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育” 并举视野下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策略
吕莉莉
阜阳市颍东区育新小学 236000
引言:美术作为艺术类学科,其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形成。但“ 五育”并举视域下,如果小学美术教学仍然采用单学科教学模式,则难以构建连贯、科学的教学体系落实“ 五育”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术课程育人功能及其对学生德智体劳发展的促进作用的发挥。在此背景下,《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 以各艺术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 要求。对此,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以“ 五育” 并举为目标导向探究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策略,以协同落实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
一、设计美术主题活动,高效实施跨学科教学
主题是教学的中心,能够为学科教学指明方向。而跨学科教学需要明确的方向才能有效整合多个学科知识开展实践活动,驱动学生在多学科的支持下深层次探究学科知识,促进其多维度发展。因此,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实施跨学科教学时,可以以美术为中心设计主题活动,在主题的引领下整合活动内容、设计活动环节,以初步落实“ 五育” 并举。
以湘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艺术•美术》(以下简称“ 美术教材” )四年级上册“ 祖国在我心中” 为例。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可以“ 我对祖国的热爱” 为主题设计教学活动。首先,导入课堂。教师可以将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我爱我们的祖国” 这一单元内容融入课堂,通过国家的壮丽山河、多个民族、国旗国徽国歌、传统文化、首都及相关故事等德育内容引出课题,深化学生对国家了解的同时培养其爱国之情。其次,设计“ 欢庆祖国生日” 活动。教师可以向学生征集欢庆祖国生日的手抄报,并借此传递美术知识,即设计手抄报的注意事项,如每个板块字体大小保持一致、板块边框相互协调、整体布局科学美观、报头色彩鲜艳突出主题等,并引导学生借助手抄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庆祝祖国生日。如,以国家壮丽山河为主题歌颂祖国的广阔和壮美、以科技为素材表现国家的蓬勃生命力、以国旗国徽国歌为素材赞颂祖国强大等,充分表达浓厚的爱国之情。最后,在学生搜集手抄报文字素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文学作品、经典诗词、谚语等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如有的学生用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望洞庭》《山行》等古诗词歌颂国家的广阔和壮美、有的学生用四年级上册的《呼风唤雨的世纪》等文学作品赞颂国家的发展等,促进学生认识、掌握文学素材的应用方式。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实施跨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德智美的发展,践行“ 五育” 并举。此外,教师还应公开选择优质作品制作黑板报,深化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
二、创设艺术感知情境,提高跨学科教学质量
美术与音乐同属艺术类学科,虽然二者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本质上存在一定共通之处[1]。因此,在“ 五育” 并举视野下,教师可以将美术与音乐紧密融合,选择与美术主题契合的音乐,创设艺术感知情境,让学生在音乐的辅助下欣赏美术作品,感知其中的人文内涵和独特美感。
以湘美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下册“ 彩墨游戏” 为例。课堂以水墨画的鉴赏、学习为重点,教师在开展跨学科教学时应以“ 传统” 为衔接点选择音乐创设艺术感知情境。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湘文艺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的《采莲船》音乐,引导学生跟随歌词、旋律想象采莲画面,引出张大千的《白荷》和潘天寿的《荷花》及张立辰的《墨荷》三幅作品,并播放《荷风送香气》等与“ 荷” 密切相关的古风音乐,创设艺术感知情境。而后,引导学生在音乐的支持下比较鉴赏三幅美术作品,感知其中墨色的浓淡趣味,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并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利用墨色的浓淡创作美术作品,提高其创新精神,深化美育。
三、设跨学科观察活动,落实“ 五育” 并举
体育、劳育中蕴含着民族的力量,包含但不限于身体力量和精神力量,能够为美术创作赋予深刻内涵,提高学生美术作品的欣赏价值。而无论是体育、劳育中的身体力量还是精神力量,皆需要学生认真观察、深切感知,才能融入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因此,“ 五育” 并举视野下,教师可以设计跨学科观察活动,鼓励学生深入体育与劳育,感知其中的美术知识与人文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
以湘美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上册“ 线描外形” 为例。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联合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到操场中写生,并分别带领学生到体育器材室和美术器材室搬运相关器材和工具,如跳绳、毽子和画板、铅笔等。在上述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分成两组,轮流搬运活动器材、观察劳动过程,如引导学生从美术视角观察另一组学生动作变化中线条的变化,如长线、弧线、直线等。在此基础上,仍然延续上述模式,一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活动,如跳绳比赛、合作踢毽子等,另一组学生观察运动动作与运动器材中线条的疏密及形状变化,并体会体育运动中的竞技与合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在劳动、体育中的感受以线条的疏密、长短等变化开展创作活动,落实“ 五育” 并举。
结束语:总而言之,通过设计美术主题活动、创设艺术感知情境、设跨学科观察活动等方法设计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能够打破学科壁垒,建立五育之间的联系,有效落实“ 五育” 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玥. 非遗传承视角下小学美术“ 研学课堂” 的实践探索 [J]. 文科爱好者, 2024, (06): 108-110.
[2]黄祎. 指向创意实践素养的小学美术媒材体验式教学研究 [J]. 新课程导学, 2024, (36): 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