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升初中体育教学优化策略
肖午超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大化镇初级中学校
在现阶段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更加强调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自身情况。体育与健康学科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技能,还需要规范学生的行为,这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具有一定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环节需要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成长规律,使用更多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学习热情的提升,使学生能够更多的融入到体育的学习中。
一、融入体育游戏,引导积极参与
积极参与是实现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关键,只有做到了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实现的途径之一就是将教学思想融入到体育游戏之中,让学生通过体育游戏体会出其中的道理,达到教学育人的目的。而大多体育游戏都是需要多人参与的,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一系列的方式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体育游戏中感受到初中体育课堂的魅力,让学生真真正正的喜欢上体育课,喜欢上体育运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锻炼身体,更有益于培养班级学生之间的感情,有益于学生内心的健康发展。
比如,以田径项目为例,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教学的方式,首先给学生讲授前期准备运动、注意事项等等理论课程。然后,给学生做了示范动作,让学生跟着一起学习。最后,采取游戏的方式帮助班级学生进行巩固,游戏方式是将全班学生分成人数相同的几组,采取接龙的方式,前一个学生说关于田径的某个姿势和注意事项,后一个学生快速做出动作或说出要点。一开始有些内向的学生参与度不高,害怕轮到自己提问和作答。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幽默诙谐的话语,使学生快速融入到小组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体育游戏的乐趣,也使得学生在欢声笑语中领略田径运动的知识,教师也因此完成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可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初中体育课程游戏化教学的顺利开展十分重要。
二、积极示范动作,强调注意事项
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的融合效率,教师应当积极示范相关体育运动动作,强调运动注意事项。这样一来,能够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运动姿势,运动姿势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身体健康以及运动效果。教师积极示范相关体育运动动作,能够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运动姿势,从而在运动时更加轻松、高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动作示范来提高学生兴趣,通过生动的示范和解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运动的意义,从而增加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教师一边示范动作一边强调注意事项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运动,对于预防身体损伤和提高身体素质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要积极示范相关体育运动动作,通过生动的示范和解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运动观念,同时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比如,以立定跳远项目为例,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具有一定的差异,如果盲目地进行立定跳跃运动,很有可能因为动作不规范、身体不协调等原因导致摔倒、受伤,影响学生的运动信心。因此,教师应当提前为学生演示立定跳远的规范动作,并在演示动作的过程中交代运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引导学生练习立定跳远之前,应当要求他们做好充足的热身训练,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要领,同时帮助他们提高安全运动意识,倡导健康运动理念。
三、根据学生特点,为学生找准角色
以篮球为例。篮球是一项团体运用,需要大家合作配合才能达到极致效果。在正规的比赛中,双方都分配 5 名运动员,其分别承担自己不同的角色,教师要分别分配好谁是负责得分的,谁是负责进攻的,谁是负责防守的,这些分配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让每个学生分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和职责,扬长避短,让每个人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给予学生针对性的训练技巧,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
例如,对于篮球运球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他做后卫训练,让他做一个有大局观的学生;对于身材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锻炼其进行中锋角色,对其进行篮板的技术训练,对于有些投球比较准确的学生,教师可以专门训练其做一个专业的投手,只负责投篮,专门训练其投篮的技术;对于进攻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负责前锋角色,主要训练他跳跃能力,提升自己的投篮能力。
总之,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教师需要利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带动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参与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针对性的调整策略,促进学生规范姿势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张 才 . 提 升 初 中 体 育 教 学 效 果 的 策 略 探 讨 [J]. 新 课 程 研究,2021,(18):121-122.
[2] 王庆勋. 创新体育教学活动 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效果[J]. 今天,2023,(11):0196-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