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究高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作者

邹秋芳

衡阳市第二十六中学 421002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注意事项

首先,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要优势互补。尽管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但是它不能取代教师的教学作用。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该听取学生的意见并及时反馈,从学生角度思考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问题解决,鼓励学生反思问题的解决策略。同时,教师应该能够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释,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认知过程。相对于信息技术而言,这是教师的优势所在。而信息技术在图形的表示、内容的可视化、动态演示以及计算、推理的快速等方面,是教师所不能企及的。因此,合理的融合需要教师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根据数学课程内容、想要培养的数学能力以及运用哪种信息技术手段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信息技术不仅可以简单地表述数学知识,还可以揭示数学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而且,表述的方式非常灵活,可以用文字、图形、动画、图表等多种方式多窗口呈现。

其次,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传统教学相结合。虽然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强大的应用能力,但它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中,对于轨迹的形成过程、测量及精确性、动态演示等方面不够准确直观形象,而信息技术则有着强大的对数据和图形的处理能力和交互能力,对数学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通过教学语言和在黑板上的演示,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同时关注学生的思维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完成有效的数学教学。这是信息技术无法取代的。在教学中,师生之间还有更为高级的情感交流,这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面。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综合运用传统教学和信息技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有针对性地搜索教学资源,并融合多种资源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趣味视频、欢快的音乐、生活图片等展示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 优学” 环境,在图文并茂的情境下,开启学生的思维门扉,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情境类型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类型单一是典型问题,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足则是造成情境类型单一的重要因素。为了发挥情境创设在教学中的价值,我们需要依托信息技术来丰富情境类型,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创造出更加生动、形象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1. 借助网络资源,创设数学文化情境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借助网络资源创设数学文化情境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数学文化作为基于数学学科的文化,在人类文化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数学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可以在学生的道德培育与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内容丰富,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等七点内容,各核心素养既有差异性的一面,也有内在的联系,共同构成了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整体。数学文化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发掘数学文化资源,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文化情境。我国古代数学家留下了大量的数学著作,如《九章算术》《周髀算经》《海岛算经》《张丘建算经》《缉古算经》,这些数学著作收录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教师可以按需选择题目,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解题中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熔铸数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

例如,在教学《等差数列》时,教师可以选择《九章算术》中的“ 今有良马与驽马发长安至齐,齐去长安一千一百二十五里,良马初日行一百零三里,日增一十三里;驽马初日行九十七里,日减半里;良马先至齐,复还迎驽马,二马相逢。问:几日相逢?” 引导学生将题目转化为两个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为定值问题。这样,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文化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优化情境呈现效果

为了提高情境教学的呈现效果,数学教师可以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谷歌设计团队研发的 SK 软件是非常方便易用的平面设计工具;而Autodesk 公司研发的 3DMAX 软件是视觉设计领域广泛应用的三维动画渲染和制作软件。这些工具可以成为数学教师得力的辅助设计工具。同时,数学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数学软件如几何画板、几何图霸等,在教学中呈现一些图案,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理知识。通过这些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数学教师可以大大提高情境教学的呈现效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三)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优化教学评价方式

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和多元化评价方式,教学评价应该具有层次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使用电子表格记录探究思路的变化过程,并形成在线反思记录表,随时记录并更新。学习小组内可以进行分析比较,用于评估自身的进步程度。技术平台的数据可视化功能可以为学生建立“ 学习活动档案袋” ,便于存储学生的过程性作品,统计学生的在线活跃度,为最终的学习成果提供可量化的阶段性评价依据。在汇报总结阶段,小组评分和弹幕评论的开放,丰富了场域对话模式。在信息技术的条件下,平台可以随机生成评价对象,并推送给不同学生,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搭建有效的评价支架。整个学习活动结束后,学生可以通过班级成果圈的形式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组间交流,达成共享。这种评价方式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和多元化评价方式,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韩永宁.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118.

[2]李永翔.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