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建构游戏中低结构材料有效投放策略研究
黄骏芳
贵州省荔波县甲良幼儿园 558400
在幼儿阶段教学中,游戏化教学具有广泛应用,各类教学活动大都围绕游戏主题开展。低结构材料是指从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结构化水平不高的废旧产品,将其引入幼儿游戏中,既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创新创造能力,还能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促使其自主使用低结构材料构建游戏。因此,在幼儿构建游戏活动中,教师应投放适合幼儿认知与发展的低结构游戏材料,引导幼儿利用材料进行创新创造,满足幼儿对动手操作的学习需求,推动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一、低结构材料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投放价值
(一)有利于丰富游戏活动
在传统的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多由教师主导,根据教学规划设计游戏主题,然后教师才会投放游戏材料,容易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游戏设计缺乏幼儿参与,难以促进幼儿创造力的提高[1]。低结构材料从生活中衍生,具有多样化特征,将其应用于幼儿游戏构建中,能够帮助幼儿认识、理解这些材料,并加以应用,创新游戏开展形式。因此,低结构材料能够充实幼儿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玩耍。
(二)有利于强化生活实践能力
在幼儿构建游戏中,低结构性材料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能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动手实践机会。幼儿能够利用不同材料进行拼搭、组合、重组等操作,持续提高自身的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性。在游戏构建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幼儿的操作难点,给予适当的演示与引导,帮助幼儿学会如何正确运用各种材料,以及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在构建游戏时,教师要依据游戏以及材料特点,引导幼儿适当规划并灵活使用,提高幼儿的问题解决水平。
二、低结构材料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投放现状
(一)材料投放单一
低结构性材料是幼儿构建游戏中的基本一环,其应用是否科学合理,将会直接影响游戏活动的开展状况[2]。一方面,投放的低结构性材料仅限于基本的生活材料,积木、纸盒等,缺少新颖性与创新性素材,容易造成幼儿对材料应用的积极性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材料数量配备不均衡,同样的材料反复使用,导致热门材料损耗较高,而另一些材料被闲置,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此外,材料更换期太久,教师为按照幼儿喜好引入相应材料,容易导致游戏内容相对固定,难以激起幼儿的探究欲望。
(二)材料管理不当
作为游戏活动的设计师和执行者,教师合理把握幼儿游戏的各个环节。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游戏材料的管理,在投放时要合理分配低结构性材料,引导幼儿按照自身需要和兴趣来挑选材料。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幼儿教师往往将重点放在游戏活动的开展上,而忽视了对游戏场地器材合理配置,缺乏明确的材料摆放标准,容易导致幼儿在构建游戏活动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整理与放置素材,从而大大降低了游戏的执行效率与实施质量。
三、低结构材料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有效投放策略
(一)合理投放材料,满足幼儿需求
将低结构材料运用到幼儿建构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坚持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要实施对象,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思维认知和身体发展的特点,结合游戏主题,适当挑选低结构化素材,给幼儿创造一个独立实践和发展的环境。同时教师要注意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人、发展的人,每个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具有很大差别 。因此,教师要了解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和学习兴趣,保证幼儿能够挑选感兴趣的素材来构建游戏活动。
例如,在构建“娃娃家”游戏时,教师要深入理解这一游戏题材和开展内容,在家里做饭、照顾娃娃、一起招待客人、看电视等。这样可以加强幼儿对生活的认识,培养幼儿的生活技巧和实践能力。在构建游戏时,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每个幼儿的爱好,在投放低结构化材料前,教师可以采用“集体问答”方法,将幼儿喜欢什么类型的“娃娃家”游戏,一一记录并分类。而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喜好,根据“娃娃家”这一主题,提供多样化的低结构性材料。教师可将棉签投放至游戏区域,部分幼儿会使用棉棒充当家庭医师,为娃娃进行注射、止血等操作;还有部分幼儿会使用棉棒绘画,把棉棒沾上颜料,然后在画本上随意创作,既可为幼儿足够的素材,又可培养其创新思维。
(二)树立规则,科学引导
幼儿构建的游戏种类、形式多样,若缺乏教师的引导,很容易导致幼儿在使用低结构材料时缺乏构建方向,构建游戏活动毫无头绪。在室外自主游戏时,由于幼儿缺乏对室外环境的认知与熟悉,教师需要指引幼儿到达指定区域,区域内包括满足幼儿游戏需求的低结构化素材,不可使幼儿四处乱跑、离开自己视线。教师要适时制定游戏规则,科学引导,培养幼儿的户外探索意识,充分锻炼幼儿的身体机能,体验挑战的快乐。
比如,在构建“寻宝”游戏时,教师引导幼儿寻找场地内埋藏的宝藏,可将幼儿 2~3 人分为一组,在花园内寻找隐藏的宝藏,谁能找到最多宝藏,谁就是获胜小组。这种游戏既要教师投放低结构化材料并展示宝藏,又要将宝藏隐藏在不易发现之地,还要让 3~5 名教师一起配合,科学引导每个小组开展寻宝游戏,部分教师要手持望远镜,观察整体游戏区域,保证幼儿不离开视线之外,部分教师要化好妆,假装路过行人;部分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引导幼儿开展寻宝活动。最后,教师要引导幼儿辨别方位,同时要求幼儿记住寻宝过程中的沿途标记,方便游戏的开展。在寻宝过程中,幼儿的身影格外活跃,从先前的被动参与变为积极探究,激发幼儿的运动热情,从而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
(三)增设互动材料,促进同伴交往
在幼儿社交活动中,互动材料是一种良好的沟通媒介。在低结构化材料的选用上,教师应注重幼儿之间的合作,并能够引起幼儿间的交流互动,如大型建构材料、角色扮演工具等等。同时教师要从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发展需要出发,选用合适的互动材料,逐步加大游戏内容难度,提高游戏的趣味性与挑战性。材料种类及内容要符合小组合作要求,确保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参与。
比如,在布置“建设我们的城市”游戏时,教师可将大量的泡沫积木、废旧纸箱和布料等低结构化材料投放到游戏区域,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小组内幼儿各司其职。为了增加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教师可组织幼儿收集环保材料,依据环保理念,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在游戏活动期间,由于物料量巨大,团队成员必须互相协作,尤其搬运大型积木、固定纸箱墙壁等。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向同伴求助,一起讨论问题的解决策略。在游戏最后阶段,教师可引导各小组幼儿相互参观交流,互相学习、共享经验。在此期间,教师要密切关注幼儿间的互动状况,并对存在社交问题的幼儿及时干预,帮助其更好地融入团队游戏中。
结语
在幼儿使用低结构化材料构建游戏时,要求教师从各个角度综合考量材料特点、投放问题和投放策略。教师要针对各年龄阶段的幼儿特征,及时改变投放思路,仔细审视幼儿表现,树立规则并及时引导,多方面关注幼儿的游戏需求与发展需求,从而丰富幼儿游戏内容,让幼儿在协商、合作、互动的游戏环境中学习共享和合作,经历成功和失败,充分发挥低结构化材料的实际价值,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迎春 . 低结构开放性游戏材料对幼儿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 [J]. 玩具世界 ,2025,(05):242- 244.
[2] 彭阿双 . 区域游戏中低结构材料投放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影响[J]. 新班主任 ,2024,(29):44- 45.
[3] 潘虹 . 巧用低结构材料,创造幼儿游戏大世界 [J]. 新班主任 ,2025,(05):43-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