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下国企政工工作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究
王一鸣
山西天然气有限公司计量检测分公司 030000
一、引言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其高质量发展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当前国企深化改革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而党建弱化、政工与经营脱节等问题,进一步制约核心竞争力提升。因此,探究党建引领政工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模式,可为破解难题、推动稳健发展提供思路。
二、党建引领国企政工工作的核心逻辑与时代价值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党建工作是国企的“根”与“魂”。政工工作连接着党建与企业经营,主要任务是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党建对政工工作的引领逻辑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政治引领:确保发展方向的正确性
国企姓“党”是根本属性,政工工作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把“两个维护”贯穿企业战略制定、决策执行的各个环节。国家电网借助政工工作,让“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企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在新能源项目布局中突出政治责任,保证企业发展始终服务于国家战略。
(二)组织凝聚:激活基层治理的战斗力
党支部是国企最基础的组织单元,政工工作通过规范“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生产经营中的难点攻坚结合起来。中国一重党委在重型装备制造车间设“党员责任区”,由政工干部牵头组建技术攻关小组,推动核电装备国产化取得突破,体现出党组织在关键领域的核心作用。
(三)文化赋能:培育企业发展的内生力
政工工作通过塑造“红色企业文化”,将党的优良传统融入现代企业管理。招商局集团以“招商血脉、蛇口基因”为核心,借助政工活动传承“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为企业在港口运营、金融投资等领域的创新提供精神支撑。
三、当前国企政工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
(一)与经营工作“两张皮”现象突出
不少国企的政工工作仍沿用“读文件、学讲话”的传统方式,与生产经营、市场竞争等实际需求脱节。基层员工常觉得政工活动和岗位工作关联不大,这使得党建本应具备的优势难以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效率。
(二)队伍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
政工干部队伍存在“老龄化、兼职化”问题,对现代企业管理、数字技术缺乏系统掌握。不少干部在跨部门协调与业务融合方面能力不足,难以跟上高质量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一支专业过硬、善于创新的政工队伍,是打通党建与经营“任督二脉”的关键,当前队伍现状显然与此存在差距。
(三)考核评价机制缺乏刚性约束
当前政工工作考核多聚焦“活动次数、参会人数”等量化指标,与企业利润、创新成果等发展指标脱节。不少企业在考核中对“高质量发展贡献度”重视不足,使得政工工作难以形成服务发展的倒逼机制。“考核指挥棒往哪指,工作重心就往哪移”,现有机制显然难以引导政工工作真正融入企业发展大局。
四、党建引领下政工工作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党建+业务”融合机制,强化战略协同
1. 建立双向嵌入的决策体系
在董事会、经理层的决策环节融入党建相关要求,让政工干部参与企业重大经营事项的审议过程。通过这种方式,使党建要求贯穿于决策的各个环节,确保企业经营方向与党建目标相统一,从决策源头实现党建与业务的协同推进。
2. 推动党建与生产攻坚深度结合
针对企业在技术突破、市场拓展等方面的难点问题,组织开展“党建+项目”专项行动。让党建工作力量深入生产攻坚的各个环节,政工干部围绕具体任务做好思想引导和保障工作,使党建工作与生产攻坚紧密衔接,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
(二)创新政工工作载体,激活基层活力
1. 打造数字化政工平台
整合企业内部现有的通讯工具、党建管理系统等资源,将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员工关怀等多项功能集中到统一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让基层员工能便捷获取所需内容,使政工工作的开展更贴合基层实际需求,提升工作的覆盖面与渗透力。
2. 开展场景化思政教育
在生产车间、项目现场等工作场所设置“微党课”等学习阵地,结合不同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解读党的政策。将思政教育与具体工作场景相联系,让员工在熟悉的工作环境中理解政策内涵,使理论学习更易被接受和吸收,切实融入日常工作过程。
(三)建强专业化政工队伍,提升服务能力
1. 实施“双向培养”计划
着力把业务骨干培养为党员、将党员锤炼成业务骨干,推动政工干部与经营干部常态化轮岗交流。通过岗位历练让业务人员深入理解思政工作内涵,让政工人员熟悉业务开展逻辑,实现业务与思政工作的相互贯通,提升队伍综合服务能力。
2. 强化专业能力培训
开设“政工干部能力提升营”,重点提升战略解读、心理疏导、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专业技能。通过案例教学与沙盘模拟等方式,帮助政工干部掌握结合实际工作制定相关方案的能力,让政工干部在专业技能提升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对业务工作的支撑作用,促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四)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压实发展责任
1. 构建“三维考核体系”
从政治引领、组织效能、发展贡献三个维度设置考核指标,分别对应战略执行情况、党员攻坚成效、利润增长等内容,并合理分配各维度权重。通过这一体系将政工工作与企业年度关键绩效指标相绑定,使政工工作成效与企业整体发展紧密关联,形成量化评价标准。
2. 建立正向激励机制
对推动业务融合的政工项目设立专项奖励,将考核结果与干部晋升、薪酬调整直接挂钩。通过明确的激励措施,激发政工干部主动服务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促使其更深入地参与业务工作,形成良性互动的工作氛围。
五、结语
党建引领下的国企政工工作,既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新时代新任务面前,国企要进一步摒弃“党建与业务分离”的固有想法,通过机制、载体、队伍等方面的创新,让政工工作切实成为企业改革发展的助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充分发挥国企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固支撑。
参考文献
[1]孙婵. 新时期下党建引领国企政工工作的新路径思考[J]. 办公室业务,2023(24):56-58.
[2]贾道广. 新时期下党建引领国企政工工作的新路径[J]. 现代企业文化,2024(5):64-66.
[3]张钊林. 加强党建引领 谱写国企政工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J]. 四川劳动保障,2025(1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