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记者的转型路径研究
王毓 张舒
150204198503041222 017000 620503198206098014
一、引言
随着 5G、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媒体融合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信息传播从单一形态向多元融合转变,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丰富,对新闻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编辑记者的传统工作模式难以适应市场竞争。如何在媒体融合浪潮中实现转型,成为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与实际案例,深入探讨新闻编辑记者的转型路径。
二、媒体融合对新闻编辑记者的多维影响
(一)传播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媒体融合促使信息传播呈现出“碎片化生产”“病毒式传播”以及“多平台分发”等特点。新闻传播的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此情形下,短视频、直播已然成了主流的传播形式。这便需要新闻编辑记者突破以往传统的工作流程,要具备快速响应的能力。以突发事件报道而言,记者要同时完成拍摄、剪辑以及直播连线等诸多任务,传统的分工模式被打破。并且,由于信息出现过载的情况,使得受众的注意力变得分散,新闻编辑记者需要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并加工出优质的内容,在内容竞争方面也更加侧重于质量。
(二)受众需求升级对内容生产的要求
受众对于新闻内容的需求已然从单纯的“知晓事实”转变成“深度解读”、寻求“情感共鸣”以及渴望“互动参与”等多种情况。短视频平台的用户每天平均使用时长较长,而且用户更偏爱可视化的、带有故事性的以及彰显个性化的内容。如此情形便促使从事新闻编辑工作的记者要改变原有的内容生产方式,把复杂的事件加以转化,使其变成适合在移动端进行传播的较为轻量化的产品,与此同时还要深入挖掘事件背后所蕴含的意义以及人文关怀的内容。以新华社的《两会 AI 主播说》短视频而言,它将人工智能和人性化表达相互结合起来,进而使得政策解读更加生动形象。
三、新闻编辑记者转型的核心路径
(一)内容生产能力的迭代升级
1. 全媒体内容整合能力
新闻编辑记者有必要打破媒介所形成的壁垒,得去掌握像文字、音频、视频以及数据可视化等多种多样内容形态的创作技巧。比如,在针对重大会议展开报道时,要同步制作短视频新闻、音频摘要以及数据图表等内容,以此来适配不同平台的传播特性。并且,要关注内容深度方面的整合工作,借助“新闻+ 背景 + 评论 + 互动”立体式的叙事方式,提升内容所具备的厚度以及广度。
2. 可视化叙事与故事化表达
可视化技术已然变成了新闻传播领域极为关键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新闻编辑记者需熟练运用 Tableau、ECharts 等数据可视化工具以及 AE 等动画制作软件,从而把抽象的数据转化成直观的图表以及充满动态感的信息图谱。要强化故事化叙事的能力,借助场景还原、对人物进行特写、顺着情感线索等手法提升内容的感染力。比如《新京报》的“我们视频”团队,在针对疫情展开报道之时,通过采用纪录片式的镜头语言以及开展人物访谈等方式,把原本冰冷的疫情数据巧妙转化成了带有温度的故事,进而成功引发了受众的强烈共鸣。
(二)技术应用与数据素养的提升
1. 新技术工具的熟练运用
当下,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机拍摄以及 VR/AR 等技术,正逐步重塑新闻的生产流程。新闻编辑记者有必要掌握像智能传感器、无人机等智能采集工具,以及AI 剪辑软件等智能编辑平台,以及Python 数据挖掘等数据分析工具,以此来促使内容生产在效率与精准度方面得以提升。以通过大数据对受众行为数据加以分析而言,能够较为精准地把握用户的偏好,进而达成内容的个性化推荐以及定制化生产的目的。
2. 数据驱动的新闻生产思维
数据已然变成新闻报道极为关键的素材以及有力支撑。编辑记者有必要培育起“数据敏感”这一素养,要学会在海量的数据中去挖掘出新闻线索,对新闻事实予以验证,以此来提升报道所具备的可信度。以财新网的《数据新闻》栏目而言,其凭借着对经济数据展开的深度剖析以及可视化的呈现方式,给受众带来了既具专业性又有可读性的财经报道,从而在数据新闻这一领域树立起了行业标杆。
四、角色定位与职业素养的重塑
(一)从单一编辑到全媒体内容管理者
媒体融合情境下,新闻编辑记者要从以往单纯的“内容生产者”实现向“全媒体内容管理者”的转型,进而承担起诸如策划、组织、协调以及分发等多方面的职能。在涉及内容策划这个阶段时,要结合不同平台自身所具有的特性以及受众的实际需求,去制定涵盖多个维度的传播方案。而在内容生产的过程中,要对文字记者、摄像人员、技术人员等诸多方面的力量加以统筹安排,以此来保证所产出内容能够具备高质量。传播环节,可借助数据分析的手段对分发策略予以优化,从而提升内容最终的传播效果。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央视频”平台而言,其编辑团队要同时承担起短视频策划、直播运营以及用户互动等多项不同的工作,如此便达成了从仅仅进行单一内容生产到实现全流程管理的角色层面的转变。
(二)持续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媒体融合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知识和技术不断地更新,这就需要新闻编辑记者必须具备持续学习与创新的能力。持续学习是紧跟行业步伐的关键因素,因此,编辑记者要定期学习新的新闻理念、传播技术以及各领域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例如,学习区块链技术在新闻溯源中的应用,了解元宇宙概念对新闻场景构建的潜在影响。而创新能力则是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法宝,编辑记者可以尝试创新报道形式,像开发沉浸式新闻体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受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新闻现场;或者探索跨领域合作报道模式,与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结合,打造新颖的新闻产品。通过持续学习与创新,新闻编辑记者能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全媒体内容管理者的新角色。
(三)伦理意识与责任担当的强化
随着媒体融合不断推进,虚假新闻、信息茧房以及隐私泄露等诸多问题愈发突显出来,新闻编辑记者要强化自身的伦理意识和社会责任。一方面而要坚守新闻真实性这一原则,于信息呈现碎片化传播的情形下,始终保持理性的判断,防止未经核实的信息肆意扩散;另一方面需要对内容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予以关注,借助正面引导以及价值引领等手段,营造出健康的舆论环境。比如在疫情期间,部分媒体为了博人眼球而去传播谣言,《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通过运用权威信源进行核实、邀请专家开展解读等多种方式,有效地遏制了虚假信息的传播态势,充分彰显出媒体所应有的责任担当。
五、结语
媒体融合给新闻编辑记者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转型机遇。在变革中,新闻编辑记者要积极拥抱技术变革,提升全媒体内容生产、数据素养和跨平台管理能力,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强化伦理意识和责任担当。未来,具备“内容 + 技术 + 运营”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媒体融合时代的关键力量。新闻编辑记者只有不断学习、创新,才能在行业变革中找准定位,推动新闻事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莹 , 孙钦敏 .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记者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张家港市融媒体中心综合广播《非凡声音》节目主创实践为例 [J]. 广播电视网络 ,2025,32(02):106-109.
[2] 薛 昊 . 媒 体 融 合 背 景 下 新 闻 编 辑 记 者 的 转 型 探 析 [J]. 记 者 摇篮 ,2022,(08):87-89.