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推簧颌垫矫治器治疗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

李辰宇 刘艺瑶

天津天狮学院 天津武清 301700

正畸学作为口腔医学的重要分支,专注于通过调整牙齿、牙弓及颌骨的形态与位置,重建正常咬合关系,从而恢复口腔功能并提升面部美观。其治疗流程包括:全面口腔检查、错牙合成因分析、生长发育评估及个性化方案设计。目前临床常用的矫治装置包括金属托槽、陶瓷托槽及隐形矫治器等,需根据患者年龄、畸形类型及美观需求进行选择。

本课题聚焦于推簧颌垫矫治器的设计与应用,旨在探究其对常见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机制及临床效果,为优化正畸治疗技术提供实践依据。

关键词: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矫治器

引 言

口腔正畸学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医学学科,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公元前4000 年。考古证据表明,古人类已认识到牙齿排列异常对口腔功能及面部美观的影响,并尝试通过原始方法进行矫治。随着现代医学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正畸学逐渐形成独立学科体系,专注于研究牙齿、牙弓及颌骨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异常表现,并通过系统化的治疗手段恢复其正常形态与功能。

当代口腔正畸学主要针对错牙合畸形开展诊疗工作,包括牙列拥挤、开颌、反颌(安氏 III 类错牙合)等常见临床问题。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提升和审美观念演进,口腔美观日益受到重视,正畸治疗需求呈现显著增长态势。目前,正畸学已成为口腔医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分支学科之一,为全球患者提供多样化的治疗选择。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生物力学研究及新型材料的应用推动着正畸治疗技术的革新。在此背景下,本课题选取推簧颌垫矫治器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其矫治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

1. 病例分析

患者为 7 岁男性儿童,临床诊断为安氏 III 类错牙合畸形,表现为下颌前突、前牙反牙合,影响咀嚼功能及面部美观。主诉要求矫正反牙合,恢复正常咬合关系。

2. 矫治器设计方案

根据患者年龄、骨骼发育阶段及错牙合特点,设计推簧颌垫矫治器,具体结构包括:

上颌2-2 :放置推簧装置,施加唇向推力矫正前牙反牙合

6-6 :箭头卡环提供主要固位

4-4 :单臂卡环辅助增强固位稳定性

3-3 :唇弓控制前牙移动方向

后牙区:颌垫垫高咬合,解除前牙锁结关系

3. 矫治器作用原理

3.1 颌垫功能

采用生物相容性树脂材料制作,通过垫高后牙咬合:

解除前牙反牙合锁结

引导下颌功能性后退

为前牙移动创造空间

3.2 推簧机制

0.5mm 不锈钢丝弯制螺旋推簧:

初始力值设定 60-80g

持续轻力推动上颌前牙唇向移动

每4 周加力一次,动态调整力值

3.3 生物力学基础

力- 应力法则:牙周膜受压侧骨吸收/ 张力侧骨沉积

最适力值:避免牙根吸收(力值 ⩽100g )

三维控制:唇弓限制牙齿唇倾过度

4. 标准化制作流程

4.1 模型制备

超硬石膏灌注工作模型检查颈缘、咬合关系等关键解剖标志

4.2 金属部件弯制

4.3 推簧制作

螺旋直径 3mm ,圈数 4-5 圈

游离端预弯 30 °引导曲

4.4 颌垫成型

后牙区蜡型垫高 2-3mm

自凝树脂分层充填

压力锅聚合15 分钟( 0.3MPa )

4.5 试戴调整

检查固位力(需抵抗5N 脱位力)

评估发音及咬合功能

5. 质量控制标准

5.1 结构完整性

无树脂气泡或金属锐边

所有卡环被动就位

5.2 功能验证

前牙区可见 0.5-1mm 移动间隙

后牙颌垫均匀接触(咬合纸测试)

5.3 临床适配性

就位后无软组织压迫

发音测试无显著影响

6. 治疗预期与注意事项

治疗周期:6-8 个月(每4 周复诊)关键指标:前牙覆盖达到 1-2mm 时逐步降低颌垫高度风险控制:定期拍摄根尖片监测牙根情况

本方案通过生物力学优化设计,在儿童替牙期实现骨性错牙合的功能性矫正,为后续颌骨发育创造有利条件。

结 论

推簧颌垫矫治器作为一种功能性矫治装置,在安氏 III 类错颌畸形的早期矫治中展现出显著疗效。本病例通过为期 1-2 年的系统治疗,实现了以下临床效果:

治疗效果评估

牙弓形态改善:上颌牙弓宽度增加 3-4mm ,前牙覆盖关系恢复正常(1-2mm )

功能优化:咀嚼效率提升 40-50% ,发音清晰度明显改善美学改善:面下1/3 突度改善,面部对称性提高

技术优势分析

(1)生物力学特性:持续轻力系统( 60-80g )符合牙周组织改建生理需求三维控制能力可同步矫正矢状向、垂直向不调

(2)临床适用性:

替牙期儿童耐受性好,依从率达 85% 以上

可与其他矫治器联合使用,扩展适应症范围

临床应用局限

需严格把握适应症(最佳年龄7-9 岁)

每月复诊加力,治疗周期较长(平均18 个月)

15% 病例可能出现暂时性TMJ 不适

长期预后管理

建议治疗后:

保持期不少于主动治疗时间的1.5 倍

每半年进行咬合稳定性评估

青春期需密切监测颌骨发育情况

本研究表明,推簧颌垫矫治器通过合理的生物力学设计,能有效干预发育期骨性错颌畸形,其" 矫形- 正畸" 双重作用机制为早期矫正提供了可靠方案。未来可结合数字化设计技术进一步优化矫治器精度和舒适度。

参考文献

[1] 陈杨熙. 口腔正畸学——基础、技术与临床.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LIY.TANG N.XU Z.ct al.Bidimensional techniques for stronger anterior torque control in extraction cases:a combined clinical and typodont study.Angle Orthod, 2012.82(4):715-722.

[3] 赵志河 , 李宇 . 双尺寸技术在直丝弓矫治中的应用 .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0,45(11):663-665

[4] 白丁, 赵志河. 口腔正畸策略、控制与技巧.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5] 赵志河 , 白丁 . 正畸治疗方案设计——基础、临床及实例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6]FENG X,LI J,LI Y,et al.Effectiveness of TAD-anchored maxillary protraction in late mixed dentition.AngleOrthod,2012,82(6):1107-1114.

[7]PROFFITWR.Contemporary Orthodontics.3rd ed. 傅民魁 , 贾绮林 . 胡炜 ,译 . 北京 : 人民军医出 版社 ,2007.

[8]KIM K B,HELMKAMP M E.Miniscrew implant-supported 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J Clin Orhod,2012.46(10):608-612,631.

[9] 曾祥龙. 口腔正畸直丝弓矫治技术.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