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任务驱动式教学路径探究

作者

李会明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大研中心校汝吉小学 云南省丽江市 674100

【正文】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颁布,语文教学正在向着立德树人、以素养为导向的方向改革,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关乎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发展。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讲解、轻活动现象严重,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效果不佳。本文依据新课标精神,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具体探讨任务型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实施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对于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目前的语文阅读课堂,仍然没有改变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对知识的直接“ 灌输” 仍是主角,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课堂缺少师生、生生互动,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仍停留在逐段讲读、分析手法的层面,而没有真正引导学生去思考历史事件带给我们的深刻警示,只停留在片面的段落分析,而缺少深层次的思考。

有调查表明,超过一半的小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时,呈现出浅表化和碎片化的状态,尤其是在古诗词、文言文等难度较大的文本阅读时,大部分的学生都停留在字面意思的释读,很少对文本所表达的深层含义进行挖掘。如六年级下《学弈》一文,很多学生可以流畅的背诵全文,却很难说出其中包含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此外,目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只注重卷面成绩,而忽略了学习的过程。由于现在的教学体系以检测性的考查居多,因此教师通常以试卷测试学生的阅读水平,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进行评分,进而形成了一套“ 答题模板” 。但实际上这样的评价没有办法真正的反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真实水平和思维深度,固定的套路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了教师在教学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而影响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1.课前任务设计:搭建支架,激活思维

科学合理的课前任务是任务驱动式教学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课前任务能否满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取决于学生的特征,也取决于文本的特征,因此,课前任务的设置应该具有基础性、趣味性和承接性。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赵州桥》为例,教师可以提前置以下课前任务:第一,让学生查阅资料或问一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中国古桥那里有名气,找出一个学生自己最喜欢的桥,向大家介绍它。第二,让学生谈一谈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桥?用手机拍下来自己见过的不同类型的桥,比一比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第三,要求学生在上课前预习课文,用思维导图整理一下赵州桥的相关信息。这三个任务既激活了学生已有的对中国古桥的认识,又利用手机拍照、思维导图等工具让学生对桥有了更多的了解,为承接后面的深度学习做好了准备。

2.课堂任务实施:情境创设,深度探究课堂是任务驱动式教学实施的最重要的场所。在正式上课以后,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一些真实的学习情境和具有挑战性的探究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文本。教师在设计课堂任务时,要着重注意以下三点内容:一是课堂任务要与课前任务有机结合,在课前任务的基础上,通过课堂任务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二是要设置合理的难度梯度,一节课的学生实力参差不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设计符合不同水平的学生的任务;三是要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教师需要做到课堂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的教学流程:首先,教师先创设一个校园植物观察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观察植物的经历,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然后,教师布置三项递进式任务:第一个任务是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在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理解后,用表格梳理爬山虎生长特点的关键信息;下一个任务是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各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示爬山虎“ 攀爬”的整个过程;最后一个任务是让学生对比阅读同类型的说明文,进而让学生找到本文所特有的写作手法。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任务设计,学生不仅掌握了说明文的阅读方法,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课后任务拓展:迁移运用,创新发展

课后拓展是任务驱动式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这个阶段,教师要设计一系列具有实践性和创造性的任务,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实现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升,让知识不仅仅是浮于纸面的汉字。教师在课后任务设计时要把握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课后任务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二是课后任务最好可以多学科融合,丰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三是要鼓励学生用新的方式进行表达。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拓展任务:第一,让学生根据课本所学的内容,结合相关的资源,制作“ 威尼斯风情” 主题手抄报;第二,要求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选择自己家乡的一种特色交通工具进行仿写;第三,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编排课本剧,展现威尼斯的风土人情,可以有一些学生的自由创造。教师通过布置这些任务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跨学科的学习能力,可以很好的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到一起,实现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结束语】任务型语言运用式课程是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以“ 任务” 为主线,以“ 项目” 为载体,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程中文章的特点,设计出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任务链,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阅读和语文核心素养也会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史娜.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任务驱动式教学路径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5,(14):12-14.

[2]杨勇.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J].教 师,2025,(09):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