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实践路径探索

作者

周小红

温岭师范附属小学 317500

引言

文章的写作是小学生们表达自己的想法,体现自身语言能力的主要方法,在写作过程中大多数的小学生写出的文章缺少情节和细节。因此其文章字数少,难以将自己的想法完全表达出来。而观察力的培养是一种基本思维的训练,对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较大的影响。通过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为其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并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广度。因此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成为提高写作素质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通过对部编版课文中教学案例研究并给出实际实施的办法,可作为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实践参考。

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 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与挑战

随着教育的改革,小学校园作文教学也正在由传统观念和策略转向革新。当前,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普遍采用部编版语文教材进行撰写,教学的中心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然而,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还是存在一些弊端。首先是大部分学生对写作能力偏低,有一些连可写作的材料都没有,导致他们在写作中缺少感性的描述以及事物的详细说明。另外,传统的教学内容中过于关注语法规则和句型的严格遵守,而对学生缺乏必要的训练,如观察力的锻炼,观察力的锻炼对学生作文至关重要,它可提供学生较多的写作灵感,许多教师没有重视这方面训练。

1.2 观察力在作文中的重要性

观察力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基础能力,其通过在对环境认识与理解中获得知识和经验的基本功能。观察力对学生进行写作的影响尤为关键,其中对作品创作资源的搜集就依靠观察力,其次观察力还对学生写作的描述能力有所提升,小学生在进行创作时,文章内容一般和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叙述“我的家乡”“我喜欢的一本书”“我假期的经历”等,学生能否通过认真的观察获得生活中的有意义的小细节,会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

2、观察力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2.1 观察力对作文内容丰富性的影响

观察能力决定了创作文本内容层次的深度,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富有创意有趣的文章大多带有内涵和深度,需要通过观察捕捉生活中的一些细节点作为写作素材。当然,学生的写作素材来源多种多样,但很多时候,生活中一些微小的细节是他们作文中的亮点,就需要观察力的捕捉。例如,谈到写作话题“我的家院子”,如果学生能够用心观察院子里各色鲜花的颜色、姿态、气味以及四季的变化,那么他的文章会丰富多彩、有生机与活力;倘若欠缺观察力,则可能是简单的叙述,文章单调无趣。

2.2 观察力对写作细节描写的促进作用

细节描写的功夫有多细,文章就有多鲜活,有多有视觉冲击力,多引起读者的共鸣。但是这却需要学生观察力来作为后盾。小学生的写作语言常常很“糙”,仍然停留在叙述阶段,不能看到小细节去凸现物体、情绪的特征。那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更加细致地观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观察物体外观的颜色、形态的质感,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言外之意、言外之音等。使文章因为这些细节而生动而有说服力。

2.3 观察力与思维训练的关系

观察力的存在,并不只意味着感知,而且还意味着一种思维。在写作过程中,观察力与思维的锻炼是有一定渊源的。学生能从生活中捕捉并筛选有价值的信息,这一切都伴随着他们的大脑成长。观察力驱动着他们的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多角度去感性认识事物内在的规律性,从而形成更高的认知形态。例如,学生在完成“春天来了”写作主题时,学生不仅要描写出春天的景色,而且可以在观察春夏人类、动物、植物的基础上,探索春天给人、自然和万物的变化以及体验,再次开动学生的脑筋对春天的理解加以引申。

3、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实践路径

3.1 情境创设与观察活动结合

利用环境设置来调动学生观察力。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以文字为主,通过单向传播,很容易让学生厌学、失趣,进而对教学失去热情。因此,教师应该采取生动有趣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激情,提高其观察力。例如,在课堂间隙将学生带离教室,走入学校的场地、公园的街道或者商场等,让学生对校园、公园、商场等周边场景,以及人们的活动情况、发生的事宜进行全面观察,并且将观察到的种种细节记写下来。这样的“课间旅行”让其感性了解了真实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同时也把观察和写作进行了有机统一,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灵感、素材和切入点。

3.2 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引导

在生活场景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是最好的途径,教师要教导孩子们如何从观察到的东西中获取素材和灵感。小学低龄孩子的世界里有很多细腻的东西,这才是创造的一个根基所在。针对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培养,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提供多种方式去吸引孩子。比如教师可以让孩子们观察父母每天的生活内容,观察家庭成员的肢体状态、表情变化及用词方式等等琐碎的内容,加强孩子对自己身边事物的敏感性。同时也可以鼓励孩子用文字记录下自己日常生活发现的美丽或丑陋等,强化孩子对这些细节的掌握。

3.3 跨学科整合与观察力培养

另外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跨学科教学,在这种方法下,学生的学习能力会从很多角度得到拓展,有助于提升自身的洞察能力。在传统教育方法下,不同科目的知识点呈现出相互分割的状态,而跨学科教学能够确保学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与技法进行联结,获得更深入全面的学习机会。就洞察能力培养而言,跨学科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观察自然”一课,该课程既能够在科学课上展开,又能够在语文课上展开。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洞察能力,还能促进其在撰写文章时将自然科学内容融入其中,提升其文本的真实性、科学性。除此之外,跨学科教学还能够通过美术和文字融合的方式来实现。

结论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小学作文教育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产生生动的学习氛围、引领学生观察日常生活琐事、多学科实践性观察练习等都能为学生作文的材料积累及提升作文质量作出贡献,我们的实验也印证了教师引领下的自我观察才是观察力培养的关键所在,因此未来的中小学作文课程应该继续加强观察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为细微的信息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海龙; 李文静. 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力培养的策略与实践[J]. 教育研究与实验 , 2023(6): 45-48.

[2] 陈丽芳; 张亚琳. 从部编版教材看小学作文中的观察力培养[J].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2(8): 22-25.

[3] 刘成龙; 王梅娜. 提升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观察力培养路径分析 [J]. 小学教育研究 , 2023(7): 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