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式教学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陈坤
四川省仪陇中学校
1.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地理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传统的讲授式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而情境式教学通过模拟真实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构建知识体系。服务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区位选择涉及市场、交通、政策等多方面因素,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以“ 服务业的区位选择” 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情境式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 情境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情境式教学(Situated Learning)由莱夫(Lave)和温格(Wenger)提出,强调学习应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进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知识(Lave & Wenger, 1991)。其核心特征包括:
真实性:学习任务贴近现实,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互动性: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交流。
③ 探究性: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
在地理教学中,情境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如区位因素、空间分布等,并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学设计案例——《服务业的区位选择》
3.1 教学背景分析
3.1.1 课标要求
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本课对应"区域产业活动"中的"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内容要求。课标要求学生能够分析不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理解服务业区位的变化趋势。
3.1.2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区域认知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但对服务业区位选择的理解多停留在记忆层面,缺乏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前期问卷调查发现, 85% 的学生对参与式学习活动表现出浓厚兴趣。
3.1.3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依据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中服务业区位部分。教材内容较为理论化,需要通过情境创设加以拓展和深化。
3.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服务业的概念及分类。
理解影响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市场、交通、政策、集聚效应等)。
分析信息技术对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投资决策,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认识服务业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决策能力和经济思维。
3.3 教学流程设计
(1)情境导入——成立“ 班级投资集团”
教师创设情境:“ 现在咱们班的每位同学等额众筹,组建‘ 班级投资集团’ ,第一个项目是加盟肯德基。由于肯德基在中东部市场已趋饱和,集团决定在新疆拓展业务。”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明确投资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兴趣,增强课堂代入感。
(2)自主学习——服务业的基础知识学生阅读课本第71、73 页,回答以下问题:
1. 什么是服务业?可分为哪些类型?
2. 影响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教师点拨:
服务业是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产业,可分为商业性(如餐饮、物流)和非商业性(如公立学校、医院)。区位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集聚效应等。
(3)探究活动1——肯德基选址决策议题1:选择新疆的试点城市材料:新疆部分城市的人口规模与人均收入数据。
任务:
1. 若资金有限,优先选择哪两个城市?说明理由。(市场因素:人口规模、消费水平)
2. 如果只能选一个城市,如何决策?
学生讨论:多数学生会选择乌鲁木齐(人口多、消费水平高),教师引导分析克拉玛依(人均收入高)等城市的可能性。
议题2:乌鲁木齐的具体选址
材料:乌鲁木齐各区人口、政策(如头屯河区税收优惠)、交通情况。
任务:
1. 选择两个区开设门店,并说明理由。(如新市区人口密集,头屯河区政策支持)
2. 在头屯河区选择具体位置(A、B、C 三地),考虑交通便利性和集聚效应。
教师总结:商业选址需综合考虑市场、政策、地租、交通等因素。
(4)探究活动2——集聚效应的利弊分析材料:肯德基最终选址在万达广场(商业集聚区)。讨论问题:
1. 集聚效应对消费者和商家有哪些利弊?
2. 为何肯德基选择与购物中心合作?
学生回答:
利:降低消费者交通成本,商家共享基础设施。弊:同质化竞争加剧。
(5)探究活动3——信息技术对服务业的影响案例:成都小区内的肯德基(非传统商圈)。
讨论问题:
1. 这家肯德基如何盈利?(外卖配送、社区客群)
2. 你支持在小区开设肯德基吗?教师引导:信息技术(如外卖平台)使服务业的区位选择更灵活。
(6)课堂小结与拓展
总结: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课后探究:调查本地商业中心(如仪陇县星城广场),分析其区位因素。
4. 教学总结与反思
本文基于肯德基的扩张创设真实情境,围绕肯德基的选址进行了一系列“ 主题情境+问题” 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求知欲。课堂上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在层层递进的问题链中促进学生对区位理论的主动学习。引入空间尺度,理解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从而落实地理时空思维能力的培养。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升华,加深学生对餐饮产业发展瓶颈的认识。课后通过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不断深入对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在迁移应用中提高知识应用能力。本教学设计为当下教学改革中“ 教学进度” “ 教学质量” 等棘手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途径,培养了高中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5. 结论
情境式教学通过模拟真实问题,使地理知识更具实践性。本案例以“ 肯德基选址” 为主线,引导学生分析服务业的区位选择,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未来可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融合,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创新性。
参考文献
1. Lave, J., & Wenger, E. (1991). 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0).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 人民教育出版社.
3. 王民, 等. (2019). 地理教学设计与实施. 高等教育出版社.
4.董易安,施秋玮 . 指向思维培养的“ 问题链” 设计与优化[J]. 地理教育,2023(11):18-22.
5. 陈攀 . 高中地理课堂“ 问题链导学” 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J]. 高考,2023(5):13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