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创新探究

作者

张美丰

泰安第二十中学 271000

一、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和更新,核心素养逐渐成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语文核心素养涵盖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全面体现了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和核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提升审美和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阅读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亟需通过创新策略加以改进。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2.1 教学目标侧重知识传授,忽视核心素养培养

在部分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设定的阅读教学目标多聚焦于字词理解、文章结构分析等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审美情趣的培养以及文化意识的提升重视不足。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为例,一些教师仅注重引导学生梳理文章情节、掌握生字词,却未能充分挖掘文本中蕴含的童真童趣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以及作者写作手法背后的思维逻辑,导致学生难以在阅读过程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2.2 教学方法传统单一,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往往采用教师讲解为主的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上,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对文章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学生缺乏自主思考与探究的机会。例如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通常先介绍作者背景,接着翻译诗句,最后分析诗歌主旨与艺术特色,整个过程学生参与度不高,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2.3 阅读资源局限于教材,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所使用的资源大多局限于教材文本,对课外优质阅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足。教材中的文章数量有限,题材和体裁相对固定,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阅读需求。这使得学生的阅读视野受到限制,无法接触到丰富多元的文化内容,在语言积累、思维拓展和文化理解等方面发展缓慢,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3.1 基于核心素养,重构阅读教学目标

教师应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具体阅读文本,制定全面且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在教授《苏州园林》时,除了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如说明对象、特征、说明方法等,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如何运用逻辑顺序清晰地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提升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欣赏文中对园林景色的优美描写,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体会作者对苏州园林独特美的赞赏之情;同时,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增强文化传承与理解意识。

3.2 运用多元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3.2.1 情境教学法

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阅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文本内容。在教授《安塞腰鼓》时,教师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的视频,展示激昂的鼓点、豪放的舞姿,配以震撼的音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中所表达的生命力量和民族精神,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3.2.2 问题导向教学法

教师围绕阅读文本设置具有启发性和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以《孔乙己》的教学为例,教师可提出“孔乙己的长衫象征着什么?”“周围人对孔乙己的态度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等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锻炼思维能力。

3.2.3 群文阅读教学法

教师选取一组主题相关、体裁多样的文本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在学习完《故乡》后,教师可选取《我的叔叔于勒》《范进中举》等文章,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分析不同作品中人物形象、社会背景以及作者写作手法的异同,拓宽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3.3 整合多元阅读资源,拓宽学生阅读视野

3.3.1 挖掘教材资源

教师深入挖掘教材文本的内涵,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在教授某篇课文时,可引入与课文相关的作者其他作品片段、创作背景资料等,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如在学习《藤野先生》时,引入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其他相关经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3.3.2 引入课外资源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推荐合适的课外书籍、文章、影视作品等阅读资源。在学习完《骆驼祥子》后,推荐学生阅读老舍的其他作品,如《四世同堂》,并鼓励学生观看相关影视作品,加深对作品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如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等,获取优质语文阅读资源,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

3.3.3 开发校本阅读资源

学校可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发校本阅读教材。如地处历史文化名城的学校,可编写关于本地历史名人、古迹的阅读材料;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区,可将本民族的传说、故事等编入校本教材,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传承意识。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师生共同参与校本阅读资源的开发工作。通过举办阅读创作比赛、文学沙龙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作热情,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读后感等纳入校本教材,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阅读文化。同时,教师也可将自己的教学心得、阅读推荐等整理成册,作为校本教材的补充,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阅读选择。通过这些举措,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四、结语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通过重构教学目标、运用多元教学方法以及整合丰富阅读资源等策略,能够有效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初中语文教师应不断探索与实践,持续优化阅读教学模式,助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实现核心素养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其芳 . "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i{ 中学生作文指导 } 7(2024):70-73.

[2] 向博琦. #i{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实践策略 }. Diss. 湖南师范大学 , 2018.

[3] 余兴武 . " 探究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i{ 中华志愿者 } 7(2020):10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