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化技术在口腔全瓷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

康新笛 崔洁

天津天狮学院 天津武清 301700

键词:CAD/CAM 技术;二氧化锆全瓷冠;数字化口腔修复;边缘适合性;生物相容性

引言

口腔健康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困扰,其中龋病是导致牙体缺损的首要原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5-44 岁人群中牙体缺损患病率高达89.4%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各类固定修复体中,传统金属全冠以其卓越的机械性能保持着最长的临床使用寿命(10 年存活率可达 85-95% )。然而,其金属色泽暴露的美学缺陷限制了在前牙区的应用。随着齿科材料的创新发展,以氧化锆为代表的全瓷修复技术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数字化技术的引入为口腔修复领域带来了革命性变革。CAD/CAM 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全瓷冠修复的精度(边缘间隙≤ 50μm )和效率(制作时间缩短 40% )得到显著提升。系统评价显示,数字化全瓷修复体的 5 年成功率可达 92.3% ,显著高于传统制作工艺( 84.7% )。更重要的是,数字化工作流程实现了修复体制作的标准化和精准化,推动口腔修复治疗模式从经验依赖型向数据驱动型的转变。本研究旨在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全瓷冠修复中的应用价值,通过临床病例分析和技术流程优化,为提升修复质量和效率提供循证依据。

1 病例分析介绍

1.1 患者情况分析

患者左下磨牙两周前根管治疗后要求冠修复,现无明显不适。否认境外及国内新冠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及与相关人员接触史。否认聚集性发病史。否认发热、干咳、鼻塞、流涕、咽痛等呼吸道症状,否认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否认乏力、肌痛、结膜炎、嗅觉味觉减退等其他症状。

既往体健,否认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全身系统性疾病史,否认与牙科相关的过敏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1.2 修复体设计方案确定

患者因对其美观要求较高,所以选择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

2 工作模型的制作与完成

采用一般灌注法灌注好石膏模型,将模型修整成马蹄形,并标记出代型钉孔的位置,将工作模型置于打孔机上打孔形成所需的孔,用气枪吹净孔内的粉末,用 502 粘固代型钉并套入配套的塑料钉鞘。其次灌注模型底座,加入模型底座之后用 0.2mm 的 U 形石膏分离锯切割代型,将制作好的左下第一磨牙的可卸式工作模型进行修整。确定边缘区的位置,用钻头修整掉左下第一磨牙模型上多余的石膏,最后用红色笔标记出边缘线的位置。

3 上 架

根据患者咬合记录定咬合之后上 架。打开简单 架,把上下颌石膏模型置于 架颌体间上下、前后、左右居中的位置,用石膏先将下颌模型固定在下颌体上,待石膏初步凝固后,复位 架上颌体并用石膏把上颌模型与 架上颌体进行固定,保证其顶部与上颌架体间紧密接触。上 架前检查 架的完整性及稳定性,调拌石膏不宜调拌过稀。

4 CAD/CAM 设计的制作与完成

4.1 模型扫描

打开扫描仪,将电脑与扫描仪连接,点击软件,进入扫描软件主界面,将模型底座固定在扫描底座,首先进行工作模型的粗扫,然后对工作区的基牙、邻牙、颈缘线及组织面进行精细扫描。根据软件提示,将对颌模型稳定的固定到扫描底座,先对整个牙弓进行粗扫,再精细扫描与工作侧相对应的区域,获得清晰地对颌模型。然后开始扫描单个代型,根据软件提示将代型的唇、颊侧朝向接口板弓形的前端并且固定进行扫描。其次软件会提示将上下颌模型固定放入工作仓,开始扫描,扫描将会获得粗略的影像,随之,软件会提示合并扫描图像得到咬合关系,最后选择工具修剪掉多余的部分,保存数据进行下一步设计。

4.2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CAD 可通过辅助软件自动确认出就位道,以保证修复体的顺利就位。之后用一个“红铅笔”模拟手绘将边缘标记出来,仔细检查“红铅笔”画线所默认的边界是否正确,通过手调进行必要的修改。确定间隙涂料,一般间隙涂料的厚度为 0.02mm 。然后对修复体进行重塑设计出二氧化锆基底内冠,根据患者咬合情况,为后续瓷堆塑预留咬合空间,一般内冠基底的厚度为 0.5mm

4.3 计算机辅助加工 (CAM) 和烧结

选择二氧化锆材料及颜色用测量功能进行预览快速可靠读取修复体数据,计算机将数据传到数控铣床,其再根据编程指令使工件获得规定的几何形状和加工方法。切削出来后用车针磨除掉连接杆后进行烧结。

5 上瓷

5.1 内冠基底的预处理

对二氧化锆内冠基底进行打磨,对基底的厚度、形态进行调整,内冠厚度一般要求磨除到 0.5mm 。为堆瓷预留足够的空间,之后对其进行喷砂,清洁表面,加强瓷粉结合强度。

5.2 瓷堆塑

对喷砂后的内冠进行染色之后用牙本质瓷恢复左下第一磨牙的外形,左下第一磨牙颊面略似梯形,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颊侧外形高点在颈1/3,舌侧稍圆突,外形高点在舌中 1/3,近远中面接触区均在 1/3,颊侧牙尖大小比例2 :2:1,舌侧牙尖大小比例1:1,然后用回切刀回切外展隙、唇面、舌面及 面,并在冠的发育沟处刻上浅“V”字沟,用毛笔抹平沟底,修整出自然的指状结构。其次涂塑牙釉质瓷,用少量的釉质瓷朝颈部方向,在牙本质瓷上涂塑,用牙釉质瓷涂塑后的牙冠与最后要完成的牙冠等大或稍小。

5.3 烧结

将内冠内瓷粉处理干净后进行烧结,形成二氧化锆全瓷冠雏形。

6 二氧化锆全瓷冠的形态修整和上釉完成

6.1 就位

检查底冠有无瓷粉附着,清除冠内杂志,使其能顺利就位,根据代型修整时的边缘线用蓝色抛光轮修整冠的薄厚与长短,使其与石膏模型边缘无台阶,密合。确保良好后进行下一步。对临接关系进行调磨,以一张咬合纸可有阻力地通过邻接点而不被破坏为原则,使邻接处于良好的面接触。然后根据 架确定的咬合关系来调磨咬合,以无咬合高点为原则,最终达到正中、前伸、侧方无咬合高点和干扰,在研磨时注意对舌隆突、牙尖、边缘嵴的保留,避免破坏冠的大致形态。

6.2 形态的修整

调整牙冠各轴面及 面的大体形态,调整好外展隙、邻间隙及颈缘的大小及形态,增强立体感并未后续形态的调整打好基础。根据邻牙或同名牙恢复各轴面外形高点及丰满度。收敛边缘嵴,确定左下磨牙牙尖分界,确保大致形态不被破坏,保证邻牙间无明显间隙,修整出发育嵴、窝沟等解剖剖结构。最后用精细车石进行细磨,形成表面的结构纹理及特殊形态,确保其能得到良好的釉面。

6.3 上釉抛光完成

确定修复体是否有需修补的地方,可利用低温瓷进行修整细微之处,然后对其进行染色,上釉。修整完后用白色抛光轮进行抛光,增加其亮度,保证光泽度。

6.4 全瓷冠修复体制作完成

质检部检查修复体是否制作完成。检查邻接、咬合关系是否良好,边缘是否密合,固位是否良好,确保无误可消毒出货。

结论

CAD/CAM 二氧化锆修复技术代表了当代口腔修复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临床应用已从后牙区功能修复扩展至前牙美学修复领域。本研究通过系统分析表明该技术优势显著,随着材料科学和数字技术的协同发展,CAD/CAM 二氧化锆修复技术将持续推动口腔修复向精准化、智能化、美学化方向迈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修复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Petersen P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policy for improvement of oral health[J]. Int Dent J, 2008.

[2] 张志愿 . 口腔修复学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20.

[3]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R]. 2018.

[4] Burke FJ, et al. Restoration of the worn dentition[J]. Br Dent J,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