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据驱动学习赋能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创新模式研究

作者

张委宁

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长春 130000

一、引言

词汇是语言的基石,是构建听、说、读、写能力的根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承担着衔接知识、技能与应用的关键作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修订)》明确指出,英语教学应在语境中引导学生掌握词汇的意义、用法与表达策略,进而提升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然而,长期以来,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普遍面临“教而不活、学而难用”的困境(束定芳、庄智象,2008)。具体而言,教师往往过于依赖课本词汇表,采取机械讲解与默写训练的方式,忽视了词汇在真实语境中的搭配性、语用性和迁移性(杨蕾,2024)。与此同时,学生虽然能在短期内记住词义,却难以在口语表达、写作输出等真实任务中灵活运用,导致词汇知识难以实现有效迁移与内化(黄乐平、舒月,2020)。

面对这一挑战,越来越多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开始探索词汇教学范式的转型路径。数据驱动学习(Data-Driven Learning, DDL)作为一种以真实语料为基础、以发现式学习为核心的教学理念(Tim Johns,1991),逐渐受到国内外语言教育界的关注(田臻、彭雅靖,2022)。DDL强调通过引导学生直接接触真实语言材料,在对语言数据的观察、归纳与分析中发现词汇规律,从而建构自身的词汇认知与语用表达能力(甄凤超,2005)。与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不同,DDL 更注重学习者的主体性与认知参与,推动词汇教学从“知识灌输”转向“语言发现”与“语言建构”,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胡开宝、王晓莉,2021)。

基于此,本文立足于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际需求,结合DDL 理念,提出了一套具有操作性与迁移性的词汇教学路径框架,旨在打通词汇教学中“从识记到理解、从输入到输出”的关键环节,提升学生的语言思维与表达能力,进而实现“教而能活、学而能用”的教学目标。

二、数据驱动学习

数据驱动学习(Data-Driven Learning, DDL)由语言学家 Tim Johns 于 1991 年提出。它强调学习者直接接触真实语料(Gilmore, 2007),在观察、归纳与验证的过程中主动发现语言规律,从而实现语言知识的深度建构和有效运用(Boulton & Vyatkina, 2021)。在 DDL 视域下,词汇教学不再局限于孤立的词义讲解与机械记忆(Hunston, 2002),而是强调在真实语境中理解词汇的搭配和特征,推动学生实现“用中学词、学中能用”。

(一)理论基础

这一理念深受两大理论支持。其一,发现式学习理论(Bruner, 1961)强调学习应以探索为核心,鼓励学生通过提出假设、观察材料、归纳规律、验证结论等过程主动建构知识。DDL正是在教师引导下,引导学生围绕语言问题进行语料检索、对比分析与归纳总结,实现语言规律的发现与迁移(Flowerdew, 2024)。其二,自我决定理论(Deci & Ryan, 2000)指出,学习动机源于对自主性、能力感与归属感的满足。在DDL 教学中,学生通过任务操作与语料分析获得掌控感与成就感,这也有助于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的相互转化(李德显、房磊,2016)。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DDL 逐渐成为外语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向。国外围绕该理念的研究起步较早,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资源体系与教学策略。在语料资源方面,COCA、BNC、ACL多模态会议语料库等大型平台不断完善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可检索、可比对、可迁移的语言输入(Dong, 2023)。国内自 20 世纪 80 年代建立 JDEST 起步,先后建成 CLEC、SWECCL、DEAP等语料库(Crosthwaite & Baisa, 2023),为英语学习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真实语言样本,支持了DDL 教学的本土化应用(许家金,2017)。在教学实践层面,国外研究已探索出多种教学模式。如Boulton(2010)提出将语料检索任务嵌入词汇教学流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归纳建构语言知识;Liu & Gablasova(2023)则将 LancsBox 工具引入写作课堂,通过为期 11 周的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词汇搭配能力与语篇意识。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校阶段的课程设计与实践验证,如张北镇与周江林(2012)探讨DDL 对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的促进作用。Dong & Lu(2020)结合体裁分析与语料工具设计研究生学术写作课程,取得了积极教学成效。然而,整体来看,当前研究仍存在两个明显不足:一是大多数DDL 实践集中在高校英语教学,针对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的研究相对缺乏;二是已有研究多聚焦写作与翻译等高阶技能训练,对于基础词汇教学的教学流程、任务设计与学生认知适配性缺乏系统探索。

因此,本文将面向高中英语教学实际,尝试构建一条融合语言输入、数据分析与迁移运用的数据驱动词汇教学路径,回应当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衔接断层,为中学阶段DDL 驱动的词汇教学提供可操作的实施方案。

三、数据驱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前述教学理念与实施原则的指导下,本文尝试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数据为支撑、以任务为导向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路径。该模式立足语料库平台与语言分析工具,围绕“Observe—Analyze—Apply”三步教学流程展开,贯穿课前准备、课中实施与课后拓展三个关键阶段,并辅以多维度的过程评价机制,最终形成一个闭环的、任务驱动的词汇教学路径(见图 1)。

(一)课前准备阶段:数据驱动起点的精准设定

课前阶段以“教师为中心”,着眼于教学任务设计与数据资源准备,是模式能否高效运行的前提保障。该阶段主要包括三项核心任务:学习诊断、工具准备与资源开发。首先,教师需通过语料库分析、词汇测评卷分析和半结构化访谈等多种手段,诊断识别学生词汇学习中的真实需求与难点,形成“精准教学”基础。其次,教师应熟练掌握工具的使用方式和检索工具平台(如COCA、AntConc 等),并开发与课程教学主题相关的语料素材。帮助学生降低初次检索难度,提升探索效率。最后,教师需从真实语境中筛选可操作的教学语料,确保语言输入的代表性与适切性。

(二)课中实施阶段:三步教学路径的深度执行

课中阶段为模式的核心部分,围绕“Observe–Analyze–Apply”三步展开,聚焦词汇学习的理解、实践与迁移。

Observe(观察)— 激活认知,引发探究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场景化引导(如图片、音频片段、情境描述等)呈现目标词汇的真实使用场景,激励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语言探究状态。随后,引导学生借助语料工具检索目标词汇的实际用例,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其关注搭配词、共现频率、语域特征等语言现象。比如,以“face challenges”为例,学生需识别该短语常见的语法结构(如主动/ 被动)、修饰词搭配(如major/severe)、语用语境(如励志、报告)等。该阶段不仅是词汇输入的起点,更是认知觉醒的重要触发点。为提高任务聚焦度,教师可设计“语料对比判断”“关键词标注”“搭配高频排序”等任务,提升学生语言注意力与观察维度。

Analyze(分析)— 归纳规则,建构知识

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需借助语料工具对目标词汇的用法、搭配、语义差异等语言特征进行归类分析与规则总结。这一过程需在教师的循序引导下完成,可采取图示整理、同义替换链构建、句型变式归纳等方式,让学生在分析中逐步提炼语言规律。例如,在学习“acquire /obtain / gain”的语义差异时,学生通过 COCA 检索发现三者在主语类型、宾语对象、语域搭配上存在微妙差异(如“acquire knowledge” vs. “gain weight”),进而构建出更具区分度的词汇理解图谱。此阶段强调由数据走向语言逻辑的建构性转化,也是学生批判性思维与语言元认知能力培养的重要窗口。

Apply(应用)—迁移创新,促进输出

在完成词汇知识建构后,学生需通过真实语境中的语言运用任务实现所学内容的迁移与输出。教师可设计“情境重构类”“表达优化类”“文本重写类”等任务,帮助和鼓励学生灵活调用新学词汇完成具体语言表达。例如,学生需对一段原始表达进行“词汇升级”(如将“get”替换为更高阶动词)、对话改写(用新词完成任务)或小组协作编写微写作文本(如海报文案、短评推荐)。在此过程中,词汇学习成效转化为可见产出,学生的表达自信心与语言迁移能力实现同步提升。

(三)课后拓展阶段:巩固提升与多元反馈

课后阶段以“学生为中心”,确保学生语言内化与自我修正能力的持续提升,主要包括拓展复习、错误回顾与闭环反思三方面内容。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所用语料平台进行同义词对比、搭配扩展等自主拓展任务活动,帮助学生将新词网络化整合进原有知识体系终;其次,结合学生的学习产出语料回溯分析(如使用AntConc 提取作文中的关键词使用频率、搭配准确性等),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高频偏误,提升其语言监控能力。最后,在反馈机制上,应设计学生—教师—任务的三向反馈通道。通过小组访谈、学习日志、反思卡片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任务、语料工具与学习方式的感受与建议,为下一轮教学优化提供数据支撑,实现教与学的协同提升。

(四)多维评价机制:促进教学与学习的双向改进

为了确保教学模式落地实施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需构建多元化、动态化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包括DDL 问卷调查、词汇测试卷分析、学生访谈反馈与教师教后反思等,从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效果和学习偏好等多个维度进行持续追踪与优化。此外,针对性开展聚焦式小组访谈与典型个案分析,可深入揭示学生在语料分析与语言输出中可能存在的策略性差异与理解偏差,进而优化任务指向与教学支持手段,构建一个动态调整、个性适配的持续改进路径。

引导式间接数据驱动学习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模式

图1- 数据驱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模式图

四、结语

词汇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但传统的“讲解—记忆—默写”模式长期制约了教学效果的突破。数据驱动学习(DDL)理念的引入,为词汇教学带来了新的突破口。DDL 倡导基于真实语料,结合语料工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与验证的方式主动建构词汇知识,推动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向“发现式”转变。基于这一理念,本文提出了“观察—分析—应用”三步词汇教学路径,借助精心设计的语料任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汇的意义与用法,实现语言的迁移与输出,从而有效提升词汇学习的深度与实际运用能力。

需要强调的是,DDL 的有效实施不仅依赖于技术工具和教学设计,更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任务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学生学习策略的变化、语料选取标准的优化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推动DDL 在词汇教学中的深入应用,进一步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型和学生语言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Boulton, A. Data- driven Learning: T aking the Computer out of the Equation[J]. Language Learning, 2010, 60(3): 534- 572.

[2] Johns, T . Should Y ou be Persuaded: T wo Samples of Data- driven Learning Materials[J]. Classroom Concordancing: English Language R esearch Journal, 1991(4): 1- 16.

[3] 胡开宝, 王晓莉. 语言智能视域下外语教育的发展—问题与路径[J]. 中国外语, 2021, (6):4- 9.

[4] 李志雄 . 语料库及数据驱动学习辅助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J]. 校园英语 , 2021, (52): 136-37.

[5] 徐美玲 . 语料库及数据驱动学习辅助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优势 [J]. 高考 , 2018, (06):

[6] 杨蕾 . 基于语料库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D]. 西北师范大学, 2024.

[7] 甄凤超 . 语料库数据驱动的外语学习:思想、方法和技术 [J]. 外语界 , 2005, (4) :19-40.

[8] 朱慧敏 . 数据驱动学习:英语词汇教学的新趋势 [J]. 外语电化教学 , 2011, (1) :46-5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