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较大直径隔震支座施工安装与质量管理创新
徐谦
安徽众屹建设有限公司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较大直径隔震支座作为一种有效的隔震减震装置,能够在地震发生时通过自身的变形来消耗地震能量,减少地震对上部结构的破坏,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建筑物正常使用。然而,较大直径隔震支座的施工安装和质量管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传统的施工安装方法和质量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建筑工程的需求。因此,开展较大直径隔震支座施工安装与质量管理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传统施工安装与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安装问题
传统施工安装中,较大直径隔震支座的安装过程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定位精度难以保证,由于传统测量方法依赖人工操作和有限精度的测量工具,导致隔震支座的实际安装位置与设计要求存在偏差,进而影响其隔震性能。其次,安装水平度控制困难,隔震支座需严格保持水平以确保受力均匀,但传统施工缺乏高效的水平度调控手段,容易造成支座倾斜,在地震作用下产生应力集中,降低使用寿命和隔震效果。此外,连接牢固性不足,传统连接方式可能因安装疏漏或焊接质量问题,使隔震支座与上下结构之间的连接强度不足,影响整体稳定性,甚至可能在地震时发生连接失效,威胁建筑安全。
1.2 质量管理问题
在质量管理方面,传统施工模式亦存在明显不足。首先,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部分工程缺乏明确的管理目标与责任划分,使得隔震支座的质量控制流于形式,难以系统化执行。其次,质量检测手段相对滞后,主要依赖人工目测和简单测量工具,无法精确检测隔震支座内部质量及隐蔽工程的潜在问题,导致质量隐患难以及时发现。此外,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普遍薄弱,部分人员对隔震支座的关键作用认识不足,施工过程中未严格遵循规范,操作随意性较大,进一步加剧了质量风险,影响最终的隔震性能。
2 施工安装技术创新
2.1 高精度定位技术
高精度定位技术是确保隔震支座准确安装的核心环节。该技术借助全站仪、激光定位仪等高精度测量设备,结合数字化建模与实时数据采集系统,在施工前通过BIM 技术构建精确的结构三维坐标系,实现对隔震支座设计位置的数字化放样。在安装过程中,利用传感器反馈与软件算法进行实时位置监测与动态校正,有效减小人为误差与环境干扰。通过将测量数据与设计模型持续比对,系统可自动生成调整指令,指导作业人员精准定位,从而确保隔震支座平面与高程误差控制在毫米级范围内,为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提供坚实基础。
2.2 智能水平度控制技术
智能水平度控制技术通过集成高灵敏度倾角传感器与伺服调控系统,实现对隔震支座水平状态的实时监测与自主调节。传感器以高频采样方式获取支座的水平姿态数据,并通过无线传输将数据发送至中央处理单元。一旦检测到水平偏差超出允许阈值,系统可触发液压或电动调节装置,实现支座位置的微调与校准,全过程无需人工干预。该技术不仅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更有效避免了因水平误差导致的应力集中或隔震功能受损问题,确保隔震系统在长期荷载与动态作用下始终保持设计工作状态。
2.3 新型连接技术
新型连接技术着眼于提升隔震支座与上下结构之间的力学传递可靠性和长期耐久性。通过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与机械咬合构造,增强了节点区域的抗剪与抗拔能力,同时优化了应力分布模式。在焊接方面,应用激光焊接、机器人焊接等先进工艺,结合红外热成像与超声波探伤等质量检测手段,实现对焊缝质量的全过程控制。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工艺评定与旁站监督制度,确保连接构造符合抗震设计规范与疲劳性能要求。
3 质量管理创新
3.1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保障较大直径隔震支座工程质量的制度基础。该体系以全过程、全员参与为核心,依据国家现行规范及工程实际,制定系统性的质量方针、管理目标与控制流程,明确从项目管理层至作业班组的质量职责与权限。体系覆盖原材料进场检验、生产工艺控制、现场安装实施到最终验收的全链条,通过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追踪及节点审核机制,实现各环节的可控与可溯。同时,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质量数据的实时录入、共享与分析,助力质量趋势预判与决策调整。通过定期内审与管理评审,持续推动体系的有效运行和优化,确保隔震支座工程质量稳定受控,最终达成设计预期的抗震性能与耐久性要求。
3.2 先进质量检测技术
先进质量检测技术的应用极大提升了隔震支座缺陷识别与状态评估的精度与深度。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探伤、射线检测等)可对支座内部结构、焊缝质量及材料均匀性进行非破坏性探查,准确识别气孔、夹渣、微裂纹等隐蔽缺陷。红外热成像技术则通过实时监测支座在荷载或振动条件下的表面温度场分布,间接判定连接部位的压紧状态、摩擦异常或内部脱层等问题,具备非接触、大面积扫描和快速响应的优势。结合无人机、机器人等智能载体,可实现对高空、隐蔽部位的高频次自动化检测,形成多维度、数字化的质量数据库,为质量判断、寿命预测与维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显著提升工程质量的可靠性与透明度。
3.3 强化人员质量意识培训
人员质量意识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软因素,须通过系统化、持续性的培训与文化营造予以强化。培训内容应结合较大直径隔震支座的工程特点,涵盖材料特性、工艺标准、常见质量问题及其后果,并借助虚拟仿真、VR 体验等技术手段增强培训的直观性与参与感。定期组织技术交底、专家讲座及典型案例剖析,使施工人员深入理解质量控制要点及偏差可能引发的连锁风险。同时,建立公平、透明的质量奖惩机制,将质量表现与个人绩效、团队评价直接挂钩,通过正面激励与责任追究双向驱动,促使一线作业及管理人员主动遵守工艺纪律、执行自检互检,形成“ 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 的良性氛围,从根本上减少人为失误,保障工程质量稳定达标。
结束语
较大直径隔震支座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的隔震减震作用,其施工安装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通过施工安装技术创新,采用高精度定位技术、智能水平度控制技术和新型连接技术等,能够提高隔震支座的安装精度和连接可靠性;通过质量管理创新,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应用先进质量检测技术和强化人员质量意识培训,能够有效提高隔震支座的质量管理水平。在今后的建筑工程中,应不断探索和创新较大直径隔震支座的施工安装与质量管理方法,为保障建筑物的抗震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孟永利.建筑工程较大直径隔震支座施工安装与质量管理创新[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5,24(16):160-162.
[2]张德洪.新型组合隔震支座力学性能与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24.
[3]董佳航.高层建筑大直径橡胶隔震支座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机械化,2023,44(11):99-101.
[4]彭世成.某高层建筑大直径隔震支座安装技术标准编制[J].大众标准化,2021,(23):41-43+46.
[5]高行友,王卫东,李庆录.超大直径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安装施工技术[J].江苏科技信息,2010,(0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