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园林施工中地被植物配置对景观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作者

刘财茂

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300051

园林施工是城市绿化和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生态环境与居民生活质量。地被植物,作为园林施工中的重要植物类型,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与乔木、灌木等植物相比,地被植物具有覆盖广泛、管理简便、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在园林绿化中,地被植物不仅承担着美化环境的任务,还通过调节土壤湿度、增加地表覆盖、减少水土流失等方式,对景观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对生态环境保护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园林施工项目开始重视地被植物的合理配置,以增强景观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地被植物不仅改善了土壤结构,还通过促进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功能等方式,提高了园林景观的整体稳定性。因此,研究地被植物配置对景观稳定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园林施工中地被植物的特点与应用

(一)地被植物的定义与分类

地被植物是指覆盖地表、能有效阻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的植物。它们通常生长在较低的高度,并具有较强的覆盖性和适应性,能够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生长。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生态功能,地被植物可分为草本植物、灌木类植物以及地被藤本植物等类型。草本植物以其低矮的植株和茂密的根系最为常见,它们可以有效防止土壤侵蚀并改善土壤结构[1]。灌木类植物则通过较强的生长能力,适应多种环境条件,常用于填补草本植物覆盖不了的空隙,增强景观的多样性和美观性。地被藤本植物由于其攀援性,常用于特殊景观或对墙面、棚架等设施的绿化,有效提升了空间利用率及景观的层次感。

(二)地被植物在园林施工中的作用

地被植物在园林施工中扮演着多个关键角色。它们通过广泛的根系系统有效稳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尤其在坡地和湿地环境中尤为重要,能够在暴雨后迅速吸收水分,减少水流对土壤的冲刷。此外,地被植物的覆盖性强,能够提高土壤湿度并减少水分蒸发,改善植物生长环境。在生态环境提升方面,地被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并为生物提供栖息地,促进生态多样性。它们还通过多样化的组合和丰富的色彩变化,增强景观的美观性和层次感,提升公众的审美体验。

(三)地被植物配置的原则与方法

在园林施工中,地被植物的配置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首先是选择性原则。不同的地被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适应性,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是确保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的前提[2]。例如,在干旱地区可选择耐旱性强的草本植物,而在湿润地区则应选择耐湿、抗水涝的植物。此外,地被植物配置还需考虑其生长周期与季节性,确保全年都有合适的植物在不同季节提供绿化效果。其次是共生性原则。园林绿化中的地被植物往往需要与其他植物如树木、灌木等进行共生配置,以形成多层次的景观效果。不同植物间的互利共生能有效增强生态稳定性,避免某一物种的过度扩张。最后是美学性原则。地被植物的配置不仅要满足生态功能,还要考虑美学效果。通过植物的色彩、形态与布局,打造和谐的景观效果,使园林景观既具备生态功能,又具备良好的观赏性。

三、地被植物配置对景观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一)对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的影响

地被植物在园林施工中的重要作用之一是防止土壤侵蚀,增强水土保持能力。其茂密的根系能够牢牢固定土壤,减少水流对土壤表层的冲刷作用。尤其在坡地或河流沿岸等易受水流冲击的区域,地被植物的配置可以有效防止土壤流失,保持土地的稳定性。这一特性使得地被植物成为防治水土流失和沙化的重要手段。

地被植物通过提高地表的植被覆盖率,减少了暴雨后水分的蒸发与地表冲刷的速率,有助于提高土壤的含水能力,维持生态平衡。在城市园林绿化项目中,合理配置地被植物不仅有助于改善雨水的渗透,还能够促进地下水的补充,进而提升园林景观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地被植物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其广泛的根系系统有助于改良土壤结构,促进有机物质的积累,提升土壤肥力。这不仅使土壤能够支持更丰富的植物群落生长,还能为园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栖息环境。地被植物的配置有助于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生物多样性,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

此外,地被植物在调节小气候方面也有显著作用。其通过蒸腾作用带走空气中的热量,改善周围区域的温度和湿度,进而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三)对景观美学与视觉稳定性的影响

地被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不仅具有生态功能,还能够通过独特的美学效果提升景观的稳定性。地被植物通过色彩丰富的叶片、花卉以及植物的错落有致配置,能够营造出多层次的景观效果,增加园区的美感与动感。合理的植物配置能够在视觉上平衡空间布局,增加景观的整体和谐美感,使景观在变化的季节中保持持续的视觉吸引力。

在设计时,选择不同类型和色彩的地被植物,可以有效增强景观的层次感。比如,通过植物色调的变化,可以使园林景观在不同季节展现出不同的美丽景象,保持视觉上的多样性和活力。同时,地被植物的配置还能够通过有效的覆盖,避免了裸土暴露,有助于维护景观的整洁性与稳定性。这样的配置不仅美化了环境,也提高了景观的持久性和稳定性,使其在长时间内依然保持优雅、平衡的视觉效果。

结语:地被植物在园林施工中不仅具备美化景观的功能,更在增强景观稳定性和生态可持续性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合理配置地被植物,不仅可以有效防止土壤侵蚀、提高水土保持能力,还能促进生态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其在生态修复和景观设计中的双重功能,进一步凸显了其在现代园林施工中的重要性。未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地被植物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且深入,成为推动园林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力,牟在根,范重.奥运景观塔网格结构的稳定性分析与研究[C]//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空间结构委员会.第十五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2014:41-50.

[2]王会.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植物保护的研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万知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智慧工程二).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20:993-1002.DOI:10.26914/c.cnkihy.2020.014184.

[3]华益明.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景观动态变化分析与应用[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2015 年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15:572-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