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的优化与改进

作者

穆月微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地基是建筑工程的根基,地基的质量好坏决定着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在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的运用是否成功,直接影响到后面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近年来,我国建筑业不断发展,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建设的建筑越来越多,传统的地基处理技术在面对复杂的地质情况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对于地基处理技术进行改进和提高,使其适应各种不同的地质环境和工程需要,是目前建筑施工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地基处理技术优化与改进的意义

(一)保障建筑物安全稳定

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是建筑工程的主要目标,而地基质量又是关键中的关键,地基处理技术不断优化和改良以后,就使得地基承载能力变强且稳定性能更好,降低地基沉降、不同地段沉降等情况产生的风险,像在软土地基地区使用适合的地基改良手段,就可以改善土质特性,避免建筑因为地基问题引发倾斜或者开裂之类的隐患发生,保证大家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1]。

(二)提高施工效率

改良过后的地基处理技术常常会使得施工过程变得简单些,施工周期被缩短,传统地基处理技术存在施工工序繁杂,对施工设备有着较高要求,操作较为麻烦等情况,这造成施工效率较低,改良过后的地基处理技术比如使用新型施工设备或者采取一体化施工工艺之类的做法,能够缩减施工环节间的衔接时间,提升设备的利用效率,进而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按时完工。

(三)降低工程成本

合理的地基处理技术改良和改善可以在不影响处理效果的情况下,削减工程成本,一方面,改良的技术可以削减材料的糟蹋,提升材料的利用效率,精准算出地基处理所用的材料量,防止过多地使用水泥,砂石这些材料,另一方面,改良的施工工艺可以削减人工的投入和设备的磨损,削减施工过程中的能耗,而且,良好的地基处理可以削减后期建筑的维修和加固费用,从长远来看,极大地削减了工程的成本。

二、地基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应用缺乏针对性

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有些施工单位在选择地基处理技术的时候,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建筑物的结构特点以及建筑物的荷载要求等因素,而是盲目地采用通用的地基处理技术,从而造成地基处理的效果不佳。比如在软土地基上采用一般黏性土地基的换填法,不能有效地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不能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2]。

(二)施工工艺落后

有些施工单位一直沿用传统的,落后的地基处理施工工艺,施工效率较低,处理质量难以保障,比如,在开展振冲碎石桩施工时,利用手动控制振冲器的方式开展施工,很难精准把控桩体的垂直度,密实度等参数,从而对地基处理的总体效果产生一定影响,落后的施工工艺还会造成施工期间产生的环境问题以及资源浪费。

(三)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

地基处理质量的控制是保证地基安全稳定的必要条件,但是当前有些施工单位缺乏质量控制体系,在施工前没有对地质勘察数据进行充分的分析和验证,在施工过程中对关键工序的质量检查不严格,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在施工完成后没有进行全面的质量验收,这些都会导致地基处理质量存在问题,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安全问题。

(四)技术创新不足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地基处理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我国地基处理技术的创新性不足,大部分施工单位还是以传统技术为主,对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与应用不重视,在技术创新上,没有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使得新技术的转化与推广速度慢,不能及时满足建筑工程对先进技术的需求。

三、地基处理技术的优化与改进策略

(一)强化地质勘察与技术应用的针对性提升

地基处理施工之前,要展开详尽的地质勘察,彻底弄清楚工程所在地的地质状况,诸如土层分布,土壤特性,地下水位等等,施工单位需组建专门的地质勘察小组,运用先进的勘察装置和技术手段,地质雷达,钻探取样之类,来获取精确的地质资料。按照地质勘察得到的结果以及建筑物的设计需求,制订有针对性的地基处理计划,针对软土地基,可以采用排水固结法,深层搅拌法等办法,就岩溶地基而言,可用灌浆填充法,桩基础跨越法等手段,而且,在方案执行过程当中,要依照实际地质情况的改变及时调整处理技术,以保证处理成果[3]。

(二)推广先进施工工艺和设备

积极引进与推行较为先进的地基处理施工工艺与装备,优化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效率及地基处理质量,如高压喷射注浆法,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精准控制注浆的压力、流量、提升速度等参数,维持桩体的均匀性与强度,深层搅拌桩施工时,采用带有实时监测搅拌深度、水泥用量等功能的搅拌装置,从而能及时掌握桩体的搅拌情况,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并且要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工作,使其掌握先进的装备和工艺,以充分发挥其优势。

(三)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健全地基处理质量控制体系,从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三个阶段实施全面质量控制,施工之前,对地质勘探报告执行仔细核对,保证勘探数据精确无误并具有可信度,对于施工计划展开可行性研讨与剖析,选取适宜的处理办法及施工工序,在施工过程当中,加大对重要工序的质检力度,针对桩体成孔品质,材料配比,施工参数管控等情况加强监督,并选用诸如全站仪,水准仪这类先进的监测装置,就地基的沉降,偏斜等状况做到即时检测,施工结束之后,按照相关的准则,标准做质量评审工作,对于不合格之处,及时执行修正,从而保障地基处理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四)加强技术创新与研发

加大对地基处理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促使施工单位同科研机构以及高校展开合作,一同去研发新的技术,新的方法,新的材料等,比如研制环保型地基处理材料,削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研制智能化地基处理设备,提升施工的自动化程度和精确度,而且还要加大对国外先进地基处理技术的引进力度,消化吸收后再加以改进和革新,从而产生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再者就是创建起技术创新方面的奖励机制,促使施工人员积极投身到技术创新活动中来,从而整体上提升这个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五)注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地基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去,提升地基处理的智能化水平,创建起地基处理的信息管理系统,把地质勘察的数据,施工的参数,质量监测的数据这些信息集中起来加以管理,从而为制定施工方案或者调整方案给予数据支撑,依靠BIM 技术形成地基处理的三维模型,模仿施工过程,预知施工当中也许会遇到的问题,并且预先采取防范措施,而且用远程监控技术,针对施工现场的施工情形实施即时监督,尽快知晓施工的进度以及品质状况,提升管理效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基处理技术属于建筑施工的关键环节,它改良和改善与否,对保证建筑物安全稳固,提升施工效率,削减工程费用,顺应复杂地质状况有着重大意义,当下,我国地基处理技术在应用针对性,施工工艺,品质把控,技术创新等方面还存有一些问题,通过强化地质勘探,推行先进施工工艺和装备,完善品质把控体系,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力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持续提升地基处理技术水准。

参考文献:

[1]石跃.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及质量要点[J].砖瓦,2023,(12):114-116.

[2]郭瑞. 基于高层建筑工程的软土地基加固施工技术[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3,22(11):11-13.

[3]赵洪斌. 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居舍,2023,(33):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