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华优秀典籍维译及研究现状

作者

麦提亚森·多来提尼亚孜 玉旺娇

西北民族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学部 甘肃兰州 730030

引言

中华典籍是古代或历史文献的统称,它的思想内涵丰富而深刻。它们融汇了多种思想流派的精华,如儒、道、法、墨等。这些思想流派各自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价值观念,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同时,这些典籍也蕴含了对人性、社会、宇宙等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思考,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精神财富。研究中华典籍翻译,对推动中华典籍维吾尔语翻译事业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意义重大。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文献计量分析,系统梳理中华典籍维吾尔语翻译研究从初步探索到系统化研究的发展脉络,揭示其年度发文趋势、核心研究主题、学者合作网络及机构分布特征。

一、中华优秀典籍维译精品概况

中华典籍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集合,堪称一座蕴藏深厚的文化宝库。它广泛涵盖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重要见证与核心载体。近年来,中华典籍的维译本研究成果丰硕,众多经典著作以维吾尔语形式呈现,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诗歌领域,成果斐然。张新泰主编、巴力江·孜帕尔翻译的《李白诗·精读》由多家出版社出版。该译本以维吾尔语译介李白诗歌,为读者搭建起理解李白诗歌的桥梁。读者借此能深入领略李白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对诗歌美学与文化内涵的鉴赏能力。张新泰主编、伊明·艾合买提翻译的《杜甫诗·精读》同样由多家出版社出版。杜甫诗歌以深刻社会洞察、真挚情感表达和高超艺术技巧闻名,此译本对提升读者文学素养、推动相关学术研究意义重大。此外,廉东星主编、阿力木江·阿扎提编译的《唐诗三百首》维吾尔语译本(分两卷)由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这一译本采用双语对照形式,生动展现唐诗魅力与意境,对中华文化传承意义非凡,还在教育普及和文学翻译事业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儒家经典方面,也有诸多佳作。张新泰主编、艾合买提·哈斯木翻译的《孔子家语·精读》由多家出版社出版。此书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思想,涉及政治、哲学、伦理等领域,是研究儒家文化的重要资料。译本通俗易懂,助读者理解孔子思想精髓,展现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同样由张新泰主编、马合木提·买买提翻译的《礼记·精读》也由多家出版社出版。《礼记》集政治、哲学、伦理、文学于一体,其维吾尔语译本在教育普及与文化传承方面作用显著。它增进读者对儒家文化及传统礼仪的理解认同,还可作为教材推动知识传播与文化创新。

宋词领域,清代上疆村民编选的《宋词三百首》,经赵晓兰、赵祖坤评注、穆合塔尔·买合苏提翻译为维吾尔语(两卷本),由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这部经典宋词选集底蕴深厚、影响广泛,其维吾尔语译本进一步丰富了文学宝库,让更多读者领略到宋词的独特韵味。

在古代历史文化研究资料方面,张新泰主编、玛依努尔·阿吉亚克甫翻译的《山海经·精读》由多家出版社出版。《山海经》是古代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其维吾尔语译本在文化传承、语言文学发展、教育学术研究等方面作用显著,弘扬了中华文化,丰富了维吾尔语词汇库。

哲学经典领域,迪丽拜尔·阿不都热依木与努尔古丽·艾依提合作翻译的维吾尔语版《道德经》(含《道经》《德经》两部分)于 2013 年由喀什维吾尔文出版社首次出版。这部哲学经典的翻译,帮助读者深入理解“道法自然”等中华文化精髓,拓展了学术研究维度,是展现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实践成果。

在历史文献领域,由张新泰主编、艾合买提·哈斯木负责翻译的《国语·精读》一书,由多家出版机构相继推出。《国语》蕴含着颇为丰富的史料与文学价值,其译本为读者深入了解先秦时期的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情况提供了具有参考意义的资料,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总之,这些中华典籍的维吾尔语译本,为读者开启了深入认识中华文化的通道,在文化传承、教育普及、学术研究等多个关键领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中华优秀典籍维译研究多维度分析

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通过关键词搜集研究成果,对中华典籍维译研究现状展开多方面分析:从年度发文量看,该领域始于 2000 年,分为起步探索期(2000 -2007 年)、稳步增长期(2009 年后)和成果爆发期(2016 年进入高峰,2021 年达年度峰值),整体呈阶梯式上升趋势;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显示,2000 - 2024 年典籍翻译研究高频聚焦具体翻译实践,如“译文”“红楼梦”等,理论类关键词引用少,研究偏重实用翻译分析,理论深度探索待拓展;作者合作网络中,核心作者以高校教授及科研机构学者为主,杨德明、昌吉学院海滨合作尤为活跃,形成核心学者引领、多位研究者协同的学术合作生态;资源类型分布上,硕士学位论文占比 71.82% ,是核心成果产出形式,期刊论文占比28.18% 为补充载体,二者构建了以学位论文为驱动、期刊为延展的研究成果链条;学科分布呈现跨学科融合趋势,中国语言文字学科贡献 91.82% 文献,文艺理论领域贡献 77.27% 成果,凸显翻译研究对语言本体分析与文学美学阐释的双重依赖;文献来源分布中,新疆师范大学占比最高( 26.36% ),喀什大学次之( 18.18% ),、新疆大学与中央民族大学等也提供补充性研究资源;机构分布上,喀什大学与新疆师范大学并列为核心研究机构(占比29.09% ),、中央民族大学及新疆大学等也有贡献,形成以新疆本地高校为主体、多民族院校协同参与的研究格局。

三、中华优秀典籍维译与理论研究

“中国知网”数据筛选显示,典籍翻译研究积极借鉴国外多种翻译理论,围绕理论深入探索,成果丰硕。

功能对等理论不追求形式对等,而是追求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阅读反应相似,实现功能层面的对等,涵盖信息传达、风格保持、语言规范及读者反应一致四个方面。基于此理论,吐拉尼克孜·吾斯曼细致分析《水浒传》中食物名称的维译,探讨如何在保留文化特色的同时,让读者有类似中文读者的认知。古丽努尔·吾不力卡斯木专注《西游记》敬词维译,研究不同语境下的翻译策略,平衡信息传递与文化尊重。拜乐深入探讨《水浒传》“恐惧”情感隐喻的维译,分析如何传达抽象情感的隐喻表达,助读者理解原文情感。

目的论由德国翻译理论家弗米尔和赖斯创立,将“行为理论”引入翻译领域,认为翻译是跨文化交际行为,目的决定方法与策略,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古丽沙娜提·买买提吐尔干以目的论指导《论语》维译研究,依据目的确定策略,确保译文准确传达思想且符合读者阅读习惯。徐文婷从目的论视角探讨《红楼梦》维译策略,思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有效沟通,让读者领略其艺术魅力。

关联理论聚焦语言交际的交际和认知,认为翻译是对原语信息解释的动态明示 - 推理过程。卿萍从关联理论视角研究《红楼梦》维译本中隐喻翻译,分析译者如何寻找最佳关联,助读者理解原文隐喻意图。刘燕基于关联理论分析《红楼梦》社会文化负载词的维译,探讨

如何处理这些词汇,让读者准确把握意义。

文化翻译理论由多学科结合而成,与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相关。姑丽爱热穆·依布拉音运用该理论研究《水浒传》汉译维文本中熟语翻译,考虑文化因素,寻找合适翻译方式。景治强、胡毅从文化翻译学视角探讨《三国演义》维译本中官职名称翻译,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官职差异的体现。

多元系统理论结合多种现实因素建立系统理论,有助于理解翻译现象等复杂系统。热依汉古丽·图尔迪以《红楼梦》维文译本为对象,探讨多元系统理论在汉维翻译中的应用,分析翻译行为在不同文化系统中的互动与影响。

文化图式理论是内容图式理论的分支,指与文化背景有关的知识框架,在翻译等领域应用广泛。王文敏结合文化图式理论和数学统计法,研究《红楼梦》维译本中的典故翻译,通过数据统计和文化图式分析,探索有效翻译方法。

认知翻译学倡导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结合,建立兼具科学性与人文性的认知翻译学。陈娜运用认知翻译学理论分析《红楼梦》维译本,仇玉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红楼梦》中“心”的隐喻维译,从认知层面揭示翻译思维活动。

语境在言语交际中对理解话语意义起关键作用。曹皓洁探讨《红楼梦》中称谓语的维译问题,考虑不同语境下称谓语的恰当翻译,为文学作品翻译和维吾尔语研究提供参考。马永芳的研究证实语境对语言选择的制约作用,肯定语境顺应论在古典小说翻译中的可行性和指导性。

等效翻译理论强调译文与原文在效果上的对等以及接受者的反应。袁浩翔以等效翻译理论为视角,研究《红楼梦》中生态文化负载词的维译,分析翻译策略和方法,观察文化内涵转换情况,力求实现效果对等。

归化异化翻译策略中,归化以读者及目标语为中心,异化以源语文化为归宿,二者对立统一。朱春雨探讨《红楼梦》中菜肴名称的维吾尔语翻译,提出归化与异化策略,分析饮食文化差异,权衡保留源语文化特色与适应目标语读者需求。

美学翻译理论方面,刘宓庆先生提出翻译审美客体的审美构成分为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李步青、热孜完古丽·马合木提从美学视角研究《水浒传》诗歌的维译,探讨审美再现和翻译方法,力求展现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总体来看,典籍维吾尔语翻译研究积极借鉴国际翻译理论,形成多元理论视角交叉应用的学术态势。研究覆盖《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经典文本,注重翻译实践与理论融合。不过,当前研究存在重策略分析、轻系统理论建构的问题。未来研究应强化系统理论建构,深入探究理论内涵,把策略分析与理论建构紧密结合,以此提升研究质量与水平,推动该领域持续发展。

结语

本文聚焦于中华优秀典籍的维吾尔语翻译领域开展初步探究,较为系统地梳理了该领域当前的研究现状与主要成果。所精选的研究成果为该领域注入了新颖的视角与方法,有力地促使研究者反思传统翻译观念所存在的局限性。在成果归类上,本研究从国外翻译理论视角切入,对翻译实践进行理论层面的总结与提炼;通过对研究现状的深入细致分析,揭示出该领域的活跃程度以及研究重点聚焦的方向。然而,目前的研究存在过度侧重翻译策略分析,而忽视系统理论体系构建的显著不足。未来,有必要着重强化理论建构工作,以推动该研究领域实现持续、深入的发展。需要说明的是,鉴于数据收集渠道、统计方法以及研究样本选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上述呈现的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在此,诚挚地恳请各位学者予以海涵与理解。

参考文献

[1] 曹皓洁. 语境视角下《红楼梦》中称谓语的维译研究[D]. 新疆师范大学,2021

[2] 卿萍. 关联理论视角下《红楼梦》维译本中隐喻的翻译[D]. 喀什师范学院,201

[3] 陈娜. 认知翻译学视角下《红楼梦》维译本的研究[D]. 喀什大学,2023

[4] 张新泰主编, 巴力江·孜帕尔译《李白诗》精读(汉文、维吾尔文对照版)[M]. 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20

[5] 张新泰主编, 伊明·艾合买提译.《杜甫诗》精读(汉文、维吾尔文对照版)[M]. 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20

[6] 张新泰主编, 马合木提·买买提译.《礼记诗》精读(汉文、维吾尔文对照版)[M]. 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20

[7]( 清) 上疆村民编选, 赵晓兰,赵祖堃评注,穆合塔尔·买合苏提译. 宋词三百首.(1) :[ 维吾尔文][M]. 新疆: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21

[8] 廉东星编, 阿力木江·阿扎提编译. 唐诗三百首(汉文、维吾尔文对照版)[M]. 新疆: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21

[9] 张新泰主编, 艾合买提·哈斯木译.《国语》精读(汉文、维吾尔文对照版)[M]. 新疆: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21

[10] 吐拉尼克孜·吾斯曼 .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水浒传》食物名称维译的方法及其分析 [J]. 汉字文化 ,2021,(S1):134-135

[

作者简介 ] 麦提亚森·多来提尼亚孜(1998-),男,维吾尔族,新疆洛浦人,西北民

族大学2023 级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玉旺娇(2002-),女,傣族,云南景洪市人, 2024 级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民委多语种翻译研究基地、语言翻译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创新团队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