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之花绽放: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思维教学实践探索
刘英杰
杭州市丁蕙第二小学
一、教材解析
《宇宙的另一边》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习作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围绕“倒影”,尽情想象了身边的自然现象、生活场景等在宇宙的另一边会是怎样的。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课后习题直接指向单元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先通过复述感受想象的无限魅力,再通过交流,拓宽思维空间,激发想象力。
阅读这篇童话,要抓住故事中想象与现实的对比,读懂作者的感受和思考,从读中想象,从想象中去领悟、去延伸,受到情感、语感和思维的启发,体会想象的神奇魅力。教学时,一方面启发学生运用表格等方式梳理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的不同,提炼主要信息;另一方面从这些信息中找到“宇宙的另一边”的世界的规律,从而进行思维拓展和口头表达的综合训练。
二、教学目标
1. 能说出故事中宇宙另一边的秘密,感受“我”大胆而奇特的想象。
2. 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富有诗意的有趣表达。
3. 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想象要有关联、有逻辑地围绕宇宙那一边的景象展开叙述,并说出自己这样想象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想象世界
1. 想象说话,唤醒思维。(课前播放宇宙深空视频)
浩瀚的宇宙,往往给予人们美好的憧憬,它似乎埋藏了许多秘密,谁也没去过,只能靠想象,你觉得宇宙的另一边,会有什么?
2.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有一位小男孩,趴在窗台上,看着浩瀚的星空,和你们一样想象着宇宙的另一边,今天我们将和他一起,坐上“想象号”飞船,一起去探寻宇宙另一边的秘密。
(二)任务驱动,感受想象世界
任务一:发现秘密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宇宙另一边有什么秘密?(很远很远的地方,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
(1)你在哪儿见过倒影?
(2)观察图片,你有什么发明确:现实这一边有的事物,倒影里都有。
任务二:感受秘密
1. 联系生活,感受相同
(1)课文中哪里证明了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

(2)说一说宇宙的另一边还有什么和这一边是一样的。
明确:宇宙的这一边有的事物,另一边都有。
(3)小结:城市、街道、房子、孩子这些都是我们身边非常熟悉的,原来想象的秘密可以在生活中寻找相同。
2. 多个角度,感受不同
(1)宇宙的另一边,还藏着藏着很多秘密呢 ? 读 3-12 自然段,宇宙倒影两边的事物是完全一样的吗?有哪些不同?
(2)出示作业本中的思维导图表格,完成内容。
(3)小结:原来,小作者是从“我的生活”“自然现象”和“事物”三个方面,想象出了宇宙另一边的秘密,原来想象的秘密就是从多个角度想象不同。
(4)师生合作,回味串读小男孩把这段话变成了一首小诗,一起读一读。
宇宙的这一边,当我从书包里拿出作业本时,宇宙的另一边,我正在收起作业;
宇宙的这一边,当我气喘吁吁爬楼梯时,宇宙的另一边,我正在下楼梯;
宇宙的这一边,当我趴在窗台看星空想着他时,宇宙的另一边,他正在窗台看着星空想着我……
(5)想一想:宇宙的另一边还有哪些相反的事物?
示例:在宇宙的这一边,月亮在夜晚出现;那么,在宇宙的另一边,月亮会在白天出现吗?在宇宙的这一边,水往低处流;在宇宙的另一边,水会往高处流吗?在宇宙的这一边,小草在春天生根发芽;在宇宙的另一边,小草会不会在冬天生长旺盛,一片翠绿?
(6)想象一下,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和同学交流,看谁想得更奇妙。
学生开动脑筋,自主想象。
3. 聚焦想象,感受有趣
过渡:同学们的想象真是无穷无尽,正如这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但是这样一直反着想下去就会变得无趣,于是作者选择了几个好玩的场景来具体想象。
出示第8 自然段:
在宇宙的另一边,加法是这样的:大地万物加上一场大雪等于一片白茫茫,那时,无数的孩子会从家里冲出来,打雪仗、堆雪人、滑雪……这样,大地万物加上一场大雪又等于无数孩子的节日。
(1)读这几句话,对比这一边的加法,你有什么发现?
(2)想象作者描绘的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是一道怎样的加法?
(3)出示图片。是啊,大地万物上被雪覆盖成了白茫茫的世界,为孩子们增添了打雪仗玩耍的快乐,就像过节一样高兴。
启发:下雪后,世界白茫茫一片,孩子们在雪地上玩耍,这时的心情是欢快愉悦的。这个加法不仅仅是指世界万物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也带来了孩子心情的转变。
(4)谁来高兴地读一读?(同桌合作朗读,小组读,男女赛读)
学生朗读第8 自然段,教师适时指导。
出示第9 自然段:
乘法是这样的:“早春二月”乘以“竹外桃花三两枝”,再乘以“春雨贵如油”,等于“春风又绿江南岸”,又等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最后等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这些诗句都是描写哪个季节的?
(6)读这几句话,对比这一边的乘法,你有什么发现?
(7)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春天的景象?这些诗句分别呈现了怎样的图画?
(8)教师小结:这段话实际上描述的是春天到来时万物发生的变化以及春天里到处生机勃勃的景象。作者用乘法将春天里的景物一一串联起来,浪漫而富有诗意。
(9)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幅春景图吗?
师小结:作者根据生活,融合语文和数学,大胆想象宇宙另一边的学习,原来,宇宙里的秘密都在我们每个人的脑子里。
(三)拓展思维,探索想象世界
你会做这样的加法或者乘法吗?再发挥想象,想一想,宇宙的另一边减法和除法又会是怎样的呢?选择一个方式仿照课文写一写。
启发:此处让学生自己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想象不要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关联如何?
方式一:加法
在宇宙的另一边 ω(ω)+(ω)=(ω)=(ω)
方式二:
选择一个合适的季节,想一想有哪些描写这个季节的诗句,然后用乘法连起来。
在宇宙的另一 
方式三: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一写减法或除法。
四、教学反思
在教授《宇宙的另一边》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思维课堂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经过教学实践,我对这堂思维课堂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反思。
首先,我充分认识到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是思维课堂的关键。在导入环节,我通过展示宇宙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对宇宙的好奇和想象,成功激发了他们的思维兴趣。这为学生后续的主动思考和探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进行学习。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层次性的问题,如“你觉得宇宙的另一边有什么?”“宇宙另一边有什么秘密?”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入理解课文,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部分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过于依赖他人的答案。其次,部分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表达不够清晰,需要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针对这些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和层次性,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二是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三是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通过朗读、演讲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