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现状与挑战

作者

乔磊花 周东坡 孙小慧

河北美术学院 河北省新乐市 050700

一、民办高校党建政策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始终与国家政策紧密关联。2016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明确要求,民办学校党组织需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确保办学方向与党的教育方针一致。要将民办学校党的建设纳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强化指导督促和基础保障,不断提高民办学校党建工作整体水平。2021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进一步强调,民办学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些政策文件为党建工作提供了制度框架,也凸显了党建在民办高校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在此背景下,《新时代民办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机制研究》对这一主题展开研究,提出民办高校党组织应定位为“ 政治核心”而非“ 权力核心” ,需通过思想引领和制度创新实现功能嵌入。这一理论为分析党建与业务融合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强调党组织需在尊重民办高校治理特性的基础上,通过柔性化机制发挥作用。

二、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现状分析

(一)阶段性成效

民办高校党建情况从全国来看处于初级阶段,但党的组织体系正在逐步健全,党的组织地位与作用在高校中逐渐占领主导地位,各民办高校对党建工作重要性认识也越来越高,大多数民办高校能够结合学校的发展定位及学校特色进行党建工作探索,部分高校在党建工作发展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据网上调查数据显示 92% 的民办高校已设立党委,党组织覆盖率显著提升。部分高校如长春财经学院通过创建“ 党史之光” 实践育人基地,将党建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形成特色品牌。创建的“ 红色文化情景园” 等红色历史情景和 300 多米红色长廊,成为党建和思想政治育人基地和党史研究基地。以上成效表明,各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日趋规范和完善,其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正不断增强,在不断减小与公办院校差距以外,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办高校的稳定与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二)现存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与资源投入不足

民办高校“ 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与党组织政治核心地位存在张力。董事会倾向于市场化运作,而党组织需坚持公益性导向,这种治理结构差异导致党建工作易被边缘化。

部分民办高校举办者存在“ 党建虚置” 观念,基于学校建设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将资源集中于招生、硬件建设,导致党务机构“ 多部门合一” 、党政人员“ 多职务合一” 专职人员配备不足。据网上数据调查显示某民办高校甚至出现党组织负责人“ 光杆司令” 现象,党建经费未纳入预算。

2.组织体系与制度执行薄弱

多数民办高校为节约成本,减少开支,部分高校存在“ 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 合一问题,超过三分之一未健全基层党组织设置。半数以上高校未落实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的机制流于形式。党建经费不足、场地缺乏、人员兼职化等问题普遍存在。

3. 党员管理与队伍建设困境

民办高校用人制度自由性较强,一般采用合同聘任制的用工制度。这种工作上的不稳定性使得部分教职工存在“ 临时性” 观念。尤其新聘教师,只是将民办高校作为今后工作的跳板,一旦有合适的机会就选择离职。这样就导致高校合同聘任制“ 口袋党员” 、“ 地下党员” 现象普遍,党员发展质量参差不齐。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待遇偏低,职业发展通道不畅,影响党建工作专业化水平。

三、民办高校党建优化路径与对策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优化需要结合政策导向、现实需求和时代特征,通过系统化路径设计和精准化对策实施,破解当前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实践困境。

(一)强化政策落实,完善顶层设计

1. 明确党组织法定地位

严格落实《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等政策要求,通过修订学校章程明确党组织在决策、监督、执行各环节的权责,确保党组织在学校发展战略、重大改革、人事任免等事项中的前置审议权

2. 优化党组织隶属关系

针对民办高校党组织隶属关系复杂的问题,应按照 “ 属地管理为主、行业指导为辅” 原则,明确管理主体责任。同时,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加强组织、教育、民政等部门的联动,避免出现管理盲区。

(二)夯实组织基础,提升党建效能

1. 推进组织建设全覆盖

坚持“ 应建尽建” 原则,对党员人数不足的民办高校,通过联合组建、挂靠组建、选派党建督导专员等方式扩大覆盖。同时,在教学科研一线、学生公寓、实训基地等建立基层党组织,推动党建工作向基层延伸。

2. 选优配强党务干部队伍

推行“ 双带头人” 制度,选拔学科带头人或业务骨干担任基层党组织书记,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此外,建立党务干部培训体系,将党建业务纳入教师职称评聘、绩效考核,激发队伍活力。

(三)强化保障体系,激发内生动力

1. 完善经费与资源支持

建立党建专项经费保障机制,明确经费占比并纳入学校年度预算。要求将党建工作纳入学校注册登记、年检年审必查内容,考核结果与招生计划、补助资金挂钩,逆向促动学校投入。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共建等方式整合社会资源,如与企业共建党建实践基地,为党员教育提供平台。

2. 数字化赋能党建创新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构建智慧党建平台,实现党员管理、组织生活、学习教育的数字化转型。

(四)聚焦队伍建设,提升党建专业化水平

1. 实施党务干部能力提升工程

开展分层分类培训,针对党组织书记、支部委员、党员教师等不同群体设计培训课程。同时,建立校际交流机制,组织民办高校党务干部走出去参加培训,诚邀党建工作成效显著的高校领导莅临指导,分享先进经验。

2.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

创新党员教育形式,通过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实地研学等方式增强吸引力。针对流动党员,建立 “ 线上党支部” 和 “ 流动党员之家” ,利用微信群、学习强国等平台开展 “ 云端组织生活” 。

四、结论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在政策引领、制度创新、资源投入等多维度协同推进。尽管当前存在体制机制、资源约束等挑战,但通过优化治理结构、强化队伍建设、创新工作载体,完全能够实现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未来,需进一步细化政策执行标准,加强分类指导,推动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从“ 有形覆盖” 向“ 有效覆盖” 转变,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明志,陈英云.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质量提升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05)。

[2]马其南.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党建工作质量评价的回顾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2)。

[3]赵月,沈雨泽.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研究 [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 (03): 31-34.

[4]秦和.进一步推动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人民政协报[J].2023-5-17 (10).

2025 年度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 民办高校党建与就业创业教育“ 双螺旋” 发展研究— — 基于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 (课题编号:GXDJ2025B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