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究

作者

卢空

大冶市第三实验学校 435000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深入推进,核心素养已成为基础教育领域重要指导思想,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新挑战,小学数学是培养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关键学科,如何在核心素养引领下实现教学转型成为亟待解决问题。分层教学作为重视学生差异性教学方法,符合因材施教理念,能够满足各层次学生发展需求。文章立足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分层教学实施路径,希望能够构建适应现代教育需求新型教学模式,推动小学数学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分层教学实施基础

小学阶段分层不应简单依据学习成绩而需综合考量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等多维因素。小学数学课堂可依据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数学思维发展水平、问题解决能力、学习主动性等维度进行科学分层,有效分层教学需建立科学评价机制,通过诊断性评估获取学生起点水平信息,需构建动态调整机制,保证学生能够根据学习进展情况进行层级流动,需确保心理支持系统运行,避免学生因分层产生负面标签效应。

分层教学目标设定应遵循基础性与挑战性并重原则,基础层注重核心知识掌握与基本能力培养,中间层强调知识应用与思维拓展,提高层则侧重创新思维与综合实践能力。教学资源配置应跟进分层需求,包括不同难度练习材料、多元化学习工具及评价工具准备,课堂组织形式也需依据分层特点设计,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等模式促进各层次学生共同发展。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分层教学策略构建

核心素养导向下分层教学策略构建需围绕目标分层、内容分层、过程分层以及评价分层四维框架展开,目标分层应立足数学核心素养,区分基础目标、发展目标与拓展目标。基础目标强调数学基本概念理解与运算能力培养,确保全体学生达成,发展目标注重数学思维方法训练与简单应用能力提升,适合中等水平学生,拓展目标则侧重数学创新思维与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满足优秀学生需求。内容分层需依据螺旋式上升原则,设计不同难度层次教学内容,基础层内容应突出概念形成与基本技能训练,中间层内容增加应用情境与思维挑战,提高层则引入开放性问题与拓展性资料。过程分层要注重教学活动设计差异化,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比如可通过导学案分层设计为不同学生提供适配性学习指导或运用任务群教学,设置阶梯式难度问题链还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异质分组促进互助共进。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为例,教师应当实施分层教学策略,目标分层上基础层目标为理解倍概念本质,掌握基本倍数计算,发展层目标为应用倍数关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层目标为创造性运用倍数关系分析复杂情境问题。内容分层方面基础层学习内容主要围绕直观物体比较理解倍数关系,如通过摆小棒、画图等直观感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含义,发展层学习内容增加倍数应用情境,如小明身高 120厘米,比去年增长10 厘米,现在身高是去年几倍等情境问题,提高层学习内容则设计开放性探究任务,如寻找生活中倍数关系并创编应用题。过程分层上基础层学生采用具体形象教学法,通过操作活动建立倍数概念,发展层学生运用情境探究法,在真实情境中应用倍数关系,提高层学生则采用项目学习法完成倍数关系调查报告等拓展任务。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分层教学实践路径

课前精准诊断阶段教师需通过入学测评、单元前测、课堂观察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建立学情档案。基于诊断结果教师应当将学生划分为基础型、发展型、提高型三个层次并据此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课中分层实施环节,教师进行全班统一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然后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组织差异化学习活动。基础层学生可通过直观演示、步骤引导等方式掌握基本知识,发展层学生则通过问题探究、情境应用等形式深化理解,提高层学生可进行开放性探索与拓展性学习。教师需灵活采用大班授课+小组活动 +. 个别辅导模式,确保每位学生获得适切指导,课后延伸拓展阶段教师需设计分层作业与实践活动。基础层作业注重基本技能巩固,题量适中难度适宜,发展层作业增加思维挑战与应用题目,提高层作业则包含探究性问题与拓展性内容。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为例设计分层教学实践,课前精准诊断环节,教师通过前测确认学生对乘法基本概念理解程度与计算能力水平,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学生对乘法意义理解尚浅,计算准确性有待提高,发展层学生已掌握乘法基本计算但解决应用问题能力不足,提高层学生计算能力较强,具备初步应用能力与数学思维。课中分层实施阶段,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引入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主题,如一本故事书15 元,买3 本需多少钱,引导全班学生思考解决方法。组织差异化学习活动:基础层学生通过数学小棒摆一摆、算盘拨一拨等具体操作活动,理解计算原理,掌握竖式计算步骤并完成基础练习题,发展层学生在理解计算原理基础上,学习心算方法与估算技巧,解决文具店一盒彩笔 23 元,小明买了 2 盒,给售货员 50 元,应找回多少钱等应用问题。提高层学生则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规律,如观察 23×3=69 ,思考 23×6 等于多少,并尝试编制实际生活中应用问题。通过这种系统化分层教学实践,每位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身发展需求学习体验,实现最佳学习效果。

结论:科学合理分层教学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践中应注重分层标准科学性、分层策略多样性、分层实施灵活性三个关键要素。教师需建立动态分层机制避免学生固化分类,强化资源支持体系确保各层次学生获得适切指导,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提高分层教学实施能力。未来应进一步探索核心素养与分层教学深度融合路径,开发更具针对性教学资源,构建更加科学评价体系,为推动小学数学教育质量提升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 吴 姝 . 小 学 数 学 教 学 中 分 层 教 学 模 式 的 实 践 [J]. 天 津 教育,2025,(16):116-118.

[2]韩宝英.分层指导多元共育——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探讨[J].小学生(中旬刊),2025,(05):121-123.

[3]韩小虾.课堂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C]//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 2025 年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福建省漳州市名流学校;,2025:1204-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