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教学策略

作者

邓红霞

武汉市光谷第十五小学

语感,即一个人对语言和文本的正确理解,表达了自己敏感和丰富的情感,是人们的直接感觉,凸显了个人理解和掌握语言文本的能力。

一 语感基本内涵

(一)涵义

语感这一概念,最早由夏丐尊先生于20 世纪30 年代提出,他认为“ 对于文字应有灵敏的感觉。暂且命名这感觉为‘ 语感’ ” 。后来,叶圣陶先生又将语感定义为“ 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 他认为在语文四种能力“ 听说读写” 中最核心的因素就是语感,语感的好坏决定了一个人听说读写的水平。简而言之,对于词类的感觉能力,就是语感。

(二)语感的特性

叶圣陶先生说“ 语感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正确丰富的了解力。” 语感作为把握言语的一种特殊能力,具有直觉性、整体性、联想性与积累、情感性登等基本特性①。

直觉性是语感的基本特征,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个不需要分析的感知过程,其实在构建语感感知的时候已经经过了理性的分析和思考,潜意识里已经做出了快速的判断。

2.整体性反映了直接思维的整体感知,是对语言对象的整体、全面、笼统的把握。正如夏丐尊先生所说,见了“ 新绿” 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见了“ 落叶” 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学生感知的不是具体事物的形状和色彩而是对意境和意义整体的把握。

3.联想性与积累性是语感的重要特性。正如“ 语感的联系性语言描述的现象结构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基于生活经验,通过联想和想象来实现。” 也就是说没有联想和想象,也就没有语感。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文字背后的画面想象出来,并且用书面语或者口语的形式“ 输出” 。

二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在朗读与背诵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朗读和背诵在小学阶段非常重要,也在语文学习中占了极大的比例。一部好作品就是一位最好的语文老师。因此,多读书读好书,良好的语感是好书培养起来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背诵经典古诗文,积累素材,同样是培养语感的重要策略 。

朗读精彩片段,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语感同想象是不可分割的,而想象必然是需要特定的语言环境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能够通过对语言的感知、想象,捕捉画面,产生心灵的共鸣。“ 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在学习这样的精彩片段时,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感知语言,再现文中的人和景,深切感受语言所带来的冲击。学生在朗读中能够再现画面,丰富认识,从而形成语感②。

(二)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阅读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语感的又一个有重要的方式。小学生的阅读量是很有限的,只依赖于课本的阅读是不够的,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开拓学生的视野,在大量的阅读中培养他们的语感。

1 创造阅读的环境和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名著单元,老师可以组织学生细读文本,从而改编成剧本进行展演;也可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文章的脉络,整体把握名著的内容;还可以用知识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这样多种形式的创造阅读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深读文本,进而形成语感。

2 贴近生活培养语感的敏锐性

叶圣陶先生说:“ 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去揣摩推敲,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中去。”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因此,语感的培养也必须与生活紧密联系,能够在实践中发挥语感的功能才是成功的语感教学 。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李大钊先生在庭审结束后“ 回望” ,这一“ 望” 中包含了哪些情感呢?明知道这可能是自己与家人最后一次见面的李大钊当时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在结合时代背景,联系生活,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 联系生活,培养语感。

培养语感,在教学中还需要老师适当引导学生们多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如让学生有机会可以和父母到乡村农家去游览田园风景,和家人一同玩游戏、给父母讲自己一天中遇到的有趣的事、伤心的事等等。通过这种方式来不断扩展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体悟和发掘,让他们明白其实生活也是一篇文章,也需要自己去用心体会和感悟。在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非常明显直白的将“ 明月、惊鹊、鸣蝉、稻花香” 等词汇表达了出来,而这些简单的词汇结合在一起后,却表现出了一幅恬静优美、清新自然的乡土风景,也表现出了作者对田园景色的感叹和喜爱之情。而这种感情是从小生活在喧嚣城市、生活阅历尚浅的小学生们很难体会到的,相比之下,很多乡村的孩子对于这首词的体悟反而是非常深刻直观的。这也证明了布洛赫所提出了“ 缺少主体本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作为基础,直觉和感受只能是缥缈的镜花水月” 。

一般而言,文学经验或者生活阅历越丰富,对于文章和知识的理解就会越加深刻,更容易会对文章中所表达出的情感和问题产生直观的体会。所以,也就需要教师明白,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和语感培养中,单纯依靠文字、语言而脱离了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是非常苍白无力的,如果不加以注重对学生生活情感的丰富和建立,那么语感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也会非常低。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语感培养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感受字里行间的情感,而不是单纯只是分析词句中的文学含义。语文本身就是来自于生活的教学,朗读、体验生活都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法,也是激活学生语感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小学语文的语感教学中,老师不能只是拘泥于传统的知识教学,还应该将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堂之外,从生活中来不断建立起他们丰富的情感来作为语感培养的基础。

[1]张静.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感[J].考试周刊,2021(78) : 58-60.[2]严琼敏. 语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策略[J]. 当代家庭教育,2019,000(019) :P.147-147.[3]戴惠湘.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J].试题与研究,2021(21) :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