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于英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小学校 830000

传统单课时教学模式因过度强调知识点割裂,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数学思维发展受限。新课标倡导的大单元教学,以主题为纽带整合教学内容,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思维的连贯性,成为破解当前教学困境的有效路径。

1 主题统领重构单元,搭建知识整体框架

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单元教学范式转型面临结构性挑战。现行教材编排模式受章节切割影响,知识要素呈现零散分布状态,学科关键能力培养面临系统性障碍。实践层面发现,重构教学单元需确立核心概念锚点,使离散知识点形成网状联结。以"图形与几何"领域为例,围绕度量属性构建教学主线,将线段测量、平面区域测算与立体空间计量进行整合,突出"量化比较"的数学本质。这种设计路径有效揭示了数学概念的同构特性,促使学习者领悟测量工具发明的思维共性。 单元架构需兼顾学科知识谱系与认知发展轨迹的双向适配。例如在数值运算模块构建过程中,可建立"概念形成—规律发现—实践迁移"的三阶框架。初始阶段借助购物结算、土地分配等现实情境,引导理解四则运算的本质属性;进阶环节通过算式对比实验,归纳运算定律的普适特征;最终阶段创设工程预算、资源配置等复杂场景,培养数学模型建构能力。三个阶段既呈现梯度差异,又保持内在关联,逐步推进思维抽象化进程。 可视化工具的应用显现独特价值。统计模块教学中,确立"数据驱动决策"的核心命题,将信息采集、归类处理、图表呈现、结论推导等环节构建为树状认知地图。这种方法通过符号表征系统,使知识网络具象化,帮助学习者建立宏观认知图式。研究发现,当学生能够直观观察知识节点间的拓扑关系时,其概念整合效率提升显著,尤其在解决跨领域问题时表现出更强的迁移能力。当前课堂实践中,这种结构重塑策略已显现出突破传统线性教学范式的潜力。

2 问题驱动深度探究,培育数学思维品质

数学教学的转型强调思维品质的塑造优先于知识传递,大单元教学实践尤其凸显这一理念。实现目标的关键抓手在于问题驱动。教师需要针对选定单元主题,精心构思具有一定难度和启发性的核心问题,指引学生完整经历“ 观察—猜想—验证—结论” 的科学探索链条。以“ 分数的意义”单元为例,抛出“ 如何用分数表示不完整的物体?” 这一疑问,能够驱动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分割苹果或测量绳子等活动,在具体行动中体会部分与整体关联,由此抽象并归纳出分数概念的实质内涵。这种主动参与的探究过程有效点燃学习动机,更逐步锻炼严谨的逻辑推演能力。问题的创设需要考虑开放维度与梯度分层。开放性质疑天然容纳多种解法路径,例如“ 设计一个测量校园大树高度的方案” ,学生可能选择相似三角形原理,也可能依赖比例关系或其他策略,不同方案的呈现与交流极大开阔思维广度。分层性问题则致力于适应差异化的学习基础,在“ 小数的加减法” 单元中,设置“ 这样的基础运算,同时升级为“ 购物时如何快速计算总价?” 这类拓展应用,确保每位学习者立足于自身起点获得切实进步。探究走向深入必然依赖真实情境的稳固支撑。将数学原理嵌入生活实例成为必要选择,“ 超市购物” 、“ 家庭预算” 等场景的模拟便是有力工具,学生在其中真切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例如围绕“ 百分数” 概念的单元学习,模拟“ 商场打折” 的真实环境,要求学生计算不同折扣力度的实付金额,并对比分析何种优惠真正划算。置身于情境化的任务中,学习兴趣自然提升,更关键的是转化了能力,从理解书本知识跨越到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层面,完成“ 学数学” 向“ 用数学” 的实质性迁移。

3 多元评价贯穿全程,促进素养全面提升

传统教学评价过度依赖纸笔测试。全面反映学习过程存在困难。大单元教学要求不一样。评价体系必须是多元的。终结性评价被重视。过程性评价同样关键。知识掌握情况需要关注。思维发展水平属于评价对象。情感态度表现同样需要纳入视野。以“ 几何图形” 单元为例说明。期末考试不能是唯一。课堂观察能提供信息。空间想象能力通过观察被记录。小组讨论活动有作用。合作意识在此类活动中被评估出来。数学日记这种形式值得采用。学习体验通过日记得以了解。学生成长轨迹这样呈现更真实。评价主体问题需要扩宽。学生本人参与评价过程可行。家长参与评价也被鼓励。反思能力通过自评培养。“ 学习反思表” 是一种工具。单元学习收获困惑可记录于此。同伴之间的互评有效果。交流互鉴因此得到促进。“ 数学讲解员” 活动是个例子。学生互相评价讲解清晰度。逻辑性也是互评的对象。家长评价提供家庭视角。数学实践任务完成表现可被记录。教育合力需要多方形成。学生全面发展得到推动。评价反馈本身性质重要。指导性属于必需的属性。激励性同样不可或缺。教师行为需要改变。仅仅给出分数等级不够。具体描述才是关键。帮助学生明确改进方向是目的。考虑“ 数学建模” 单元的学生模型设计。反馈语句可以这样写:“ 你的模型考虑了多个变量,但未说明变量间的关系,建议补充文字说明” 。进步得到肯定是必要的。正向引导作用显著。“ 你在小组讨论中提出了创新性的解题思路,值得大家学习” 属于此类肯定。学生学习信心因此增强。持续探索的动力可能被激发。多元评价的作用就在这里。它贯穿于教学全程。学生素养提升得到促进。这种提升是全面的。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主题统领重构单元,学生能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问题驱动深度探究,能培育数学思维品质;多元评价贯穿全程,可促进素养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泽旭. 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式教学实践路径研究[J]. 甘肃教育研究, 2025, (13): 56-58.

[2]郑冰丽. 以“ 教学做合一”打造小学数学理趣课堂[J]. 华夏教师, 2025,(17): 52-54.

[3]李罗, 孔德宏, 张勇, 王喆. 边疆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研究——基于云南省小规模学校的调查[J]. 数学教育学报, 2025, 34 (03):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