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思考

作者

银谊男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文同实验初级中学

传统历史教学往往依赖于大量的文字和书面材料,对于初中生来说,有时可能显得枯燥乏味,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育改革中根据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针对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缺乏良好的课堂氛围以及过于整体的灌输式教学等现象,逐渐得到了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因此,优化初中历史教学受到了关注和研究。

一、加强课前预习引导,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生在该年龄阶段接触的信息增加,思维能力也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而在学习过程中缺少正确的方法,同时在习惯上也存在着错误,比如在学习中缺少主动性,不容易专注等,这使其在学习中无法提高自身的效率,也难以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达不到深度学习的要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使其形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更充满热情,使其学习效果加强。教师可借助教材文章中的故事,提出相应的问题,设置悬念,使学生在课前进行学习。也可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图片、文字及音频等方式来进行教学,可使教学的趣味性增加,也可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帮助。

例如,在学习《秦统一中国》时,教师可给学生播放关于秦朝统一中国相关的电影预告片,使其对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可先找相关的历史人物的绘本,介绍故事封面与人物,使学生观察图片来预知故事情节。之后,可给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使学生进行解答,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之后明确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通过预习为正式学习建立基础。教师还可将课文与绘本结合起来,使学生结合图画来进行预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直观展现史料

考虑实物类史料难以在历史课堂中呈现,不仅会阻碍史料教学的顺利开展,也会影响史料教学的效果。对此,历史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实物史料转化为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初中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且好奇心较强,通过直观地史料,能激起他们的兴趣,还能使他们置身在历史情境中,对原始社会抽象模糊的概念也变得具体化和形象化了。

例如,在学习《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时,教师可借助图片史料为学生展现北京人复原头像,让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北京猿人的面部特征,并由此辨别与现代人体貌的差别。除了图片史料外,视频史料给学生的代入感会更强,如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中国通史》这一纪录片,这一纪录片的第 2 集详细地对北京人进行讲解,学生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会产生较强的代入感,有助于拉近学生与历史间的距离,进而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历史的认知水平。

三、结合学生不同个性,激发复习兴趣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基础知识掌握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初中历史课程复习中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复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提高复习质量。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复习课程的时候需要设计难度不同的复习任务,对于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掌握较强的学生,教师在设计复习内容的时候应提高难度。对于学习能力较差和基础知识掌握不足的学生教师应设计简单的复习任务,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复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设计难度不同的复习任务。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总结晚清时期面临的极大挑战和任务,同时深入研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而对于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简单的复习任务,比如可以要求他们整理晚清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通过这样的方式设计难度不同的复习任务,以此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复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复习热情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复习课程。

总而言之,当前社会发展速度和教学观念在不断地变更之中,给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历史学科在初中占据着颇为重要的教育地位,通过历史知识来培养初中生解释历史、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是颇有必要的。教师要让学生转化思维模式,用心去克服大量的历史学习障碍。教师要多创建特色课程,体现初中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优势,从根本上激活学生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历史知识学习和探究中,最终实现综合能力同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耿来章.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分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10):73-75.

[2] 朱强. 谈初中历史教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策略[J]. 学周刊,2023(2):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