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差异化教学策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

作者

雷少华

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坦坪镇中心学校 湖南省郴州市 424507

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坚毅不拔的精神和团队意识,身体健康是小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基础,尤其是在社会各界压力遂渐增大的情况下,一节科学的体育课能够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保持心理健康。差异化教学策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践非常重要和必要,能够合理的解决每个学生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运动基础、兴趣爱好、教学接受风格等方面的差异性和多方面的需求,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课中学有所获,在小学阶段掌握至少一项的体育运动能力且在感受体育魅力的同时有效增强体质。

一、教学内容的差异化

传统小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频繁被“ 一刀切” 是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个体差异性非常强,对体育学科的敏感度和接受程度不同,但体育以往又不是小学的重点关注科目,教学内容上对学生的该特点考虑的不够不全面,会出现教学内容与学生无法匹配,最终对体育课出现抵触情绪的情况。现代化教育要求我们要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从技术分层教学、项目规则调整、不同任务设置中革新教学内容,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的学生设定有挑战性又能实现的教学目标,帮学生建立自信。

例如,在篮球的教学内容中技术分层教学要求体育教师根据课前评估和课上接受状态设定基础层、提高层和挑战层。基础层就是篮球的投篮动作,首先保证正确的持球姿势和推球动作,为学生强调动作的安全性为第一要领,在基础层还要根据学生的客观情况进行动态调整,比如调低篮筐高度等。提高层是在把握了基础投篮动作和具有一定的篮球自我保护意识以后技能进阶到运球投篮,这部分强调动作的连贯性,并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速度与力量才能完成,因此重点注意女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内容层次。挑战层对学生的耐力、速度和力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内容是通过组合动作在对抗练习中完成投篮,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篮球策略,还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过程的差异化

传统的体育课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基本按照跑步热身、学具体体育技能、检查教学情况、解散自由活动的流程进行教学,在流程设置上基本固定化,极度缺少更加灵活的选择和新鲜感。现代化教育要求在体育课程中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和活动形式,打破传统体育课习以惯之的线性课程结构,教师要不断开阔教学思维和体育场域空间,在课堂同一时间开设多种教学情境或设立多个学习分组,满足学生对体育教学多元化的基本要求。体育教学过程的差异化在差异化教学策略中是中心环节,起到了托举课程顺利实践的基本功能。

例如,在跑步热身环节可以动态的调节跑步规则和圈数,针对特殊情况的学生还可以加入走圈和原地拉伸的项目,在课堂的第一步保证学生的课堂体验感,不是为了完成体育课而进行枯燥的训练。体育技能的教学实践中按兴趣小组分组训练,比如设置羽毛球、乒乓球、踢键子、跳绳、篮球、足球多种运动两两搭配的课堂模式,保证在单元内和设定课时完成学生兴趣项目的课程任务即可。检查教学情况可创造性地开设体育项目竞赛和拓展活动,在同一运动场地设置不同的难度区域,不同难度选择和多个活动站点,丰富课程流程。教师还要设置奖励机制,为提前完成任务的学生准备更具有挑战性的延伸活动和实践形式,通过差异化教学策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三、评价反馈的差异化

教学评价是保证学科完整性必不可少的因素,健康、科学和良性的评价机制需要教师持续的关注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进步,同学生和家长及时沟通身体情况和体育学习情况,根据每个学生具体实际情况,做到教学实时评价和课后运动反馈的差异性。教师在这个环节不仅是教学者,还要成为观察者和沟通者,始终坚持学生具备个体差异性的基础,学生出现各种问题除了在班上集体授课还要针对性的为学生进行讲解和处理。在小学体育的实践中,评价和反馈的差异化内在的包含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个性化反馈、评价方式和形式多样等等,不同的评价标准应对的学生和场域不同,因此教师要不断的调整评价反馈体系。

例如,教师设定多元化的评价标准,针对不同的学生评价其从自身起点开始的进步,而不是放在学生整体的统一标准中进行评价,面对一次一个也没有投进篮球的学生,投进一个的时候就应该及时的提出鼓励和表扬,为其建立自信心。随着进步的幅度不断提高,评价依旧以自身的基础为参考,进步就做出合适的鼓励,退步查找问题做出教学评价,教师要为学生设立个人运动目标并动态的调整。除此之外,体育运动掌握较慢的学生即使没有完成阶段性的任务,也要在实践过程中表扬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尝试、坚持不懈的态度,避免使用消极打击的教学态度和语言,防止与学生产生对抗的教学情绪,应间接的引导这部分学生采用学习他人反思自我的学习方法和思想态度,在评价反馈的过程中多采用积极的语言进行教学评价。

综上所述,差异化教学策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践的核心在于理解学生差异、提供灵活选择、动态调整支持和持续关注进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反馈的教学革新方向,为每个学生搭建学习体育和热爱体育的桥梁,让学生在安全的教学情景中,按照自己独特的学习速度和节奏提升体育素养,培养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培养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现代化的教育要求学生在会学习的基础上还要具备优秀的体育能力和运动能力,小学体育课正是为学生在未来体育领域的发展中打下基础的阶段和平台,教师要加强体育教学方法,尤其是差异化的教学策略,最大化的合理利用学校资源,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独特差异性,促进学生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青年。

参考文献:

[1]王永强.差异化教学策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5,6(11):95-97.DOI:10.20155/j.cnki.issn2096-8485.2025.11.032.

[2]郭小娟.差异化教学策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田径,2024,(10):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