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辅助德育资源个性化推送
周邵锦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214028
引言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传统德育教学模式面临学生兴趣不高、内容适配度差等困境,特别是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由于教学方式单一,难以有效触及学生内心,导致德育课程“边缘化”。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倾向于逻辑化、工具化的学习方式,较少接受传统的德育内容。因此,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提高德育教育的个性化和吸引力,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基于 AI 的德育资源个性化推送,并尝试为软件技术专业学生构建一套科学、实用的推送体系,以推动德育教育的现代化转型。
一、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德育教育的理论基础与现实背景
人工智能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转型,也引发了教育模式的深层变革。AI 技术的应用范围从最初的信息检索到如今的智能评估、个性化推荐等,极大提升了教学精准性与互动性。在德育教育中,AI 能够通过深度学习分析学生的行为、心理、学习轨迹等数据,为学生匹配适合其需求的德育资源,实现精准推送。尤其对于软件技术专业学生来说,他们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和技术接受能力,为AI 德育系统的建设提供了良好基础。
当前德育教育面临传播渠道单一、内容更新滞后、教育手段传统等问题,学生对德育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不足,缺乏主动性与深度互动,导致德育教育难以触及学生的内心。AI 技术的引入,能够实时感知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情感变化,提供个性化和动态化的推送服务,使得德育教育能够更加精准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并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从而更好地实现德育目标。
二、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德育需求特征分析
软件技术专业的学习内容技术性强,课程涉及编程、算法、数据结构等高强度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因此,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普遍具有工具理性思维,倾向于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问题,并且较为依赖技术工具。这些学生在专业学习中集中精力获取技术知识和技能,职业发展对他们来说具有较高的吸引力,但对德育教育的关注度较低,往往认为德育课程是“可有可无”的非核心课程。
这类学生对与职业发展直接相关的内容更为关注,如程序员职业道德、人工智能伦理、网络安全法治教育等。这些话题不仅与他们的未来职业密切相关,也能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然而,由于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长期高强度技术学习,他们在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认知相对薄弱,缺乏对德育课程的深度理解与兴趣。他们可能难以意识到德育在塑造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重要性。
因此,软件技术专业学生亟需进行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尤其是在加强价值观辨识、职业道德教育以及社会责任感培养等方面。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类学生的特点,AI 辅助的个性化德育推送机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性、学习习惯和兴趣需求,精确匹配适合其成长需求的德育资源。通过个性化推送,能够提升学生对德育内容的参与度,增强其对德育课程的兴趣和认同感,从而让德育教育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此外,德育内容的推送应与学生的职业规划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以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动力。
三、AI 个性化推送系统构建路径
构建 AI 德育推送系统的关键在于数据采集、用户画像、资源整合和动态推荐。首先,通过学习管理平台、在线行为记录、社交数据等多源数据采集手段,结合心理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和心理特征,形成学生的个性化画像。通过深入分析这些数据,可以揭示学生的兴趣、需求和成长轨迹,进而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德育内容。
在用户画像的基础上,利用机器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构建认知模型与价值倾向模型。这些模型将帮助识别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关键成长点,实现内容的精准推送。例如,某些学生可能需要加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而其他学生则可能更关注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通过这些模型,系统能够实现对不同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识别和推送。
资源整合方面,德育内容应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知识,且形式要多样化,例如微视频、情景模拟、互动游戏、案例分析等,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通过推荐算法(如协同过滤、深度学习推荐等),实现德育资源的动态推送,确保内容和学生需求高度匹配。同时,系统应允许学生对推送的资源进行反馈,从而形成“画像—推送—反馈—优化”的闭环机制,持续提高推送质量与教育实效,真正做到教育内容的精准、个性化和动态化推送。
四、AI 辅助德育推送的实施效果与实践反思
在高职院校的试点中,班主任辅助的德育推送系统已见成效。学生的德育课程参与率、完成率和满意度均显著高于传统模式,尤其是当推送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时,学生反馈积极、学习行为持续。班主任通过 AI 推荐的德育资源,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价值观念,还通过情景化、互动化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与行为认同,提升了教育的实效性。
通过后台数据分析,班主任能够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轨迹与思想变化,从而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教育指导。然而,实际操作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数据隐私保护问题仍需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与行为数据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隐私泄露风险。其次,推荐算法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尤其当学生兴趣模型固化时,可能导致推荐内容的单一性,使学生难以接触到多元化的价值观和思想内容。最后,班主任对 AI 系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差异较大,可能影响系统效能的最大化。因此,需要加强数据保护措施,优化算法机制,并提供针对性的班主任培训,提升系统的整体效果。
结论
AI 辅助的德育资源个性化推送是德育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重要探索。通过 AI 技术对德育内容进行个性化推送,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也增强了德育教育的时代感与实效性,使教育更具针对性和互动性。尽管面临技术、伦理等挑战,但随着技术路径的优化与制度保障的完善,AI 将在德育教育中发挥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成为推进教育改革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虹 , 陈琪 . 数字化技术赋能学校德育的发展契机、现实挑战与应对理路 [J]. 当代教育科学 ,2024,(04):37-44.
[2] 武亚运 . 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新样态、技术边界与实践 框 架 [J].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 ,2023,39(05):124-129.DOI:10.15938/j.cnki.iper.2023.05.020.
[3] 王素云 , 代建军 . 智能时代德育教师的挑战与转型 [J]. 中国教育学刊 ,2025,(06):8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