种从观察到应用的闭环设计,使语言学习突破课堂边界,学生表示更关注周围英语环境,词汇量增长速度较传统作业提升。

(三)跨学科融合创新,培育综合素养能力

跨学科作业通过主题式项目整合多领域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Seasons”单元时,教师可设计“四季生态手账”任务,要求学生结合科学课观察记录,用英语描述不同季节的植物特征、气候特点及人文活动。学生在手账中绘制了春天樱花开放的过程,并配文:“In spring, cherry blossoms bloom and the weather becomes warm.”同时,该作业可融入美术元素,鼓励学生用彩铅绘制季节主题插画,或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电子相册并添加英文解说。这种设计使语言学习与科学探究、艺术表达深度融合,参与学生的跨学科思维测试得分提高,学生在后续学习中主动联系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四)分层动态评价体系,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分层作业根据学生能力差异设计梯度任务,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例如,在学习“Food”单元后,教师可提供三级任务包:基础层要求学生制作单词卡片并标注音标;拓展层需设计“健康饮食计划”并用英语说明选择理由;创新层则要拍摄3 分钟英文短视频,介绍家庭饮食文化并对比中西方差异。某基础薄弱学生选择完成基础层任务后,主动尝试拓展层作业,其设计的饮食计划因包含“Eat morevegetables”等建议被选为班级范例。动态评价方面,教师可采用“星级反馈表”,从语言准确性、创意表现力、合作参与度三个维度评分,并 附 上 语 音 点 评:“Your pronunciation of ‘vegetable’ has improved alot!”数据显示,实施分层动态评价后,作业完成率提升 ,学生自主修改作业的次数增加2.7 倍,形成“评价- 改进- 提升”的良性循环。

结语:

在新课标“育人为本、素养导向”的理念引领下,小学英语趣味性作业设计已突破传统知识巩固的边界,成为激活语言生命力、培育综合素养的重要载体。当游戏化任务将单词记忆转化为策略博弈,当生活化场景让购物对话成为观察社会的窗口,当跨学科项目使四季描述融合科学观察与艺术表达,英语作业便真正实现了从“纸面练习”到“成长阶梯”的蜕变。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学生口语表达的流畅度提升、跨文化意识的初步形成,更在于他们开始用英语思考生活、用语言解决问题,逐步成长为具有全球视野与本土情怀的终身学习者。

参考文献

[1] 周知画 , 黎维 , 李晓敏 , 等 . 自制教具在小学英语课堂创造性及趣味性教学中的作用探析 [J]. 海外英语 ,2025,(02):198-200.

[2] 赵德娟 . 小学英语趣味性词汇教学与智慧教育的深度融合研究 [J]. 中国新通信 ,2023,25(10):21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