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班主任促进家校协同的实践路径

作者

张蒙琦

长春博硕学校 130031

引言:

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单一的学校教育已难以满足学生全面成长需求,家校协同作为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环境的有效措施,成为基础教育阶段重点。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承载语言文字教学与文化传承、素养培养任务,教学效果提升离不开家庭参与,班主任是班级管理与语文教学组织者,也是学校与家庭、家校协同的连接点。现有部分班主任开展家校协同工作时,沟通方式单一、协同内容与语文教学相脱离、家长参与度不高,影响协同成效,探寻符合小学语文教学规律的家校协同实践路径,对于破解家校协同现实难题,提升育人成效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多元沟通平台,强化家校协同基础

沟通是家校协同的前提,沟通渠道通畅高效,家校才能掌握学生的动态,协同工作才会有基础。小学语文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家长的需求,搭建沟通的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一)构建常规化沟通渠道

常规化的沟通渠道是家校日常联系的基础,能够保证家校的沟通是长期且稳定的。班主任可以通过定期召开线上或线下的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每个阶段语文学习的重难点和整体的学习情况。在教授记叙文写作这一单元的教学时,向家长介绍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掌握记叙文六要素,让学生能够写出有结构、有内容的文章,同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存在内容空洞、细节不具体等现象,同时给予家长在家中的辅导建议,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小事,作为写作素材。利用班级的微信群或 QQ 群,定期分享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情况,分享学生的作业完成度和各科目的测验成绩等情况,对有进步的学生,可以在群里公开表扬,对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则采用私信的方式单独交流,共同制定辅导计划。

(二)开展个性化沟通活动

个性化沟通增强针对性,满足不同家庭需求。班主任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和家庭实际情况,进行家访活动,尤其是对于基础薄弱、习惯不好、家庭有特殊情况的学生。走访一个作业拖欠的学生家庭,发现学生没有固定的学习区域,家长也没有时间监督,班主任可以与家长协商划出一个学习区域,提出每天抽出半小时陪学生完成语文作业的建议,制定一个作业时间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每学期还可以举办一次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语文课堂,观看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表现,让家长更直观地了解语文的教学情况,促使今后更好地进行家校协同[1]。

二、依托语文教学内容,设计家校协同活动

家校协同活动让家长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把语文课堂带到家庭里。班主任挖掘教学资源,联系单元主题目标,规划符合语文教学的协同活动。

(一)开展阅读类家校协同活动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班主任可以围绕阅读单元开展活动。教学《草虫的村落》时,布置“亲子共读”任务,家长与学生共同阅读课文,并进行讨论,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此外,还推荐共读《昆虫记》,并鼓励家长带学生观察真实的昆虫,一起完成“昆虫观察日记”,由学生记录观察到的内容,家长帮助整理文字。活动结束后,把优秀的日记在班级进行展示,并且开展读书分享会,邀请家长一起参加,让学生分享阅读的收获,家长交流陪伴的感受,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二)组织写作类家校协同活动

写作是语文教学重难点,班主任可结合写作单元设计活动。如教学“记一次家务劳动”时,布置“我帮家长做家务”任务,学生可做打扫卫生、洗碗之类的家务活,家长拍照记录并且引导学生观察细节。之后,学生根据这些生活体验写成记叙文,家长帮忙修改错别字和病句。班主任批阅后,挑选优秀的作文公布出来,针对学生表现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给予反馈。举办“家庭作文大赛”,指定“我的家庭趣事”等题目,学生在家长的指引下写作,班主任和家长代表一起评审,为获奖的学生颁奖,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及家长的参与热情[2]。

三、构建家校协同保障机制以提升工作实效

完善的保障机制可以规范协同流程,解决现实问题。班主任需要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明确家校职责的协同机制,使协同工作不断推进。

(一)制定家校协同公约

公约是协同工作的依据,由班主任组织家长和学生一起制定,明确各方责任。班主任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一些辅导方面的建议;家长要配合老师开展教学工作,帮助检查作业,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学生要积极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参与到协同活动中来。公约定好以后,需由家长和学生签字,班主任定时检查落实情况,对遵守公约的同学给予表扬,对未遵守的则进行沟通引导。

(二)建立家校协同反馈机制

反馈机制可以及时对协同方式进行修正。班主任可以在每学期中期、期末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家长对交流方式、协同活动的满意情况以及参与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等。如果有的家长觉得活动形式单一,可加入不同样式的阅读、写作活动。每学期举办座谈会,让家长代表谈谈实际情况,提出问题,根据反馈修正协同的方式,提升协同工作质量。

四、结论

小学语文班主任促进家校协同要从搭建沟通平台、设计协同活动、建立保障机制三个方面去尝试,结合教学特点和班级实际寻找路径。多种沟通方式夯实协同基础,教学相关活动增添学习乐趣,保障机制增强协同效果。未来,班主任要不断总结经验,更新协同模式,强化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龙进 . 家校合作在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中的作用 [J]. 教育观察 ,2024,13(11):123-126.

[2] 燕 巧 玲 . 家 校 合 作 助 力 小 学 语 文 教 学 [J]. 品 位·经 典 ,2022,(09):98-100+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