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作者

邓晓艳

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坦坪镇中心学校 湖南省郴州市 424507

【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使命。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关键课程。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分析其研究背景

1.传统文化传承的迫切需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然而,在现代社会,西方文化的冲击以及快节奏生活方式的影响,使得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承面临挑战。许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了解和认同。因此,迫切需要在教育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从小接触、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2.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能力提升;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不够充分,没有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构建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教学质量。

二、分析其研究意义

1.对学生的意义

提升语文素养: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资源,如古诗词、文言文、经典名著等。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词汇、优美的语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从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增强文化自信: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灿烂文明,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培养品德修养: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如仁爱、诚信、孝道等,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2.对教育的意义

丰富教学内容: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能够为教学内容注入新的活力,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创新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融入传统文化,教师需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这有助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学效率。

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三、基于传统文化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方法

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教师要深入挖掘这些元素,将其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小学语文教材犹如一座蕴藏丰富的文化宝库,其内容编排精心,字里行间渗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无论是优美的古诗词、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还是承载历史记忆的经典散文,都为教师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教师需秉持敏锐的文化感知力,深入钻研教材,精准定位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例如在教授《司马光》一课时,不能仅停留在故事表面,而要深挖背后所蕴含的古人智慧、勇敢精神以及传统价值观。通过讲述古代儿童的教育背景、社会环境,让学生理解司马光行为的意义,将传统文化与课文教学深度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 。

2.开展情境教学,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极具感染力的教学方法,能够打破时空限制,让学生仿若穿越历史,真切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依据教学内容巧妙创设情境。

比如在教授《端午粽》时,可提前准备粽叶、糯米等实物道具,在教室布置出端午佳节的氛围。上课伊始,播放端午习俗的音频,如龙舟竞渡的呐喊声,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端午的热闹场景中。在这样的情境里,学生不仅能理解课文内容,更能深刻体会到端午节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如在学习《静夜思》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夜晚明月高悬的画面,播放轻柔的古典音乐,营造出宁静的氛围。然后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诗人李白,身处异乡,在这样的夜晚抬头仰望明月,心中涌起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让学生在情境中朗读、理解诗句,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组织诵读经典活动

经典诵读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诵读经典活动,如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古诗词诵读。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观潮》时,除了讲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拓展相关的经典诗词,如《酒泉子・长忆观潮》,让学生对比诵读,感受不同作者对钱塘江大潮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通过诵读经典,学生能够积累语言素材,提高语感,同时也能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4.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传统文化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在学习了有关传统节日的内容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 “ 传统节日知多少” 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收集资料,了解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等,并通过手抄报、演讲、小品等形式展示成果。在学习《纸的发明》一课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造纸术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过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结论语】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构建高效课堂,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开展情境教学、组织诵读经典活动和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等方法,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将传统文化与教学深度融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窦桂梅.《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2] 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