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项目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缪勇军

四川省仁寿实验中学

项目化教学是以项目为依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线索,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而言,该模式将学生置于真实的问题情境当中,通过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来推动学习进程。项目化教学注重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与灵活性,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着重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实践活动,兼具问题导向、跨学科性、合作学习以及教师指导等特性。通过开展项目化教学,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加深学习的深度,拓宽学习的广度,这一教学模式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分析课程内容,确定学习项目

项目化教学的核心在于将课程内容与实际项目相融合,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涵盖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软件应用、多媒体制作、网络基础等多方面内容。这些内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和实践性,为项目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教师需要深入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找出其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可以整合的知识点,进而确定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学习项目。学习项目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涵盖课程要求的关键知识和技能。

二、创设真实情境,导入学习项目

项目化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是导入学习项目的关键环节。教师应根据学习项目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与项目相关的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产生需求,从而主动投入到项目学习中。真实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讲述生活案例、展示实际问题、播放相关视频等方式实现。

在 “ 我的校园生活” 多媒体作品制作项目导入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真实情境:学校即将举办校园文化节,需要制作一批能够展示校园生活风采的多媒体作品用于宣传和展示,目前正面向全体学生征集优秀作品。教师播放了一段往届校园文化节的精彩视频,展示了以往学生制作的优秀多媒体作品,然后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的双手制作出精彩的多媒体作品,展示我们美丽的校园和丰富的校园生活呢?” 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项目的真实性和意义,激发了他们参与项目的积极性,顺利导入了 “ 我的校园生活” 多媒体作品制作项目。

三、细化项目内容,布置学习任务

一个完整的学习项目一般都有多个相互关联的子任务,细化项目内容、布置具体学习任务是保障项目化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教师要按照一定逻辑及步骤来对学习项目做分解,把复杂的项目转变为一系列容易、具体、可操作的子任务,各个子任务要明确特定的目标、要求以及完成时间,同时要考量任务相互之间的衔接及递进关系,使学生在完成子任务之际逐步积累知识与技能,最终实现项目的既定总目标。任务布置需具备一定的层次性与挑战性,以顺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渴望。就“ 我的校园生活” 多媒体作品制作项目而言,教师把它拆分成以下几个子任务后布置给学生:

1.校园素材收集与整理,需学生在一周内把校园内的照片、音频、视频等素材收集好,再对收集到的素材进行分类以及筛选,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素材的获取与整理办法。

2.图片处理,学生要用Photoshop 对所收集的照片实施裁剪、调色、加文字等处理,需在两周内做完,意在让学生掌握图片处理的基本操作技能。

3.音频编辑,采用 Audition 对校园音频素材进行剪辑、降低噪音、添加背景音乐等操作,需在一周内做完,进而提升学生的音频编辑水平。

4.视频剪辑,运用 Premiere 把处理好的图片、音频等素材组合成完整视频,然后添加转场、字幕等样式的效果,两周的时间里完成,使学生把握视频剪辑的技巧。

5.作品整合与展示,学生将各部分成果汇总成一个完整的多媒体作品,并在班级里开展展示与交流,于三天内做完。

如此一来,能够增强学生综合运用及表达能力,经由这些细化好的子任务,学生可以井然有序地开展项目学习,一步步朝着项目总目标前进。

综上所述,项目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同时也是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直接举措。广大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断转变思想与认识,革新教学方法,实现项目化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辉.项目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研究[J].华夏教师,2024,(33):114-116.DOI:10.16704/j.cnki.hxjs.2024.33.034.

[2] 魏 秀 明 . 初 中 信 息 技 术 项 目 化 教 学 探 析 [J]. 山 西 教 育 ( 教学),2023,(02):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