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以实践能力提升为导向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孙雁
广东药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510006
1.课程思政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在国内,课程思政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已受到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课程思政本质上是一种在知识传授过程中融入价值观引导的教育理念。2020 年5 月,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 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这一指导纲要强调了在各类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与全面发展。在此框架下,课程思政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施,不仅仅聚焦于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更在于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西方的文化、历史及社会背景,进而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国际视野。同时,课程思政还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国家认同感与社会责任感,这与当前“ 新文科” 建设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
2.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综合性学校培养具有广泛知识背景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英语专业人才,他们不仅精通英语语言文学,还注重跨学科学习,如“ 英语+法律” 、“ 英语+国际关系” 等,以应对多元化的社会需求。
外语类高校作为英语专业教育的主力军,其培养目标更加专注于英语语言的深度与广度,强调语言学、文学、翻译等核心领域的专业技能培养。尽管如此,面对市场的快速变化,外语类高校也在积极探索“ 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如“ 英语 + 教育” 、“ 英语+传媒” 等,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课程思政理念下以实践能力提升为导向的人才培养
高隽等人(2024)的研究提出,通过校企合作的途径为学生提供医药英语翻译平台,让学生在医药英语翻译平台上接触外国的医学从业者,引导学生善于从跨文化视域出发与外国人平等交流,培养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换位思考等能力。刘东梅(2024)的研究提出,采取故事讲述、案例分享的模式,鼓励学生探讨、分享近年来我国中医药领域的创新成果,分析每一项中医药创新成果对整个医药行业、临床医学带来的影响,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们站在唯物辩证的角度去看待中医药成果,案例联系马克思主义辩证观,使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中医药文化观念。陈媛(2024)的研究指出,英语教师选择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升医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亲和力,通过医学领域的经典案例或真实事件作为教学资源,增强学生们课程思政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强调对医学领域优秀人物、劳动楷模的介绍,分享优秀人物的职业思想、道德精神、专业素养、创新意识等,介绍优秀人物的感人事迹,旨在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学生们向医学领域优秀人物看齐。
4.医药院校英语专业“ 双轨” 导向
3.1 在明确“ 课程思政” 核心内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医药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独特性,并探讨其建设的基本框架。重点关注如何在课程中融入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培养,强化实用医学理论素养,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以及塑造正确的价值观等关键方面。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医药领域中发挥积极作用。
3.2 同时,重点关注医药英语专业学生的“ 实践能力” 构成,深入研究医药英语的翻译能力、英语听说与理解能力、科研论文的撰写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与沟通的能力等多维度的能力训练与提升。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5. 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将医药英语专业的“ 课程思政教育” 与“ 实践能力教育” 视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强调两者间的深度融合与相互促进。医药英语专业的教学实践将紧密围绕这一结合体展开,确保“ 课程思政教育” 与“ 实践能力训练” 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四个维度进行推进“ 课程思政教育” 与“ 实践能力教育” 的有机结合。
5.1 思政教育融合维度。将思政教育的核心元素有机地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这意味着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并内化思政教育的核心理念,这包括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动态,理解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5.2 跨学科课程设计维度。整合英语语言学、医药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优质教育资源,构建一个综合性的跨学科课程体系。这样的课程设计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能够跨领域地思考问题,并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人才。
5.3 多元化实践路径维度。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平台与机会,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实习、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还能在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5.4 竞赛与项目驱动维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竞赛和科研项目,通过以赛促学、以项目促成长的方式,学生能够在竞争和合作中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这种策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快速成长,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该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四个维度的综合构建,实现了思政教育与实践能力教育的深度交融,目的是培育出既掌握扎实专业知识,又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同时具备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医药行业对高素质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EB/OL]. 百度文库,网址 https//wenku.baidu.com/view/5 23baee8f9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9.html.
[2] 高隽,苗春雨,全雪娇,等. 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23(2):183-186.
[3] 刘东梅. 行业英语之医护英语课程思政教育融入方法探究[J]. 国际援助,2024(2):10-12.
[4] 陈媛,吴倩. 医学院校外语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探析[J].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4,32(1):102-107.本文来自教育部学生司就业育人项目:药学英语教学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202401189620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