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游玉琼
重庆市垫江第三中学校 408300
一、双减政策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
“双减”政策作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对高中语文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政策明确要求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一导向直接促使语文教学必须从传统的应试模式向素质教育转变。在阅读教学方面,过去以考试为导向的碎片化、功利性阅读训练已不再适应新的教育要求,教师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政策实施后,语文课堂教学时间相对压缩,但教学要求并未降低,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设计。同时," 双减 " 强调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这意味着语文教师需要在校内完成更高质量的教学任务。这种变化既带来了挑战,也为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契机,促使教师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学内容方面,过分依赖教材和考试范围,缺乏拓展性和时代性,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方法上,仍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互动性和参与度不足。评价体系单一,过分注重结果性评价,忽视阅读过程和能力培养。
这些问题导致学生阅读面狭窄,思维发展受限,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培养不足。在 " 双减 " 背景下,这些问题更加凸显,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求。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成因,既有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也有教师教学理念更新滞后的因素,还包括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等原因。
三、双减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
教学理念转变是创新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应从 " 知识传授 " 转向 " 素养培养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 " 以学生为中心 " 的教学观,尊重学生阅读体验和个性化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要确立" 终身阅读" 的理念,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选择应当突破教材局限,构建"1+X" 阅读体系。以课文为核心,拓展相关主题、作者或体裁的优秀作品。注重经典性与时代性结合,既保留传统文化精髓,又引入反映当代社会发展的优质文本。根据不同学生特点,提供分层、分类的阅读材料,满足个性化需求。
教学方法创新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关键。可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推广群文阅读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数字阅读平台、多媒体资源等,丰富教学形式。开展项目式学习,将阅读与写作、表达等能力培养有机结合。
四、教学实践案例与效果评估
某高中语文组在 " 双减 " 背景下实施了阅读教学改革实践。他们开发了" 主题式群文阅读" 课程,围绕" 家国情怀"" 科技与人文" 等主题,整合教材内外资源,设计系列阅读活动。采用 " 课前自主阅读 - 课中深度研讨- 课后拓展延伸" 的教学模式,显著提高了课堂效率。
实践表明,经过一学期的改革,学生阅读兴趣明显提升,课外阅读量平均增加 3 5 % 。在阅读能力方面, 8 5 % 的学生表示分析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得到增强。教师反馈课堂参与度提高,教学负担相对减轻,实现了 " 减量提质 " 的目标。这一案例证明,科学设计的阅读教学改革能在 " 双减 "背景下取得显著成效。
五、结论与展望
“双减”政策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契机。通过转变教学理念、优化内容选择、创新教学方法和完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未来阅读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探索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更加科学、系统的阅读教学体系。教师专业发展、家校协同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共同推进语文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